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诚如李泽厚先生所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乐感文化,这种文化是“审美型”的文化,而不是以原罪为根源的宗教文化。古代中国文化,无论儒、道还是墨,无不重生而乐生。由对生命的肯定到对生生不息的赞美讴歌,这是根植于传统文化深层的生命哲学的体现。古人视天地宇宙为有生之宇宙,“天地之大德日生”,而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本质上是一种生命的和谐。这种生命的和谐表现在情感之上即为“乐”。  相似文献   

2.
身体哲学是一种以身体为本体的哲学观。在身体哲学的视域下审视魏晋南北朝道教,其理论思想呈现出鲜明的“根身性”特征。在神道设教的语境中,宇宙之存在、真理之体认、善恶之判别都与“身体”相缠绕,是身体“向世界敞开”的内在环节、必要条件。天道之落实、伦理之践行、仙道之体贴,都因进入“以身体道”的身体场景而获得了笃实的存在根据,并因身体展开的不同指向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身体特征。魏晋南北朝道教的这种“根身性”特征,基本上奠定了后世道教哲学思想构建的运思风格,使之沿着“身天一体”“天人感应”的整体趋向不断演变、发展。  相似文献   

3.
“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隐喻,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先秦时期,“水”的哲学意蕴主要体现在宇宙论、人生哲学、人性论、政治哲学这四个方面。“水”不仅是世界的本原,还有人格化、伦理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哲学的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西方传统的意识性哲学不同,中国古代哲学乃为一种身体性哲学。该哲学不仅从身体出发以其突出的此在、性感和历时的性质而与西方哲学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其哲学的整个历史亦循着一种迥异于西方哲学史的理路而展开。如果说西方哲学史是一我思之于我思对象不断逼近的线性论的历史的话,那么中国哲学史则体现为一根身的道体一辟一阖的循环论的历史。就其大的脉络而言,先秦哲学标志着身体的挺立,宋明哲学则意味着身体的退隐和与之相偕的心识的觉醒,而明清哲学则代表着向身体的回归的运动。这一中国哲学史的内在理路的揭示,既历史与逻辑一致地是对身体而非心体这一中国哲学本体的真正澄清,又对于我们把握整个人类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以一种历史的辩证法为我们表明,正如西方的意识哲学的启蒙曾经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现代文明那样,在后现代日行日近的今天,对中国古老的“身体之书”的重新解读,也必将使中华文明再次为人类文明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从身体出发的中国哲学不仅导致了中国古人对身体的生命欲望的积极肯定,而且也进而从"欲"到"食"、从"食"到"味"地使"味道"作为"原道"地位得以确定。把这一理解用于审美领域,则使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结论,即:对于中国古人来说,美与其说是一种贝尔所谓的视觉化的"有意味的形式"(significant form),不如说是一种我们所谓的味觉化的"有味道的形式"(tasty form)。同时,这种作为"有味道的形式"的美,一如对味道本身的分析所示,其具有"亲体性"、"咸和性"以及"品味性"这三个主要理论特征。这些特征表明,与中国古老的大易之道一致,并与业已趋于唯心化的西方传统的美学理论迥然异趣,中国古代美学代表了人类文化中的一种更忠实于我们自身生命的,也更为原生态的美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近期国际汉学界山水美学论文大多以问题为中心,以中国哲学术语为核心话语,追求原创,注重理论实践结合。既有以中国古代宇宙论的“气优先论”“水首生论”与中外文论结合,揭橥山水美学研究路径的哲思;也有检视中国山水景观源流与西方“景观”差异的力作;更有从中国古代山水作为诗画大家“游、居之所”出发,用后现代话语阐释中国山水及其诗画“读什么”和“怎样读”;或对“通感”与山水诗画之“兴”的探讨。由此形成海外中国美学研究一种特色。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交通”一词不是指日常意义上的交通运输,而是指天地万物之间的沟通、交流。从“交通”概念出发的中国古代哲学,体现着一种“交通成和”、“化生万物”的对话范式,其核心是事物之间的对话即“交”,强调时立双方水乳交融的统一即“通”,以达到“和”的最高境界。由“交通”不仅可以构建出万物平等相交而化生的宇宙图式,也可以推出人与人之间平等对话而成和的政治伦理规范。“交通”思想体现着宇宙之道,生命之道,社会之道与伦理之道,为解决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危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其基础是整体有机的宇宙论。表现在认识特征上则是系统思维与意象思维。系统思维把人与宇宙看作本质上互相贯通的有机系统;意象思维注重事物表象和文化符号与人的精神的交融作用。没有人的精神解读,符号只是死的符号,有了人的精神参与,符号与客观世界才变得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老子的宇宙创生观与现代量子宇宙学杨克忠,沈有根一、“道”的两重性质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老子第一个赋予“道”以宇宙本根的含义,①《老子》之简练精深却令人扑朔迷离。误解甚多。我们认为,在《老子》中“道”的本根意义是通过用“无”与“有”这两个概念来确定其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有机自然论表现在天文学、医学等科学思想中 ,也表现在儒道各家的哲学宇宙论和文化价值观念中。其特点是把天地自然看作一个整体系统 ,人与天地相似 ,是自然的产物。元气阴阳是天地与人的共同的物质基础 ,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相依共生。有机论以朴素系统论的模型化思维 ,用阴阳运行、五行生克的模式模拟自然的气象运动、人体的生理机能 ,强调自然的整体性、有机性 ,人体系统与宇宙系统的相似性。从人与自然统一的角度 ,提出保护自然资源以保护人类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这种生态意识贯彻在中国传统自然理论和文化价值观念中 ,是建设现代生态文明的宝贵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略论中国传统无讼法律文化对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和谐是传统中国人关于人生、社会、自然乃至宇宙的最高理想,传统中国人将无讼视为和谐运用到社会关系方面的结果,创造了独特的无讼法律文化。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大业,作为传统社会达至和谐的手段的无讼法律文化能为之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先秦文献中所载"山川群神"问题,与学者对于原始宗教学的理解相关,亦与古代神话学问题相关,同时也是在已知最早的文字出现之前触及上古史的一个可能的支点。近现代学者对"山川群神"问题的研究,为探讨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学、神话学以及政治社会性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例证。  相似文献   

13.
“红学”成因之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自现代学科立场亦即一般意义上观,"红学"应属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一个具体领域,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即使从特殊角度考察,《红楼梦》研究也难以成为具备自主性品质的专业学问。"红学"成"学"之因,必须从华夏固有的经学本源中探索,从"脂学"及其学统形成的历史脉络中追寻,这也是一门旧有之学实现学科重建的历史与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被中国古代哲学家视为人生的理想境界。在众多的关于天人合一的观点中 ,王阳明的“人心即天理”、致人心之良知即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观点 ,是一种更为透彻的天人合一观。王阳明的天人合一观 ,不仅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给我们以启迪 ,而且在哲学思考方式和价值理性方面 ,还可以实现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5.
无为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它的源头,学者多认为是在于老子,甚至在于孔子。要考察无为思想的起源,还有赖于对"无为"一词的语义界定。"无为"一词主要包含与"有为"相对待之义、天道自然行为之义和绝对不作为之义三类,亦可用作行为禁忌语。以此为导向,可以发现,无为思想可最早追溯到上古先民在原始文明下敬畏、依赖和顺从自然的心理及行为,随着政治文明的深入,又最容易在王朝没落或王朝更替之际滋生,具有深厚的社会历史基础。周文王、吕尚、管仲等人在制止暴政乱政,实现无为而治方面多有思考,其后老子把"无为"视作宇宙、社会、人生的普遍原则,孔子又从德政和礼治来重新诠释无为而治,深刻影响了后世道、儒、法诸家,无为思想至此完全成熟。  相似文献   

16.
从希腊天学到哥白尼革命(上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希腊人建立了一套相当完备的宇宙论:大地是球形的,是地球,处在宇宙中央,有若干天球围绕地球旋转,恒星和七大行星分别镶嵌在这些天球上。希腊的天学或宇宙论是希腊自然哲学的一部分。要彻底改变希腊的天学观念,需要彻底改变希腊的自然图景。更有甚者,需要把自然哲学的思考方式转变为近代科学的思考方式。哥白尼通常被视为近代科学第一人。本文介绍了科学史家对哥白尼革命的看法,并提供了作者的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人建立了一套相当完备的宇宙论:大地是球形的,是地球,处在宇宙中央,有若干天球围绕地球旋转,恒星和七大行星分别镶嵌在这些天球上.希腊的天学或宇宙论是希腊自然哲学的一部分.要彻底改变希腊的天学观念,需要彻底改变希腊的自然图景.更有甚者,需要把自然哲学的思考方式转变为近代科学的思考方式.哥白尼通常被视为近代科学第一人.本文介绍了科学史家对哥白尼革命的看法,并提供了作者的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8.
论及《山海经》时,一般认为这本古典著作所描述的奇山、异草、怪物、神灵、神话等多属荒诞无稽之谈。实际上,这些所谓的“荒诞无稽”恰恰反映出了古代中国人的宗教观念,体现出中国古代宗教的一些典型特征。今天,我们从比较宗教学的角度出发,对该书中这些宗教特性加以分析、探讨,并研究其与古代萨满教的异同问题,当会对中国古代宗教的形成、发展及对古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认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学术中的"时中"、"时义"等观念不仅从物理、生物上,而且从社会、历史上观察整个宇宙人生的变化,是一种社会视野的时空观。中国古代"与时偕行"的观念,以取法天地四时的运行为基准,是一种四时循环论的变化观。而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与时俱进"思想的含义,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和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创新精神,它的哲学基础是科学进化论。"与时俱进"这一表述通过对中国古代《易经》、《庄子》等经典的吸收,丰富了自身的思想内涵,也建立了一道联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台湾作家高阳以《胡雪岩全传》塑造了晚清时期“红顶商人”胡雪岩的艺术形象 ,这是对长期以来在轻视以致排挤中艰难生存与迂回的中国工商的艺术化的总结与反映 ,并且显示了中国商人的传统特色与性格力量。这不仅在中国文学人物形象行列中补偿了较少工商人物的缺陷 ,而且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其独到与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