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农民工在媒体中的角色缺位是一个普遍现象,这其中与媒体对农民工的主动关注程度有很大关系。本文以《楚天金报》为例,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具体分析该报在农民工报道中的可取与不足之处,并据此提出都市报媒体应当强化其人文精神、融合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服务意识,改进农民工报道的效度,切实有效地推进农民工权益的维护与表达,从而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做出都市报媒体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以中美两国的新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和《时代》的封面报道为研究对象,着重对《中国新闻周刊》和《时代》关于中国"冰灾"报道进行全面分析,从多个角度归·纳两份刊物的报道特点。以期从差异中找到差距,提出建议和意见,为中国主流新闻周刊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于都市报而言,财经新闻是满足读者新闻需求的重要内容,财经新闻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都市报纸在市场中的地位。本文将以《重庆商报》为例,解析都市报财经新闻报道方面的发展经验及面临的问题,对研究都市报财经新闻报道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1年发生在日本福岛的核泄漏事件再一次将"风险社会"拉进人们的视野。在这场全球性风险中,媒体的参与使风险有了媒介化的语境。本文选取《纽约时报》与《人民日报》对日本核泄漏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观察两报在风险报道上的框架差异。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呈现风险科学框架,《人民日报》呈现风险控制框架。前者易形成对风险的过分放大,后者对风险后果估计不足并刻意管控,两者都不符合有效风险传播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面对报纸同质化日趋严重的现实,国内许多都市报纷纷走上了主流化转型的道路。《楚天都市报》于2007年6月底也作出战略转型的重大抉择,以“责任媒体、百姓情怀”为办报宗旨,增强对时政、经济、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力求在品质品位、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力等方面更上层楼。通过选取《楚天都市报》2010年1月份双日头版以及2006年3月份双日头版的新闻为研究对象,运用量化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式,可以推知该报主流化转型的成败。  相似文献   

6.
延安《边区群众报》作为一份大众化的传播刊物,其典型报道主要侧重于挖掘和报道典型人物与典型生产经验。通过传播这些典型人物、典型生产经验,该报对陕甘宁边区群众起到了良好的教育示范和日常生活指导作用。其深入基层、挖掘、报道典型的新闻作风为当今新闻媒体开展典型报道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质,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想,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经过宣传报道后引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文章以框架理论研究方法,对《纽约时报》的"中国梦"报道进行分析,揭示《纽约时报》重点选择了"中国梦"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中国梦"与美国的关系、"中国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三个维度进行报道,由此提出我国在进行"中国梦"对外宣传和传播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策略。  相似文献   

8.
关于《春秋》与《左传》经传关系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左传》是否《春秋》之传。虽然《左传》解经不同于《公羊传》和《谷梁传》,但《春秋》和《左传》不是两本独立的书,《左传》也不是一本伪书,更不单纯是一本史书。参照《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可知《左传》不仅"以义解经"、"以事解经",还"以礼解经"。  相似文献   

9.
新闻媒体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了稳定民心、引导舆论的积极作用,其中党报和都市报担当了不同的职责,二者各有特色又都存在着不足。本文以《四川日报》和《华西都市报》为例,比较二者在灾后重建中的报道差异及其思考,以为党报和都市报根据自身定位用不同的方式开发新闻资源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南方都市报》的传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翀 《国际公关》2009,(1):67-68
立足于珠三角的《南方都市报》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都市类媒体中的新标杆。尽管近年来网络媒体发展迅猛.但《南方都市报》依然以其权威性、准确性、服务性、实用性等特点,坚挺地迈进“主流大报”的门槛。如何利用《南方都市报》的优势.收获最大的传播效果?笔者结合该媒体的特点,浅谈“四点”法则。  相似文献   

11.
博尔赫斯早期小说《女海盗金寡妇》是一部由中国题材改写而成的小说,它在题材处理、主题思想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均与中国青心才人版《金云翘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部小说既体现了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对他的影响,同时又是博尔赫斯式西方改编的典型代表,可以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角度加以分析.在这两部小说之外,越南诗人阮攸据《金云翘传》改编的同题"六八体诗句",则完全是东方文化视角下的改编,与博尔赫斯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2.
国共十年内战期间,民办大报中的共产党形象模糊,《益世报》、《申报》表现出较强的"暧昧"意味,他们一方面追随国民党鼓吹剿共,另一方面又一定程度上对中共予以客观报道。《大公报》对于中共形象则表现出"力挺"姿态。之所以如此,主要因民办报纸商业的性质、生存的需要、标榜民主自由的代言人身份以及其自身定位不准确等因素。民办报刊对中国共产党的报道,既有利于中共扩大影响面,又在某些方面不利于中共形象的塑造,增加了国统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误解。中共形象是中共软实力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国民间大报中共形象的研究可以拓展中共党史研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大河报》的时评是都市报言论的一个代表性栏目,也反应出当今都市报言论的几个特点:言论的版面化、言论的时效性、选题的广泛化、评论的平民化、指向多元化、形式单一等,通过分析这些特征,希望能对中国都市报言论的发展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传媒大亨亨利·卢斯以《时代》周刊为舆论阵地,对中国进行了大量报道.由于卢斯本身的中国情结和美国世纪理想,这一时期《时代》向美国人呈现了一个逐渐上升的中国形象,从而加深了美国公众对中国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认识,为美国决策部门加大援华力度奠定了有利的舆论基础.但另一方面,卢斯和《时代》对中国的报道和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恰恰反映了美国人的梦想和希望,背后是美国人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红色中华》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根据党和红军在当时江西苏区的特殊任务,《红色中华》报道重心集中在刊登政府文件、宣传抗敌壮举、揭露敌人暴行和动员支援前线四个方面。在报道的过程中,体现出了鲜明的导向性、强烈的鼓动性、文风的生动性和尖锐的批评性等特色。因而,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把新闻宣传工作的效能发挥到了极致,为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中外电视新闻的大家族中,调查性报道无疑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同时又是最有难度的。对中美电视调查性报道的两个典型栏目CBS《60分钟》和CCTV《新闻调查》,运用平行比较和影响比较两种研究方法,通过节目形态、节目运作、新闻理念、话语空间等各个方面的比较,找出差距,吸取精华;发现问题,揭示本质,进而构建符合国情的电视调查新闻理论,为我国电视调查性报道的现实发展寻求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香港国安法的立法期间,中美报刊就此展开了激烈的对弈性报道。借助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对比《人民日报》和《华盛顿时报》各20篇关于香港国安法报道的介入资源差异并分析成因,可发现:在宏观上,两种报刊都倾向于从支持各自国家的站位来运用单声句子和引发多声对话,《人民日报》的对话收缩资源比例较高,而《华盛顿时报》的多声资源密度和对话扩展资源比例较高;在微观上,前者的否定、对立、强调、疏离等介入资源比例较高,而后者的引发和宣称资源比例较高,两种报刊倾向于采取支持各自国家的站位来运用8种介入资源;中美意识形态的差异是催生以上报道介入资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向来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一特殊地位也充分体现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对《诗经》,刘勰一方面充分肯定其作为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又着眼文学创作而将其还原为诗歌创作的成功和典范之作,进而总结出文学创作的根本规律:以情为本,文辞尽情。对"楚辞",刘勰一方面着力澄清汉代以来以经立论的楚辞观,同样还原其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则强调其"笼罩雅颂"的"惊采绝艳"之美,从而要求文学创作"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  相似文献   

19.
朱熹"以《诗》说《诗》"诗经诠释学美学的基本原则正是建立在对"以《序》解《诗》"辩论基础上的。朱熹以为《诗》是"感物道情"之结晶,所谓"以《诗》说《诗》"就应该是从《诗》所"道"之"情"的方面去把握这种《诗》之"情"。《诗集传》突出了《诗经》文本,充分体现了朱熹的说《诗》风格和创新,是"以《诗》说《诗》"原则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爆发前,《申报》不仅报道儿童节的设立和上海市的庆祝活动,而且以此为契机,传播儿童教育新理念,也不乏对儿童节的反思,更难能可贵的是,儿童节商业广告都渗透着对儿童爱国教育的灌输。《申报》对国民政府“四四”儿童节的报道推动了儿童教育的发展,彰显了报道的时代性、教导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