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概念整合理论看新奇爱情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借助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运用概念整合网络模型阐释新奇爱情隐喻解读的认知机制,并辅以图表动态性地呈现意义建构的认知过程.研究表明,概念整合理论对实时隐喻的意义建构具有极大的认知阐释力.同时,概念整合的视角也丰富了爱情隐喻的认知研究.  相似文献   

2.
借助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角度对<围城>中虚实喻、互喻、曲喻、博喻等新奇隐喻进行解读.研究发现,不同的隐喻类型,可以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建立不同的概念整合网络,从而为我们分析中国文学作品中一些新奇隐喻提供了一套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诗性隐喻有别于常规隐喻,大多属于创新性隐喻。由于诗性隐喻的超常规性,它们的理解就需要借助较为复杂的多空间投射机制。Fauconnier&Turner的概念合成理论是能够解读诗性隐喻等诸多语言认知活动的重要理论模式。文章利用概念整合网络分别解析了与文学、幽默、政治、诗歌相关联的诗性隐喻,对其隐喻意义建构的认知机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将其认知过程动态性地展示出来,以期论证概念合成理论框架下诗性隐喻认知阐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隐喻在传统意义上是一种润饰词藻、令描述锦上添花的修辞手段。在乔治.莱考夫引导的认知语义学极富成效的热烈讨论下,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隐喻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机制。但是部分新鲜和抽象的隐喻机制已经超越了概念隐喻理论的解释范畴,由此引发了概念整合理论者对创层性概念化过程的深入探索。本文尝试性地论证,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两种理论究其本质是互补性和交互性的,并非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学界必须将两股探索洪流融为一处,更加全面和系统地揭示困惑人类千百年来隐喻机制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5.
通感隐喻被认为是一种用于交际和描述需要的认知工具,因而对它的研究也转移到了认知的视角上。概念隐喻理论、转喻理论以及概念整合理论都相继被用于解释通感隐喻现象,但前两种理论都不能解释通感隐喻中从一个或多个始源域到目标域的现象。而概念整合是一种包含复杂的认知过程的理论,它能对一些新奇的和新创的表达方式做出合理的解释,因而能更加清晰明确地阐释通感隐喻的工作机制。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依托,对通感隐喻的工作机制进行双空间和多空间模式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Fauconnier,G&Tumer,M.的概念整合理论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其加以评价,说明了隐喻的具体意义,进而论述概念整合理论对隐喻的理解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经济学人》(Economics)新闻中的隐喻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隐喻认知的过程可以采用概念整合进行更加清晰的认知,同时,概念整合能够揭示隐喻有助于人们认知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7.
概念整合理论对概念隐喻观的补偿性阐释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情理解和经历另一件事情.概念隐喻观的提出标志着隐喻研究摆脱了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理论的束缚,进入崭新的认知科学领域.概念整合理论是在概念隐喻观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崭新的认知框架.本文通过系统对比两种理论的异同而尝试性地论证,概念整合理论对概念隐喻观中无能为力的层创性概念化等问题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具有补偿性功能.  相似文献   

8.
隐喻已经成为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认知隐喻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概念整合理论同样可以和批评话语分析进行融合。Charteris-Black提出的批评隐喻分析理论主要是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分析工具,忽视宏观语境,无法解释新奇隐喻,然而概念整合理论能够弥补这些缺点。提倡建立以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的连贯的全面的批评隐喻分析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近十多年来,国外对多模态隐喻的研究在Forceville等学者的推动下蓬勃发展,而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本文尝试以Fauconnier和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以政治漫画为语料,探析多模态隐喻在整合网络中的意义构建。概念整合理论对多模态隐喻意义的动态构建具有较好的阐释力,为多模态隐喻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概述了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内容和观点,并以实例分析了隐喻的认知机制是概念整合的"四空间"交互作用的语义认知模型和以心理空间为基础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认知过程;指出概念整合是一种普遍的认知活动,对隐喻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最后探讨了在概念整合框架下,影响隐喻阐释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概念整合理论是阐述两个心智空间中的信息相互映射整合,从而得出新创意义的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在翻译领域的研究虽已颇有成果,但运用概念整合理论翻译中国传统楹联仍属研究空白。因此,在楹联翻译中运用概念整合网络、输入空间、映射、构建认知模型等方法,为楹联的翻译开拓了视野,为翻译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旨在说明以下问题: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中的概念隐喻了解不多,隐喻能力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两个民族的隐喻概念系统和认知方式存在差异;语境对心理空间的构建和整个整合网络的运行起到限制作用,语境限制了跨域映射和选择性投射的可能性;提出外语隐喻意义建构的认知模式假设;最后,对基于提高隐喻能力的认知教学法的实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由于对翻译本质的认识不够充分,翻译质量的评估出现了语言分析与社会评估之间和各自内部的割裂。文章采用了House的分类,描述了割裂的各种现象,指出割裂的原因是出自对“意义”的理解及其在翻译中的作用、以及评估参数的模糊性。概念整合理论的引入突破了翻译的隐喻观,“意义”的经验哲学思考有利于拉近我们对翻译本质的认识,便于我们从概念结构的角度更全面地评估翻译。  相似文献   

14.
对交通规划流量分配问题中的交叉口延误函数进行了研究.考虑了对冲突流、冲突相位和非机动车交通等因素,通过对交叉口延误函数的进一步细化,对不同转向车流和不同交叉口类型建立了适合我国城市道路的交叉口延误函数,增强了交通分配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认知的角度对一则多模态广告语篇的意义进行探讨,旨在以概念转喻和隐喻为切入点,聚焦隐喻性多模态广告语篇中整体意义的动态构建过程。在概括总结多模态隐喻特点的基础上,本文指出,隐喻性多模态语篇整体意义的产生源于在转喻和隐喻互动基础上进行的概念合成。从认知构建的角度对语篇加以研究有助于从本质上阐释多模态广告实现劝说和审美功能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6.
隐喻的认知观与隐喻翻译策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传统的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语言的异体表达方式,隐喻翻译是以修辞为取向的.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借助已知事物认识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隐喻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应以认知为取向.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从认知的角度分析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及其隐含的文化信息,并据此确定相应的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向目的语读者准确完整地传达原语文本信息.  相似文献   

17.
概念整合理论是阐述两个心智空间中的信息相互映射整合、从而得出新创意义的理论。针对概念整合理论在诗词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提出概念整合理论对陆游的《钗头凤》一词主旨的表达具有独特的解释力的假说。文章运用概念整合网络、关系压缩、映射、构建认知模型等方法,为《钗头凤》一词的情感及主旨的领悟打开新的视窗,为该词的欣赏与翻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首先对认知隐喻的概念及其前人对它的研究进行了回顾,然后从建立隐喻概念,培养隐喻思维能力,构筑隐喻文化底蕴以及激发学生创造隐喻四个方面探索认知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注意搜集积累生活中的隐喻例子,并不自觉地运用隐喻来表达自己思想。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认知社会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作为认知社会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其机制是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简单的理解就是用一个事物去替代另一个事物。从源域与目标域的映射角度分析了网络词语中的隐喻现象,认为网民所创作的网络新词,有很大一部分具备隐喻属性,这些网络词汇都是他们的现实世界(源域)对虚拟社会(目标域)的映射。结合网络词语,探讨研究了其中的通感隐喻和经济性原则,从语义邻接和语音邻接等方面分析了网络词语的转喻现象。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它反映了人们交流时的认知思维。因此,人们在互联网这个虚拟平台上的交流中,网络流行语的隐喻属性表现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20.
概念整合模式下没有直译和意译之分。不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是概念整合过程中主观取舍的结果,他们之间的界线是不确定的,因此,没有必要人为地将它们割裂开来,以致使其成为永恒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