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确立于秦汉,成熟于唐代,完善于明代。历代监察机关的设置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本文将对此做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建立起来的科学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制度萌芽于建党初期,起步于抗日战争初期,形成于解放战争时期,确立于新中国成立前后,发展完善于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3.
陈丹青,出生在上海,插队于江西和苏北,求学于北京,游学于纽约,现生活工作于北京。20世纪80年代初以《西藏组画》蜚声画坛,2000年回国受聘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授。  相似文献   

4.
主编视野     
动物是无所谓境界的,因为它只满足于吃喝,只满足于眼前,只满足于感官的快活,只满足于利益的攫取.而人是有所谓境界的,因为他不满足于吃喝,不满足于眼前,不满足于感官的快活,不满足于利益的攫取.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的货币最早产生于何时,这是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学者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认识不同,因而,对中国古代货币产生于何时则认识各异。有的认为中国古代的货币产生于商代,有的认为产生于商周之际,有的认为产生于西周,甚  相似文献   

6.
§1 对于三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态的研究首先由Birkhoff于1911年所开创。其后,Zlamal于1956年,Suec于1965年,Gregus和Hanan于1961年,Lazer于1966年,于乾标于1983年等在这个领域内各自开展了自己的工作,并得到不少结果,关于三阶非线性方程解的振动性态的研究,近年来B·woлmec作了较好的工作。 我们定义三阶方程  相似文献   

7.
南北朝谱牒形式的发现和索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谱牒的起源谱牒的起源,当开始于父系氏族形成以后。萌芽于商周,发展于秦汉,昌盛于南北朝,流衍于隋唐,消沉于两宋,明清因科举籍贯关系,尚起残余的作用。商代甲骨文有衣祭,罗列商代先王,有条不紊,已启谱牒的形式。《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班固叙传,及《汉书》扬雄传,叙述世系独详,当系根据于家谱。两晋至南北朝发达的原因,一是九品中正选人的关系,二是晋元帝渡江以后,北朝土族不愿与南人通婚,皆以门望自高的关系。隋唐  相似文献   

8.
冗官不是宋代独有的现象,但在宋代表现尤为突出。宋代冗官问题集中表现于机构设置(以县为例)太多和户口数与官员数对比值太小两个方面。在两宋时期,冗官问题发展过程是,始现于太宗朝,蔓延于真宗朝,而恶化于仁、英两朝,缓和于神宗朝,泛滥于哲、徽宗,造极于南宋之时。在宋朝各路,北方地区冗官问题比南方地区普遍严重,而经济落后地区(如利州路、梓州路)往往是冗官问题的“重灾区”。  相似文献   

9.
智慧之光     
智慧最大敌人是执着,不论是执着于知识, 执著于名,执著于利,执着于形体之美,执着于权利,只要一旦执着,智慧之门就被你自己封闭了。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大人即圣人,圣人乃智慧的最高结晶。赤子之心纯一无伪,无执着所以能涌现智慧。世人设有一个有智慧的人不具有赤子之心的,因此单纯,善  相似文献   

10.
论先秦汉语于字被动句中"于"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于”字被动句 ,语言学界一般认为“于”字是被动的标志 ,是表被动的 ,这种观点基本上是比附西方语言的结果 ,与汉语自身实际不符。先秦汉语的“于”字并不承载被动的信息 ,也并非是被动的标志 ,“于”字既可以引入施事者也可以引入受事者 ,还可以不用“于”字直接引入施事者。“于”的介入使原有的动宾结构变成动补结构 ,从而强化了原有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