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网络政治传播是影响青年政治认同的重要因素,个体政治心理在其间扮演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厘清网络政治传播通过何种机理影响青年政治认同是准确解读两者关系的重要步骤。基于对1647名青年的调查数据,文章探讨了不同类型网络政治传播对青年政治认同的具体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正面信息、网络政治互动有助于增进青年政治认同,负面信息会降低青年政治认同,网络政治表达和网络公共参与对青年政治认同的影响则具有双重特征,权威价值观和政治效能感是联结网络政治传播和青年政治认同的重要中介变量。营造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参与互动空间有助于促进青年主动的建构性认同,对于提升青年政治认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网络是高校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重要渠道,网络对青年学生思想和行为具有双重作用。应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网络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网络轻信是指网络交往中错误的、过分的信任思想和行为,是轻信在网络中的延伸。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和青年学生心理不成熟等原因,青年学生的网络轻信日趋增多。我们必须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和控制,开展网络知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还青年学生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世界。  相似文献   

4.
校园网络的日益普及 ,对高校青年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产生巨大的冲击 ,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对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世界正以其神奇的力量加速改变着。因此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给校园网络文化以准确定位、加强管理 ,才能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影响青年学生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5.
网络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文章就网络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进行全方位分析、探讨,在充分肯定网络对青年大学生的正面影响的同时,着重指出网络对青年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如何消除负面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青年学生群体心理成长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在信息网络背景下青年学生自我心理认知的变化,指出网络背景下青年学生心理问题所表现出的新倾向,引出网络背景下新自卑情结的概念,阐述了青年学生新自卑情结产生的潜在机理和基本特征,并从中给出了消除新自卑情结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叶莎 《成才与就业》2012,(24):42-4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求职已经成为青年求职的主要方式。网络求职迅速、便捷、成本低、信息全,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越来越青睐于使用这一方式。网络求职适合于熟悉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所有人群,特别适合青年求职者,也是毕业生首选的求职方式。青年求职者通过网络求职,在享受到网络求职便利的同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心事,比  相似文献   

8.
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中的青年领袖是那些有能力主导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发展趋势,能够对网络民族主义者产生重要影响,在某种网络条件下能够带动民族主义者进行爱国行动的青年人.首先,青年领袖要在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中起引导作用,必须具有高度的参与意识与分享意识,善于搜集信息;也需要具有高度的专业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挖掘社会信息,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观点;还需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青年领袖在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引领中,善于通过一种平等参与的双向互动关系影响民众的行为与思想,青年领袖对于网络民族主义的理性与健康发展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发展,提高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也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应坚持以互联网思维理念为引领,实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综合化、人文化、开放化、科学化发展;借力互联网技术,推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获取方法、信息分析方法和评估反馈方法的创新;依托互联网平台,助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法、网络舆论引导法、网络心理咨询法的创新,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青年道德冷漠化主要表现在道德正义感的丧失、道德意志的薄弱、道德是非感与道义感的迷惘及伦理规则的失效四个方面。网络社会的虚拟化导致道德主体模糊,致使青年道德信仰冷漠化;网络社会彰显流变性导致主体责任意识缺乏;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导致道德价值共识困难;网络社会信息的海量化、碎片化加剧道德神经麻痹,这些都助推了青年道德信仰的冷漠化。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遏制青年道德冷漠化的不良趋势,化解其对青年健康成长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试论网络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发展 ,网络化作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特征 ,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样 ,网络化的浪潮也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文章认为 ,要加强网络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度重视校园信息网络的发展 ,加强引导 ,强化管理 ,努力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开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网络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网络文化带给学生的积极影响要大于负面影响。如何培养学生网络文化信息的鉴别能力、加强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教育、繁荣校园网络文化以及提高教育者的能力等,如何利用好网络文化,使网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力的工具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如何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网络已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日益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高校"生命线"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把握网络带来的新渠道、高效率、新手段、新内容等机遇,积极应对信息来源、传统文化、教育手段、自身素质等方面的挑战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找准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立足点,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切入点,寻找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沟通点,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融合点等方面对当前高校如何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人们在网络上建立同盟组织,进行网络选举,部分人权转移到网络中实现,网络政治人权观也由此形成。新的网络政治人权观可以对人权价值观进行理想设计,并试图在网络上实现。网络政治参与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效能感强。但偏激的网络政治参与也导致个人主义盛行、政治参与偏激、政治谣言四起等不良政治行为。应通过重塑网络人权理念,积极引导、限制过激言行,促使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健康进行。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物联网彻底颠覆了传统信息产生、传播的方式和渠道,对党政信息管理产生巨大影响。文章从回顾我国党政信息管理的历程入手,剖析互联网、物联网时代党政信息管理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推进党政信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版权法上的地位是由其在网络上所发挥的功能决定的。当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信息内容的提供者直接参与信息交流时,即其在充当网络内容提供者的角色时,其实际在版权法中居于信息"发布者"的地位;当网络服务提供者为用户提供电子邮件账号而充当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时,其仅起到一个"传输管道"的作用;当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主机服务提供者的法律地位是介于发布者和传播者之间的一种新型信息主体。  相似文献   

17.
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网络的力量不断聚合放大,并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当网络给人们带来信息自由的时候,也对传统道德和伦理产生巨大的冲击,并对主流意识形态构成挑战。作为信息发布的重要载体的网站,不仅承担着信息发布的任务,而且还承担着信息把关的责任。目前,我国网络信息控制的法规主要是政府制定的,它体现出明显的行政色彩。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给社会风气、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在网络空间内加强网络伦理建设,网络媒体更要注重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馆藏数据库 ,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组织与管理 ;加强对网络信息人员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快利用网络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的步伐,努力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方式、方法:增强网络阵地意识;构建"红色"网站;开发网络功能;提高网络吸引力;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创造性;强化网络监管;提高网络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20.
信息网络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是生存方式,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全新网上社会环境的挑战。我们必须与网俱进,积极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平台。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学习网络知识、利用网络平台来开展工作,国家要从宏观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阵地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