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就是国内市场需求具有重要的支撑力量。新时期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应该转变为内需拉动型,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启动内需,支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本质上是寻求一种富民的发展模式。农民的富裕之路就是中国内需作为中国经济增长重要支撑点之路,既有利于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也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技术是新时代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人工智能作为通用型技术,通过市场规模效应以及与大数据、物联网的有机融合,能够充分释放技术外溢效应,推动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转型。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也能够有效促进传统产业向智能产业升级、传统消费向智能消费和绿色消费升级、物理基础设施投资向数字基础设施升级。为了最大化地发挥人工智能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积极效应,需要切实解决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东强西弱"的格局以及产业化和商业化水平不高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9,(5):110-115
随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全球税收改革以及新贸易壁垒的多重影响,在华跨国公司开始调整其战略部署,部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这种退出现象,客观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双重效应。外资企业退出中国市场的原因主要有:因水土不服而难以适应东道国市场、发展战略转移而形成的企业合理流动以及受成本驱动而进行阵地转移;外资企业退出我国市场既有企业完全退出放弃东道国市场这种传统形式,也有战略规划变迁后的兼并重组,还有雁型模式下的转移退出。外资企业退出,短期内会造成中国就业压力相对增大、宏观经济发展受一定制约、掣肘我国技术创新升级,但是从长期来看,外资企业退出不仅影响有限,而且更加有利于我国高水平就业发展、有利于内生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和长期自主创新式发展。我们要加快产业升级,提高就业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来应对外资企业的退出。  相似文献   

4.
从需求的角度来考查国际贸易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假设存在一个各方面资源禀赋都相同的两国经济和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消费者发生了更加偏好本国产品的口味变化,得出偏好变化会引起产业升级和出口结构升级,并打破对称的两国经济均衡.  相似文献   

5.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新发展阶段,如何调整现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中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转变为发达国家,避免落入中等国家陷阱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在重新考察比较东亚-拉美模式和苏南-温州-珠江模式等典型国内外区域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几点关于在新的历史阶段创新中国现有区域发展模式的政策启示,即经济增长须内需与外需均衡拉动,利用外资的同时应注意资本的内化,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社会公平,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要动态调整和有效结合,产业调整应本土化、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从"市场在中国"剖析扩大消费内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然而,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出现了另一个重要特征:'Sold in China'--'市场在中国'."中国消费市场的增长源泉有几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兴中等收入群体将成为主导消费力量;加快开发农村、西部等欠发达市场;促进高档品市场发展;中国成为亚洲经济贸易区核心的进程加速.要从战略高度看"市场在中国"的宝贵内需资源,通过市场培育技术、培育品牌、培育世界级的企业.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能力提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7.
利用四川省1978—2008年统计数据,采用协整方法估测了消费增长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从总量上看,当前和未来四川省消费增长的就业弹性分别为0.166和0.10,并且在统计意义上十分显著。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从短期来看,就业和消费增长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从长期来看,就业和消费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前述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短期内,政府主导型投资应向拉动消费和推动就业的产业倾斜;长期内,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经济发展方式应从政府投资拉动型向居民消费拉动型转变。  相似文献   

8.
本期导读     
"本期专稿"隆重推出周文彰的《文化的出路就是经济转型升级之路》,文章认为,"文化经济"是中国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最佳选择,政府发展文化事业、大众提高文化消费和加大文化贸易出口才能推动文化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要素比价是决定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条件之一.改革开发三十年来,福建的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直至近十年,福建的产业扩张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福建制造业劳动力成本至今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它保持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强大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却严重萎缩了福建省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加快福建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适度提高劳工工资,以此促进产业转型,改变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推动居民消费扩大,使经济增长从投资推动、出口拉动转向投资、出口及国内消费共同驱动.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而出现的产能过剩现象,既有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产能变化的共性,也有独特之处。解决中国经济整体快速发展但不同区域间的不均衡性和梯度性矛盾;调整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发展贡献率比例关系的不协调性, 成为扩展国内市场有效需求、化解产能过剩的广阔空间。与此同时,转变政府职能、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整合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大幅度提升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综合采取行政的、经济的和法律的措施处理产能过剩问题,现阶段的产能过剩矛盾将会得到有效化解。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研究型教育消费是在现有的知识存量基础上,通过研究学习、探索和创造新知识而进行的消费行为,是一种高层次的教育消费,但又不同于传统的高等教育消费,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研究型教育消费自身的消费属性、人力资本外部性以及技术创新性3个方面来体现。基于中国2005~2017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省际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角度构建产业结构升级指标,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动态GMM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研究型教育消费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认为,2005~2017年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的优化和升级,但地区之间发展差异较大;研究型教育消费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受其自身滞后一期的影响显著;由于区域差异性,不同地区研究型教育消费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应当重视研究型教育消费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采取差异化扶持方式推进各地区研究型教育消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金融消费已成为当前人们的一种消费时尚。根据金融消费的特点,可以得出金融消费是一种“以人为本”消费活动的体现。但在我国,由于金融产品的开发和金融服务的提供上还都存在不足,金融消费领域的一些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要全面实现"以人为本"的金融消费,还需要国家、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8—2020年我国1721个县的县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实证探究了县域数字物流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县域数字物流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且该结论能够通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县域数字物流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对高经济发展水平区的影响大于低经济发展水平区,对具有高消费升级水平的农村居民影响作用更大;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县域数字物流会借助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进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实现。因此,为实现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应该加强数字化建设,提高数字物流发展水平;缩小地区差距,重点关注中西部地区;发挥收入的中介作用,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既具有经济生产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凸显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使命,为文化产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赋予了新动力.新发展理念强化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识形态价值引领、凸显服务美好生活的时代责任与塑造中国风格的历史重任;通过明确文化产业近景目标与远景目标、引导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拓展创新数字化新模式,为文化产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为克服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单一、转型升级缓慢和文化消费乏力等问题,新发展理念引导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速产业升级,引导文化消费,释放文化消费能力,赋予了文化产业发展新动力.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衡量一个经济体产业结构变迁的两个重要维度。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视角分析延边产业结构变迁对延边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延边产业结构不合理,偏离均衡的现象严重,产业结构高级化面临瓶颈。计量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均对延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稳定关系得到确认,但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16.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以生态规律为基础,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再思考为原则,实现资源低消耗、废弃物低排放、经济效益高的农业发展模式,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和现实的选择。通过分析延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从而推动延安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延安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实现延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最终推动延安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是对采掘业的自然物质资源或农业生产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为其他经济部门提供生产资料,为社会提供日用消费品的生产制造部门。中国的制造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但是随着制造业产业技术升级速度的加快,对现有能源的消耗程度也有所加深。保证制造业的发展势头,势必要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寻找合适的途径,减少能源消耗,使经济发展获得持续的基础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之后,从2012年开始,受到内外各种不利因素和压力的影响,GDP增长速度开始放慢.在新时期,经济结构调整,GDP增长速度和质量并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将成为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新常态”.文章回顾中国近40年经济改革开放所创造的经济奇迹,表述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内涵,提出“新常态”下中国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为今后时期进入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轨道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战略.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为分析辽宁省人口老龄化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从劳动力禀赋效应、劳动生产率效应、资本积累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消费需求效应五个方面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辽宁省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城镇化水平和研发强度对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高校经济圈与城市经济的互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核的高校经济圈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互动效应。高校经济圈的形成,提升了城市的消费能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城市发展培养和储备了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创新动力。同时,城市经济的发展为高校经济圈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动力。为推动高校经济圈与城市经济的互动发展,政府应做好发展规划,实现高校经济圈与城市经济的无缝隙对接;构建高校经济圈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互动发展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