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与t检验的统计研究方法,对农村少数民族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少数民族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普遍不高,影响这一群体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特征,人口特征及社会保障的影响则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自我价值感、加强健康教育、发挥互助养老作用以及提高养老金水平等建议,以提高该群体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和地区发展模式,对X县G乡S自然村留守老人的困境进行干预,实验证明,干预工作提升了留守老人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的能力;构建和完善了帮助留守老人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实验结果还证明,社会工作干预方法费时短、成本低、效益高,对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有较强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农民工在不断增加。由此引发了农村大量"空巢"家庭的出现,导致农村留守老人群体不断扩大。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怎样?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在对赤峰五个旗县进行实地调查后,总结了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分析了他们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探讨了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状况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发展与研究中心2004年"农村子女外流对迁出地家庭养老的影响"抽样调查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了影响留守老人生活满意状况的因素,定量考察了外出子女数量与留守老人生活满意状况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外出子女数量、留守老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家庭照料和赡养情况、是否感到孤独以及经济收入等因素对留守老人生活满意状况有显著影响,拥有更多子女外出的留守老人对生活满意的可能性要高于较少子女外出的留守老人.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解决与需求的满足是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理念的应有之义。在前期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基于社会工作新视角探讨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妇女群体的空间及路径,反思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妇女群体应注意的问题,目的旨在通过理论与实务的双重层面使留守妇女问题得到更广泛的关注与更切实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学校社会工作坚持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运用社会工作的个案、小组和社区三大专业方法,围绕特殊的学生开展工作,致力于改善学校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各种具体的问题和困难,不断增强该群体自身的能力和信心,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采用2011年中国老龄人口健康状况调查(CLHLS)数据,在描述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特征和养老现状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模型探讨了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社会福利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从个体特征层面上看,年龄较大的、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男性、受教育程度高的和自己(或配偶)有房屋的这几类农村留守老人群体,更容易选择正规化养老模式;从家庭特征上看,留守老人家庭收入越高、地位越高、子女数量越少越倾向于正规化养老模式,家庭出现过迁徙比没有出现过迁徙的农村留守老人更热衷于非正规化养老模式;从社会福利层面上看,所住社区有组织活动和没有参与医疗保险的留守老人更倾向于选择正规化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8.
社会疏离给农村留守老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消极影响。以抗逆力理论为指导,分别从个体、家庭和社区三个层面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疏离进行了社工干预实践。经验发现,“抗逆力”在社会工作中是一个强调联合个体与社会、微观与宏观的概念,可以在个人、家庭和社区三个逻辑层次上,有效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的内部保护因子和外部保护因子,提高农村留守老人抗逆力。在干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疏离的过程中,应该秉承“社区为本”的理念,避免问题化取向,坚持优势取向、系统性介入、持续互动,以及理论与实践并重等原则。  相似文献   

9.
王雯 《今日南国》2009,(10):6-7
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不断增加,产生了一个日益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老人”。他们留守农村,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体味着晚年孤独的辛酸。相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农村老年人口有9000多万,约占全国老年人口的60%多。面对如此庞大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经成为摆在政府和家庭面前一道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留守女:现代农村社区的一个新群体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留守女”群体是近年来农村人口流动中衍生出的一个新群体。通过对安徽农村留守女的访谈调查,对其留守原因、生活方式、婚姻状况、群体分化、心理压力等方面作了客观的描述,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要给予留守女群体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苗族是我国拥有人口近千万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长江以南的西南山区.苗族人民勤劳善良,具有重情讲义、追求平等、团结和睦等伦理美德.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社会的"编年史",作为苗族人民言志明理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对苗族生存与发展、苗族个体品德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民族服饰是各区域民族所在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传统文化的直观体现。苗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苗族服饰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以湘西苗族服饰为研究对象,试分析其服饰中所表达的审美文化以及民族艺术中所传承的美的思想,这有助于民族地区艺术发展,也能使人们更好地解读湘西,了解湘西苗族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老龄化的发展,中国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在目前情况下,大多数老年人依旧选择了居家养老.因此,社区必须为老年人提供适当的服务,满足其需要.本文探讨了把小组工作应用在社会区老年人服务中的可行性,提出要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小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编的<西部大开发社会焦点问题的社会认知>问卷,对回、苗、蒙、维等各民族以及汉族共3 456名民众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各族民众对西部大开发都高度关注,但各民族关注的具体焦点有所差异: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问题上,回族关注程度显著高于苗族和蒙古族,苗族的关注程度显著低于汉族;在民族交往中的冲突问题上,回族和维吾尔族的关注程度显著高于汉族、苗族、蒙古族和其余民族;回族和蒙族对民工权益保护的关注程度显著低于汉族、苗族和其余民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对腐败问题的关注显著低于汉族和其余民族.  相似文献   

15.
湘西苗族鼓舞集鼓乐、舞蹈、表演于一体,是湘西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为适应大自然和社会环境而长期凝练出来的文化产物。从鼓舞的起源、载体变迁、内容与形式的演绎流变等方面多角度审视湘西这一独特的舞蹈艺术,其表达的原始族群精神、族群生存智慧和宗教观念、文化赋义和艺术韵意等,较典型地揭示了湘西苗族丰富而深刻的民族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湘西苗族鼓舞集鼓乐、舞蹈、表演于一体,是湘西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为适应大自然和社会环境而长期凝练出来的文化产物。从鼓舞的起源、载体变迁、内容与形式的演绎流变等方面多角度审视湘西这一独特的舞蹈艺术,其表达的原始族群精神、族群生存智慧和宗教观念、文化赋义和艺术韵意等,较典型地揭示了湘西苗族丰富而深刻的民族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7.
生育神话是伴随着苗族原始生育意识的不断推进而变化的。这种变化,既反映出苗族先民在特定时期内新的生育意识的出现,又包含了旧有生育神话的某些原型。由于苗族没有文字,现今所能看到的生育神话往往都是经过大量的不断“改造”而保留下来的。故此,对于今天的苗族生育神话,我们往往要对之做溯源性的还原,方能知晓它在某个时期的“原生态”。  相似文献   

18.
贵州苗族刺绣文化内涵及技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灿烂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刺绣文化,以其绚丽多彩、工艺精美而获得世人赞誉。贵州是苗族居住最多的地方,也是苗族文化保存得最完好的地区,文章从挖掘贵州苗族刺绣文化内涵的角度,致力于苗族刺绣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技艺的研究,并提出了苗族刺绣的开发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宣恩县小茅坡营苗族村的田野考察,认为苗族家庭在现代化背景下发生了7个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苗族社会的文化变迁,也必然会引起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变迁.目前,鄂西南苗族的婚姻生育观念已发生变化,传统文化传承逐渐弱化,传统因素的重要性在年青人的意识中逐渐下降,苗村的开放性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20.
对苗族中的瓦乡人,学者们只从语言的角度争论其族属问题。用族群理论,从族群认同与互动的层面进行探讨,能更深刻地理解瓦乡人的族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