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尼采对西方文化进行尖锐批判 ,进行价值总结 ,由此重新肯定人类生活及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克服世界和人的虚无主义。本文认为 ,尼采的艺术形而上学思想主要表现为通过对世界本体的重构 ,探讨审美人生的表现及其审美人生的意义发生 ,并由此来透视艺术的形而上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现代西方许多思想家大都把拒斥“形而上学”作为一种时尚,在价值问题上著书立说的诸子百家也不例外。他们认为,抽象的,离开人而独立存在的本质世界或“自在之物”是我们无从认识的;人类不需要一种外在于人而又作为绝对本质来支配和规范人的势力。于是,以追问人对世界的价值和意义为己任的这一理论,便毫无顾忌地在哲学本体论的疆域内纵横弛骋。尼采首先认为,世界原本没有意义,存在也是缺陷不少。只因有了人,特别是人的审美价值,世界才变得可亲,存在才得以圆满。这里,他已经试图用艺术本体论或日本体艺术论的审美观提出价值本体论的思想。但真正从人的存在高度直接为价值本体论奠定理论基础的当推  相似文献   

3.
迟子建散文通过感伤的审美意象,独特的艺术感觉,新颖的构思,艺术地表达了蕴藏于内心的感伤情绪,营造了一种忧伤中的诗意氛围,描绘出一种令人神往的伤怀之美;迟子建散文重要的美学价值在于其对感伤之美进行审美体验的同时,使人获得了一种忧郁的快感,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所谓悲剧的超越,这是针对艺术而言,意谓着一种解脱升华。这是悲剧艺术精神的真正所在。超越是对现实的超越,是对生活的把握。超越性是人之区别于动物的特性。人不同于动物正在于他不但反映了现实,而且必然能动地改造超越了现实,从而在想象世界中确认了自己超越性的价值。卡西尔说认为艺术审美是人类生命的符号象征,是人  相似文献   

5.
“外化及其向主观回复”范畴是卢卡契庞大审美反映论美学体系上的主要支点,卢卡契在这一范畴中揭示出艺术的本质是通过塑造一个“世界”来表现人类的自我意识,这个塑造的世界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拟人化的反映。艺术的发展是人类自我意识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动态过程。本文通过研究卢卡契这一范畴中包含的美学思想,探讨卢卡契美学思想在当代哲学文化背景中的思想价值及卢卡契美学对黑格尔美学的超越和对马克思美学的丰富。  相似文献   

6.
艺术作为一种价值本体,其审美表现方式是感性直观性和情感评价性。其中的感性直观性作为一种结构性存在,是艺术世界及其意义生成之机杼;情感评价作为区别于情感性的一种新概括,意味着艺术的规定性不在于是言情还是叙事,而在于其情其事只有经过个性情感评价的滤网才能成为艺术的内容,才能体现为审美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唐君毅将人之欣赏美表现美之求美活动赋予道德价值,既强调了求美意识依赖于道德心灵,又顾及了文学艺术的审美特性,从而使他的美学思想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他关于求美意识之起源、求美意识之道德价值、求美意识与求真意识之不同、求美意识与求真意识之贯通等美学思想的阐释,对于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升华人的精神境界,美化人的道德心灵,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嵇康强调音乐的自然本体论,将音乐从宗教和神灵附庸的地位中解放出来,实现了艺术的自律,使音乐摆脱了外在功利目的束缚,也肯定了音乐形式的独立审美价值。从另一个角度看,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与汉末王充对谶纬神学的批判一脉相承,以机械唯物论和实证论来衡量音乐艺术,否定了艺术的情感蕴含,否定了艺术夸张和想象的价值,同时也消解了艺术的神性光晕。嵇康否定艺术情感内涵的目的在于否定艺术与天地神人感通的神秘维度,进而消解统治者对艺术神秘作用的利用,但天人感应的艺术观念依然存在于嵇康及其同时代人的作品中,这意味着"声无哀乐论"并不能在艺术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神秘是人对世界的一种特殊感知和体验。嵇康对艺术神秘性的极端否定具有矫枉过正的敝端。与其说"声无哀乐论"是一种深思熟虑的音乐思想,不如说它是嵇康反叛名教政治态度的一种极端表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对宗教与艺术超越人生所达到的永恒无限之境的具体描述为基点,比较了宗教超越与艺术超越的生成方式、对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与人生的关联程度。宗教的超越之境以汇集一切真善美的方式生成,它是对人生的覆盖与遮蔽;艺术超越则是审美者由现实的具体事物与自身的审美情感相契合印证而进入一种迷狂状态,达到超越之境;它根源于人的自由本性,是对生命的颂扬,对自由的礼赞。  相似文献   

10.
舒斯特曼从实用主义哲学出发,为通俗艺术的价值进行了辩护,将通俗艺术审美价值的合法性归结于“审美快感”,力图消除理论界对不同艺术形式所采取的“高雅”“通俗”之别,尝试在身体经验的领域为通俗艺术寻得一片合法之地,并最终在经验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构建起一种“整体的艺术观”。然而当舒斯特曼集中火力批判传统艺术批评的保守、狭隘,批判其对大众文化、通俗艺术过于苛刻时,舒斯特曼却并未真正触及通俗艺术内部的审美价值辨析,自然也就无法给予“艺术”一个自洽的价值判断。为通俗艺术的价值正名,仍需回到艺术的内部来审视其价值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