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苏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需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当前江苏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需求总体水平的分析,可以发现食物消费支出在整个生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随收入变动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而对食物消费需求结构从边际消费倾向、需求弹性等方面加以分析,可以发现各类食物的消费需求受收入和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及方向,从而为改善江苏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5—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二次型几乎理想需求系统 QUAIDS 方法模拟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需求系统,估算和比较了东中西三地区在各个时期的粮食、食用油、肉类、蛋类、水产品和蔬菜6种食物的消费支出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研究结果表明,粮食、食用油和蛋类的消费支出弹性和需求自价格弹性都为缺乏弹性,消费需求受收入和价格的影响很小;肉类、水产品和蔬菜的消费支出弹性为富有弹性,即农村居民对肉类、水产品和蔬菜的消费需求受到收入的制约.另外,价格也是影响这些食物的消费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水产品和蔬菜的消费需求对价格变化较为敏感.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的粮食和水产品消费支出弹性均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而其它食物消费支出弹性的地区差异较小.促进农民增收和稳定食物价格,特别是稳定粮食价格,仍然是保障居民食物消费和营养摄入的最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437户北京市家庭调查数据,在测算不同老龄化程度家庭食物消费情况基础上,利用二次平方的几乎理想需求系统模型(QUAIDS)对城市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支出弹性看,有老年人口家庭的粮食、蔬菜等"基础性"食物支出弹性更低,肉类等"改善性"食物支出弹性相对更高;(2)从自价格弹性看,有老年人口家庭对动物性食物自身价格变动更为敏感,而在植物性食物消费类型上更为稳定;(3)从交叉价格弹性看,不同老龄化程度的家庭对不同食物间交叉价格弹性的影响存在明显异质性。对于认识人口结构变化引起的经济社会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黑龙江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现状,运用ELES模型,从边际消费倾向、基本消费支出和弹性等方面,对黑龙江省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肉类消费是当前黑龙江城镇居民最重要的食品消费支出项目,在整个食物消费市场中影响力强;粮食、油脂类的消费逐步趋于稳定;水产品需求具有一定的潜力。黑龙江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在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5.
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内需成为我国政府当今和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消费需求收入弹性是反映居民消费需求和收入关系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其现状及未来趋势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ELES模型和GM(1,1)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收入弹性进行分析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该指标整体较高,但未来几年多数子类指标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描述了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现状地基础上,以2003-2009年中国统计资料为基础,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并借助于SPSS13.0统计软件对2002-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及各项目的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基本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与信息消费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交通通讯的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最高;农村低收入户尚未满足信息基本需求,需要社会救济;提出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促进农村居民信息消费需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ELES模型对福建省城镇居民食物消费需求边际倾向、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发现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肉禽、水产品、瓜果类等高营养食物消费逐渐增加,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而油脂、粮食、蔬菜等基础型食物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说明福建省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正逐步改善;最后提出调整食物生产结构,树立“大食物”新观念,增加动物性食物供给;大力扶持林下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建立区域间食物流通机制和农产品价格监管机制;保障食物生产用地需求,稳定食物供给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借助SPSS13.0统计软件对2004—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基本需求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年文化消费支出高度相关等结论。建议通过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强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产品供给、发展教育、培养城镇居民正确的文化消费观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促进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受到了消费需求疲软的冲击,在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消费需求却没有相应地增长,而居民储蓄在大量增加。已经有大量的献对这种情况进行了研究,笔构建了一个预防性储蓄模型,并以此为理论基础,详细分析了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的增加,居民的预防性储蓄随之增加,说明这是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疲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生活中,居民的基本消费需求在其全部消费需求中占有特殊地位.居民首先必须具备最基本的消费支付能力,才能实现他的基本消费需求,才能保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因此,研究居民基本消费需求,不仅可以更好地组织生产,促进市场供需平衡,而且可以为政府部门制订相关的消费政策、物价政策等提供参考依据,也可进一步作好扶贫帮困工作.本文将以贵州省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仅以2000年贵州统计年鉴公布数据作一个2000年贵州省城镇居民基本消费需求的实证模型探讨.  相似文献   

11.
女性劳动参与通过影响个人未来预期、对他人的信心以及个人成就感影响家庭消费结构。以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女性劳动参与抑制了家庭生存消费占比,但促进了家庭享受消费占比以及发展消费占比,也促进了家庭消费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低龄女性劳动参与对享受消费的影响较大,而高龄女性劳动参与更多的是影响家庭发展消费。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消费结构和消费升级的影响更大。研究建议:重视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在加强鼓励女性参与劳动市场制度建设时,既要考虑全国的一般性,也要兼顾区域和年龄的差异性;通过适当引导,鼓励女性进入劳动市场。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创业农户,基于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包括自然资本、心理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的六维度创业资本衡量指标体系,依据陕、甘、豫、鲁四省578份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创业资本对农户创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创业者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乐观态度、家庭劳动力数量、与信用社的信用关系、购买交通工具支出、家庭经营性收入、区域内正规金融机构数目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时间、实际获得贷款资金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显著为负;而耕地面积、创业者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花费、家人及亲友中是否有村委会成员、人情礼节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是否有电脑、房屋产权抵押贷款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茶叶消费未随收入提高而相应增长。为了解释居民的茶叶消费行为,利用北京市住户调查队数据,运用Tobit模型和LA/AIDS模型对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及茶叶消费的支出弹性、价格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的支出弹性、自价格弹性、交叉价格弹性均较小,这意味着,北京茶叶需求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金融的不断发展与金融产品的日益复杂对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也愈发重要.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调查数据(CHFS),以我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的自然实验作为工具变量,探讨了受教育水平对居民金融知识水平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可以显著提升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并且这种影响在不同的人群中具有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提升认知能力以及促进个体的社会资本积累两个渠道提升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因此,建议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质量与覆盖率,增加基础教育投资,推进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从而有助于增加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上述举措对短期内无法广泛开设金融教育课程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家庭生活用能调查方案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用能与生产部门用能有不同的影响机制,很多国家开展了家庭用能抽样调查。从调查机构、调查频率、调查对象、调查内容、抽样方法、数据采集、质量控制、数据发布和开放使用等方面对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家庭用能调查方案作出比较和总结。大型的家庭用能调查多由政府主导,且通常是居民生活或住房调查的组成部分,家庭能源专项调查较少。调查内容不仅包括不同能源品种的使用量信息,还区分最终用途。调查手段以入户调查为主,网上调查、邮寄调查和电话调查为辅。现代信息技术为提高调查效率和数据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现有调查中大多数没实现追踪调查。与非官方调查相比,广泛调查数据具有样本大、覆盖面广、抽样科学、可共享等特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调查意识、内容和数据使用方面差异较大。目前中国居民能源调查还不完善,建议在现有的住户调查基础上逐步推进能源调查。  相似文献   

16.
利用效用理论的无差异曲线研究方法,基于云南南部山区陆稻改良技术推广的农户调查,分析陆稻改良技术对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结构以及农户粮食消费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云南南部山区陆稻增产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释放了玉米作为饲料粮的生产空间,加深了粮食的市场化消费程度,经济发展步入初级小康阶段。但是,粮食消费偏好显示陆稻作为口粮消费的收入效应高于替代效应,反映出云南南部山区在与市场接轨中的政策效力不足或者发展方式滞后。因此,云南南部山区农业经济发展不仅需要依托科技,更需要结合粮食消费需求加强市场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对养老保险的消费效应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倾向值得分匹配(PSM)方法消除个体购买养老保险的自我选择偏误;对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分别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养老保险确实存在自我选择偏差, PSM方法能够很好地消除该偏差。基于PSM的实证结果证实:养老保险对于家庭消费有正向促进作用, 但是对于个别消费项目则表现出抑制作用。利用农村与家庭的分类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对于城市家庭与农村家庭在个别消费项目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北京市三次产业1980-2010年的数据,在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面板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北京市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长短期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说明:北京市短期存在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长期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因素分解结果说明生产效应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则延缓了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但生产效应明显大于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之和。  相似文献   

19.
探究消费升级与消费不平等问题对于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HIP 2013年和CHIP 2018年数据,结合近乎理想需求系统(AIDS)模型等实证考察了我国居民消费升级与消费不平等状况。研究发现,样本期间中等收入及以下群体的消费处于升级状态;消费不平等呈现下降趋势,且主要源于高弹性商品消费不平等的下降。G·Fields分解结果表明,持久性收入差距是影响消费不平等的最主要因素,且对高弹性商品支出不平等和城镇地区消费不平等的贡献更大,暂时性收入差距对消费不平等的贡献度也相对较高;城乡差距、教育差距和家庭规模差异对于消费不平等同样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度。因此,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教育差距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对降低消费不平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熊彼特奠定了企业创新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虽然学者之后对此框架进行了扩展,但这些扩展忽略了技术外溢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技术外溢分为水平型技术外溢和垂直型技术外溢。实证分析发现,垂直型技术外溢促进企业创新,但水平型技术外溢不影响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