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社区重--素之一的社区心理要素,在社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带给居民以认同与归属感。但是由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区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本文从现时代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出发,通过分析解构社区归属感的因素,指出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社区最重要的要素---社区归属感磨灭,进而提出通过完善城市服务区域以及建设特色社区的方式,以期能够挽救社区归属感,达到重构社区归属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网络人际交往作为与网络伴生的现象,以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受到众多网民的青睐.网络交往主体的心态大体有八种类型.网络交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但对其负面影响也不能忽视.网络交往产生了网络社区,它与现实社区有显著区别,研究网络社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谐社区的指标体系需从社区的本质与和谐的内涵入手,对和谐社区的概念进行界定。物质层面的社区经济发展、环境层面的社区环境和治安、生活层面的社区服务、心理层面的社区归属感、社会层面的社区社会资本、制度层面的社区自治、文化层面的社区文化和价值认同是和谐社区的主要维度和建立和谐社区的基本指标。其中物质、环境和生活层面的维度是和谐社区的外在表现和基础,心理和文化层面的维度是和谐社区的灵魂和核心,社会、制度层面的雏度则是和谐社区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网络社会的崛起对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结构带来深远的影响.在分析网络社会以及中国传统熟人社会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网络社会对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的影响.网络社会基于数字信息形成相互间人际关系,是一种兼具技术、 个人、 社会三重属性的社会样态.中国传统社会本质上是熟人社会,关系结构呈现差序格局特征.网络社会改变了现实中个体的自我及社会人际关系构建机制,形成了主客相对分离之后的多重人际格局.对传统熟人社会关系结构形成双向作用机制,在个体层面表现为独立性与黏着性的统一,在群体层面表现为总体分散和局部凝结的共存.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网络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延伸和不可替代的“精神共同体”,网络文化同时也对实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构建阳光绿色网络社区,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使之成为服务大众特别是服务青少年的绿色网络载体,需要社区管理人员认真遵守网络法规和道德,有“堵”有“疏”,文明办网,需要会员尽力做一个有道德、有品味、讲文明、讲礼貌的网民。  相似文献   

6.
环境问题已成为关切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环境发展问题而非环境保护问题,从认识本体论与社会本体论视角对环境发展困境进行梳理,环境发展困境源于主客体疏离。社区本质是主客体融合,为环境发展创造基础条件,提供动力源并引导环境发展。环境发展的社区治理制度分为两个层面,内涵层面包括社区治理主体、客体、过程、方式等要素,外延层面包括社区参与、社区促进、社区共享、社区监护等具体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是"关系社会"、"人情社会",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通常受到各种关系的影响。组织内部的关系包括同事关系、领导关系。与同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个体绩效的提升和自我效能感的增强;与领导良好的关系对个体的晋升速度、薪酬水平以及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积极的影响。组织外部的关系如亲朋好友关系、政府关系、商业关系都是个体重要的社会资源,良好的组织外部关系对个体的职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已成为监督政府、反腐败的重要手段.我国庞大的网民规模给社会各个层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网络曝光、网络监督等方式已成为我国公民参与网络反腐、构建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渠道.对国内外网络反腐研究进行相关综述,以期对政府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9.
网络社区及其交往特点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网络社区是对现实社区的引喻,无论是其功能还是组织形式和现实社区都存有明显差别,不再具有地域含义而变成了一个数字化技术支撑的拟想社会空间。在网络社区中,网民之间的人际交往既与现实的人际交往有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本文试图揭示网络社区的特质、功能及其中的人际交往特点。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地位会对人口健康产生影响已经毋庸置疑,但是对健康影响机制的研究仍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而这直接关系到政策的可操作性。对近年来西方学者所做的社会经济地位对人口健康影响的中间机制研究进行较全面的综述。社会经济地位通过四种中间机制影响人口健康:物质机制、生活方式机制、社会心理机制、社区邻里环境机制。这四种中间机制不仅单独发生作用,而且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社会经济地位通过哪种机制对健康的影响更大目前仍没有定论,在影响结果上,研究也未呈现一致性。在物质机制、社会心理机制、社区邻里环境机制上,表现为低社会经济地位群体受到的损害更大,但对社会心理机制的研究还不够明朗;在生活方式机制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样本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