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技术创新集群效应——国外相关的理论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能够产生技术创新的集群效应,带来了区域创新优势,国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此作了考察和分析,提出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观点,对于我们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和区域技术创新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论产业集群中的区域创新网络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产业集群中存在的网络活动及集群的创新形式的的基础上,提出在产业集群中会自发形成区域创新网络,但仅仅是初级阶段的区域创新网络,并对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区域创新网络提出培植集群企业的创新能力、引入技术创新的源头、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功能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发展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仅仅依靠聚集经济成本优势的集群将难以摆脱衰退的宿命,而技术创新是延长集群生命周期、提升集群长期竞争优势、促进集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实践表明,政府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应更多地关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是集群与创新的关系,其核心是产业集群和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本文在对产业集群和企业技术创新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产业集群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产业集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扩散的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是集群与创新的关系,其核心是产业集群和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本文重点分析了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最后就产业集群中的技术创新扩散问题进行了前瞻性探讨。  相似文献   

6.
全球发展经验表明,通常集群内部并非每个企业都有能力和条件进行技术创新,只有少数核心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产业集群的经济增长、效率提高、竞争能力增强等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绝大部分是通过技术创新扩散形式实现的。本文依托全球五大城市群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围绕主体、载体与制度三个层面,分析我国长三角地区技术扩散与跨区域产业集群互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现实困境的破解对策。  相似文献   

7.
根据GEM模型建立了安徽槐林渔网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安徽槐林地方产业集群特点对安徽槐林渔网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对模型因素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最后得出了加大技术创新,树立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加大区域品牌建设等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的组织和经济合理性赋予了技术创新以新的方式,集群组织中技术创新活动的整体绩效一般不等于集群成员技术创新活动各自绩效的简单加和,这一差异就是集群技术创新组织效应。需要通过集群治理实现预期的正组织协同效应,降低负面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同产业企业的聚集,有利于技术和知识的传播,可以降低技术创新的成本和风险,不过也存在着缺乏自主创新、过度模仿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采取合理措施,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中技术创新的效应,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的组织和经济合理性赋予了技术创新的行为方式,集群组织中技术创新活动的整体效益一般不等于集群成员技术创新活动各自效益之和,这一差异就是集群技术创新组织效应。我们期望通过集群治理实现预期的正的组织协同效应,降低负面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区域是指创新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区域。在创新型区域建设中,地方大学起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其突出作用表现有三个方面:第一,地方大学是区域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第二,地方大学是区域自主创新的主体。第三,地方大学是区域创新文化的引领者。地方大学要全面参与并服务创新型区域建设,核心在四个方面,即树立积极主动服务创新型区域建设的意识;要成为区域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打造集聚人才的高地。  相似文献   

12.
创新环境对区域企业创新活动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研究:以企业创新产出作为被解释变量,创新环境投入作为解释变量,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数理经济模型,求证创新环境对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以及企业创新的内外环境之间的关联性。实证研究:利用2009年的截面数据,对区域企业创新环境与其创新产出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显示结果与理论研究结论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因此,要推动区域企业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必须明确营造企业创新环境的主体、企业在营造其创新内环境过程中的作用、政府在营造企业创新外环境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有三大类:原创型技术创新、模仿型技术创新、合作型技术创新,企业规模与创新模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只有适合于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企业在采用一种创新主导模式的同时,还可组合其他模式。以重庆市力帆集团为例,剖析力帆集团的技术创新战略模式,以此作为中国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丰硕的创新成果孕育于企业的创新文化。企业文化对创新活动既可能是支持性,也可能会产生消极的阻碍。创新型文化是一种激发、培育和实现创新的文化,创新型文化的形成必须有稳定的基础。创新文化的特征主要有:共同愿景和目标、信任与开放的氛围、鼓励冒险的精神、团队工作的方式、高层领导的支持和激励、宽容失败的态度等。根据企业DNA理论,创新型文化的建设要基于组织架构,决策权,信息传导和激励机制诸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从区域创新系统知识扩散的影响因素、扩散途径、扩散特点入手,对1992年至2013年间国外区域创新系统有关知识扩散的研究进行了文献回顾,探讨了区域创新网络建设、区域创新系统政策研究等对知识扩散的作用,指出创新网络对知识扩散、政策工具运用对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方面是西方学者关注重点,同时根据相关研究,提出区域创新系统中关于知识扩散方面未来的研究侧重点。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科技创新能力分析评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区域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能力主要包括科技基础能力、科技投入能力和科技产出能力等。通过对浙江省科技创新能力的纵横向比较分析,发现浙江省目前存在科技创新活动能力不强、创新人才资源缺乏和自主创新不足等主要问题。应从人才、经费和创新研究等方面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建立区域自主创新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归一化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确定权重,利用改进二次加权法计算2001—201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自主创新实力加权平均值,进行动态评价与分类比较分析。研究表明:2001—2010年期间中国区域自主创新实力从评价值排序看,地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较强,中部地区居中,西部地区较弱。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的资金、政策、人才和创新载体的优势,中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和企业创新理念的制约以及西部经济、教育和科研水平相对较低。研究认为:自主创新实力较弱的区域可以通过增加R&D投入、引进创新型人才、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创新扶持政策、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手段,提高区域自主创新实力。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大学区域创新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和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地区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分析了美国大学在区域创新中的作用,阐释了其创造的区域创新绩效,并从知识创造和知识扩散方面重点剖析了美国大学区域创新能力增强的原因:美国政府对大学基础研究的大力度经费支持、大学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建立、完善的技术转移法律体系、健全的技术特许办公室等中介组织以及合理的技术转移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完善贵州区域创新环境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创新方向和创新活力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区域创新环境直接影响到区域创新的能力。通过对区域创新环境体系对引导技术资源流向、培育创新主体、提供创新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等功能的分析,提出区域创新环境体系由政府政策环境、对外合作与开放的环境、区域产业及企业内环境、市场环境、人力资源要素环境和自然、人文环境等构成。并结合贵州目前创新能力较低的状况,提出培育和完善贵州区域创新环境体系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今后的区域竞争中,辽宁老工业基地应主要依靠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因此,辽宁老工业基地自主创新必须和提高区域竞争力相结合,和主导产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相结合,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相结合,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相结合,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相结合,和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新区“二次创业”相结合,和促进科技人才向创新人才转变相结合,和营造创新环境相结合。为此,辽宁老工业基地需要选择优势领域开展自主创新,通过自主创新加快形成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立,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高新区“二次创业”,建立高素质的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加快自主创新环境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