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国家主权原则谈台湾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权原则是国际法基本原则,主权不可分割,不可让与,也不可共享。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按照国家与政府继承的公认的国际法准则,继承了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所行使的全部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省的主权在内,台湾没有资格成为“主权国家”。  相似文献   

2.
马小军在《国际展望》2010年第5期撰文指出,领土是国家主权赖以体现的最基本物质空间,国家主权因为其以领土为物质基础才具有现实性。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国家领土主权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和限制,但建立在领土主权之上的国家主权,仍旧是国际关系的基石,国家领土主权不可侵犯仍是现代国际法的最重要原则。就此而言,今天中国国家安全的首要目标,仍然是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统一、完整与安全。  相似文献   

3.
晚商时期商朝在对东土各族持续进行军事征服的同时,还在东土一带设置军事据点,屯驻师旅,抵御外族入侵,加强军事防御,此已初具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意义。卜辞所见商王在东土之境的田猎活动,既有经济方面的意义,又具有政治经营和军事演习的性质。商王经常不定期地到东土各地,举行一系列政治和文化活动,可以视为先秦时期巡省制度的萌芽。商王与东土诸侯之间经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初步确立,对东土方国军队的调遣和指挥权的掌握,是商王在东土有效行使国家主权的重要标志。以上表明,商朝已经不再是局限于千里邦畿的国土范围狭小的邑土国家,而逐步成为真正意义上拥有一定领土主权的早期国家。  相似文献   

4.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揭示的法律事实蕴含着丰富的国际法理,包括中国先占取得钓鱼岛领土主权、“条约必须信守”捍卫着中国的领土主权、割让和时效理由不能支撑日本的主权主张、“非法行为不产生权利”拒绝日本的领土声索等.白皮书揭示的法律事实也清晰地表明:日本的“无主地先占”主张在国际法上不能成立,其“实际控制”没有达到“有效控制”的国际法要求.中国应积极运用《白皮书》揭示的法律事实及其蕴含的国际法理,驳斥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主张与领土声索,让国际社会认清中日钓鱼岛问题争端的真谛,促进争端的外交解决;同时,中国应继续强化对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的实际控制,为日后时机成熟时争端的法律解决进一步充实国际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博弈理论对北极地区安全态势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发展趋势.各国围绕北极航道的争议将成为国际政治博弈中的热点之一.北极国家关于北极地区领土主权的争议将在博弈中通过谈判趋于解决,北极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将在“非零和博弈”中有较大进展,有关北极治理的国际机制将在协调博弈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环北极国家在北极的军事存在对全球战略格局的重要性进一步上升,可能导致“零和博弈”.北极冰盖融化的前景对全球生态安全形成重大潜在威胁,需要国际社会努力寻求“博弈安全”.  相似文献   

6.
战后韩日关系是美苏冷战的直接产物,韩日双方因在历史认识、战后补偿、领海、领土主权等问题方面存在严重对立,致使建交历经李承晚、朴正熙两届政府7次谈判才得以实现。韩日关系正常化不仅对后来两国经济、政治、军事关系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而且对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但近年来东南亚邻国却频频染指这片海域。为了全局的利益 ,综合考量了经济、军事以及外交的多方因素 ,我国在南沙问题上始终坚持务实的外交方针 ,以“睦邻、富邻、安邻”为出发点 ,坚持“主权在我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的原则 ,以期在“和平的崛起”的框架下找寻妥善解决南海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际法院已多次适用有效控制规则来判决争议领土的主权归属,这使该规则日益受到各国及其学者的关注.从涉及有效控制规则的国际司法裁决来看,有效控制规则的产生及发展呈现出一个渐进 的、逐渐成熟的过程.“以管理行为强弱作为判断争端领土主权归属主要依据”的有效控制规则,其构成要素 包括“作为主权者而行为的意图”的主观要素和“实施有效的管理行为”的客观要素.该规则与有效占领规则 之间虽然存在相似之处,但二者之间有根本的不同.现有国际司法裁决已清楚表明,有效控制规则在适用上 并非任意的,而是要在领土所有者不明的前提下才可适用,而且受到一系列现有国际法概念的限制.就南沙 群岛主权归属之争而言,一切证据均充分证明我国拥有南沙群岛的主权,系南沙群岛的合法所有者,有效控制 规则不适用于南沙群岛问题,任何利用有效控制规则侵犯我国领土主权的理由均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非传统安全问题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日益提高,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我国政府和学者也加强了对我国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然而人们对“非传统安全”的界定,哪些属于“非传统安全”的范畴哪些不属于该范畴此研究领域与彼研究领域之间的界限在哪儿这种划分的标准又是什么等方面都存在着争议,并由此产生了诸多的困惑。如果这些困惑得不到解答,将使安全问题的研究陷入困境。本文就在我国特定的国情背景下,划分“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对如何理性的认识我国存在的“非传统安全”,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思考。一、探源:什么是“非传统安全”关于“非传统安全”的概念和内容国内学术界争论得十分激烈,并且目前尚无权威的定义。通常把国家主权、领土的安全问题称为“传统安全问题”,把除此之外的“安全”问题称为“非传统安全问题”。翻阅有关的专著及相关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研究者并没有给“非传统安全”一个明确的定义,而只是对其属性特征等作了概括。例如:“非传统安全是相对传统安全而言的,它指传统安全以外的安全问题,如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非国家行为体对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构成的军事...  相似文献   

10.
清末革命派中存在着基于狭隘的“民族建国主义”的以在 18行省恢复建立汉族国家为目标的革命建国思想 ,而视满、蒙、回、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为可有可无之地 ,这客观上为日本黑龙会等国外侵华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 ,也导致国内满、蒙、回、藏各族对革命充满疑惧而产生离心倾向 ,这使得国家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面临领土分裂和由此引发大规模民族仇杀的巨大危机。幸而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大多能够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为重 ,终于使江浙一带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武汉军政府象征 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 ,标志着五族共和代替了狭隘的汉族立场被确立为国策 ,使国家转危为安。南北议和以清帝退位、将其主权及相应的疆域完整移交民国政府而完成 ,保持了主权和领土的连续性 ,使得五族共和真正得以实现 ,避免了国家分裂和大规模民族仇杀的灾难 ,因此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