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50年来,伴随着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和对外交策略的制定,形成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独特的外交思想和外交风格,也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三个外交时期。50年外交的得失,为我们21世纪外交战略的选择指出了科学的方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用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指导新世纪外交,积极推动伙伴关系外交,实施全方位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是建立在对时代的分析判断基础上的,同时也是对毛泽东和周恩来老一辈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且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完整的体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把中国的外交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三个不同之处进行分析比较,阐述邓小平对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的发展和完善,并揭示50年来我国外交战略演变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的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外交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在一次次的国际风云变幻中,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的外交事业把握了准确的方向,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略论邓小平的外交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中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外交思想是在继承毛泽东和周恩来外交思想以及科学分析当今世界主题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赋予新时期我国外交战略以新的内涵和特色。  相似文献   

6.
目前人们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高潮。为了深入地研究邓小平外交思想,有以下几个重要问题需要理清:一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如何界定;二是邓小平外交思想与邓小平外交战略有何区别;三是邓小平外交思想中尚待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时,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邓小平运用辩论思维方法综观国际风云变幻,洞察国内外形势发展,把握当今时代特征,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外交思想。邓小平的外交思想与实践,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为外交战略的崇高美,外交策略的智慧美,外交艺术的和谐美和外交风格的个性美。  相似文献   

8.
试论21世纪初期中国外交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初期,中国应选择何种外交战略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成为众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作者从历史的教训,中国的定位,中国的国内外环境加以综合评析,认为中国应选择谨慎的“防守反击”战略,并对此战略的收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指南。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全方位对外开放、独立自主和国家利益原则、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内涵深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发展与中国的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和平崛起”实际上概括了中国从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同时也包含了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态度和决心。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及“统筹兼顾”的发展方式,并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纲领。随着中国外交思想的变化,中国的外交战略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与改变,其基本精神就是将政治外交转变为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外交。本文从三个方面概括了中国的外交策略:第一,积极参与促进和平与发展;第二,强化公共形象,肩负大国责任;第三,加强和改善各大国的关系,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举世公认的卓越的外交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他冷静观察国际风云变幻,科学分析并准确把握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局势,在继承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切合中国实际的外交战略思想。本文从务实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坚定的原则性与灵活的策略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鲜明的时代性与历史的继承性相结合四个方面探讨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外交是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在由于经济全球化使各国日益增强相互依存关系的背景下,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实行相互依存型发展外交战略是一种理性选择.这种通过多边对话、协调平衡和合作的途径,以发展求和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外交战略的调整和实行,有它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格局的大环境下,新中国外交战略的选择余地是有限的。中立是一种梦想,与美合作也以失败告终。此后中共便主动倒向了与自己革命理想相符的苏联,但却受到其意识形态包裹下的民族利已主义的猛烈冲撞,而此时的中共别无选择,只能委曲求全。  相似文献   

16.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誓师北伐,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率师出征。因北伐所经之地必然遇到的如何对待外侨、外国使节、外国公司、教堂、租界等问题,开始具体地介入对外事务的处理,思考有关外交问题,对重大外交事务与外交交涉发表意见,并逐渐与武汉国民党中央发生了争夺外交主导权的斗争。至四一二政变之前,这些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反帝并非盲目排外,保护外人生命财产及一切合法权益;二、专对英国,不牵动他国;三、取消不平等条约及收回租界,绝不用武力及暴动;四、对日联络,有所期待;五、不满外交现状与争夺外交主导权。蒋北伐期间的外交方略是其整个政治谋划和政治性格的一部分,为他带来了一定的成功,但受其政治性格及整个政治环境影响,也构成了他最终无法跨越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自东盟成立以来,其外交政策重心几经波折,身为实力弱小的国家间联盟,外交战略的选择至关重要,而以什么样的理论为战略支撑也同样关键。冷战结束后,东盟把外交战略重点从依附和试图中立向均势外交转变,源自西方的均势思想在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均势理论成为贯穿东盟新时期外交战略的理念,在对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具有重要的引导和理论支撑作用。东盟依托该理论,成功完成了外交战略转变,实现了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日本受国土狭小、资源匮乏、文化封闭等因素影响,国民具有浓重的危机意识、等级观念、崇强鄙弱等文化性格,它深深影响着日本近现代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19.
明朝时期,中亚地区主要有撒马尔罕、哈烈等国家。明朝在政治上积极发展与中亚各国的关系,采取以德睦邻的外交方针,增进了解与信任,发展友谊;并积极调解邻国之间的冲突,赢得了中亚国家的友谊。在经济上采取互通有无、厚往薄来的方针,发展官方贸易,鼓励商人往来,扩大了中西文化交流;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明朝在中亚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成就的认识偏差、对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认识偏差、对第三世界的力量和发展趋势的认识偏差、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以及对它们的国情认识匮乏和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是导致“两条线”外交战略形成的四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