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一出现,就以它的公开性、互动性、开放性、平民性和整合性为公民社会的公民意识、公共空间、公共话语权三要素提供了发展空间,成为构建公民社会的平台。文章所列举的三大网络热点事件,均表现出公民在微博上强大的话语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建议权。李天一事件中,微博成为网民理性与非理性表达的博弈平台;老人摔倒事件中,微博成为公民表达话语权,以及政府促进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平台;小悦悦事件中,微博成为公民反思社会道德和自身良知,推进社会进步的平台。公民社会构建的本质就是为人们提供自由、公共话语交流的互动平台,促进公民意识的觉醒,扩大公民交往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有关起诉新闻单位、新闻工作者或其他公民和法人侵害名誉权的案件越来越多。从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概念出发,结合新闻实务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对新闻侵害名誉权的各种表现的简述,重点探讨如何预防新闻侵害名誉权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评论符号权力的生成与"公民写作"期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评论是一种思想性信息,也是一种权力符号。当代中国的评论正在实现着话语权从政治殿堂走向寻常百姓的部分位移,初步具有了“公民写作”的意义。在社会利益和市场利益的双重作用下,评论产品的生成要经过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多种资本塑造,评论符号权力的实现也被解构为话语权、渠道权和视听权的共同作用。解构评论这种思想产品的生产过程发现,资本在评论权力的实施中仍占据着支配地位。“公民写作”虽已初见端倪,但还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有关起诉新闻单位、新闻工作者或其他公民和法人侵害名誉权的案件越来越多。从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概念出发,结合新闻实务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对新闻侵害名誉权的各种表现的简述,重点探讨如何预防新闻侵害名誉权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自媒体时代我国公民新闻的繁荣,其对社会各方面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它不仅为传统新闻传播学理论带来了创新,而且促进了传统媒体新闻业务的发展.同时,自媒体新闻也给公众带来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发展.但从目前看,在我国公民新闻的快速发展中也伴随很多问题,特别是公民媒介素养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传播失实、虚假消息,甚至是网络暴力的出现.因此,急需找出对策推动公民新闻健康发展,促使其在和谐社会和公民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有其自身的内在品格与话语特征,足以折射出社会变化的诸多信息.本文着眼于我国新闻评论的价值定位,并从新闻史学角度分析了20多年来新闻评论逐渐建构起来的"意义模式",即融入"新时期启蒙意识"、传播现代文明意识和凸现人文精神主题等,认为新时期评论宏扬了"开民智"的新闻传统.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已从一般层面进入核心层面,即以实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为目标的深层次改革.加强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设,是拓宽舆论表达渠道的突破口.公民有依法了解政府与官员行政行为及一切有利公民正当活动信息的权利,这是社会舆论生成的前提.参与权的确立,为公民进入公共事务管理开辟了广阔道路.表达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按自己意志自由表达观点、意愿和态度的权利,涵盖言论、出版、新闻、评论、批评、通信自由等多种权利.监督权的缺失导致舆论表达的困顿,这一难点的破解将使新闻传媒发展和新闻传播研究走上一个新的高地.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社会转型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反映在价值观层面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社会转型促进了我国公民现代公民意识的觉醒。本文从转型期特有的社会矛盾、社会政治经济等条件以及网络等新兴媒体角度分析了我国公民现代公民意识觉醒的根源及条件。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信息资源的拥有已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我国公民的知情权意识开始被唤醒。通过分析知情权的宪法理论基础以及该权利在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法律保障实践,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立法进程及知情权的发展现状,提出宪法应对知情权作出明确规定,建立知情权的法律体系,构建公民知情权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微博的出现,很有可能导致农民群体与中国社会其他阶层之间的"信息沟"加大。不断加大的"信息沟"也将成为制约农村地区微博公民新闻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对关中农村地区微博新闻使用情况的问卷调研入手,可以寻找制约农民微博公民新闻发展的深层原因,并可从政策倾斜、社会关注、企业扶持、传统媒体引导以及农民媒介素养等五个方面来探索如何提高农民微博等公民新闻媒体的参与度和利用率,以此减小或逐渐消除城乡之间的"信息沟",从而促进新农村信息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