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城市化问题,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城市化问题的解决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的意义是相当重大的。目前东部地区的三大城市群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区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自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在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投资大幅度增加,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明显加快。然而,西部开发的资金利用效率过低,国家发展战略也有所调整,西部开发已进入新的阶段,必须将战略重点放在培育发展能力上。研究西部地区产业聚集和城市化的相关性显得很有必要,这是一个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很重要的问题。文中对西部地区的产业聚集与城市化之间的相关性做出分析,从地区出发研究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关于实施区域城市化战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三大区域的现实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区域城市化战略实施的动态背景;着眼于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大城市的中心地位及政府在城市化中的作用,东部地区以发展城市群为主,中部地区应走中间突破为主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之路,西部地区应是小城镇重点突破与大城市充实提高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行政区划与经济发展及城市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计划经济形成的中国行政区划框定了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的边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行政区经济”模式。当市场力量推动城市与区域的要素流动跨越行政区边界,行政区划就要适时做出必要的调整,以支持市场经济集聚和规模发展。纵观杭州与萧山之间突破行政区划制约的几次区划调整,发现每一次改革都提升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最终拓展了杭州大都市区的城市化经济发展空间。当然,行政区划调整不可能根本解决中国固有的“行政区经济”顽症;要打破“行政区经济”的恶性循环,必须从体制改革入手,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无疑,杭州、萧山的实践为中国其他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了路径启示,也为中国区域与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化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它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对组织和领导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增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已严重阻碍中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实现。解决民族地区经济的加快发展问题,必须依靠国家的大力支持,依靠财政与金融的转移支付的规范化,依靠制度创新和特殊优惠政策的实施,按经济原则进行地区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重新组合,在民族地区逐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增长中心,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主体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化的高级形态.随着经济发展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群的形成与扩张是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并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和完善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今后,我们有必要确立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核心富集区。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几近全省的一半,说明大力发展区域经济,能有效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调整和优化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所以应通过实施以现代化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相结合的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监督作用,共同推进该区域的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变旧中国工业布局过分集中的状况 ,采取“抽肥补瘦”的方法 ,毛泽东实施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战略 ;为了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 ,邓小平推行了以优先发展东部地区为主要内容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 ;针对日益拉大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江泽民提出了在继续保持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基础上 ,加速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 ,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原则和措施 ,在实践的基础上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前人的区域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9.
运用"发展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有关理论,通过资料收集与典型地区的实地调查,论证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化水平、缩小城乡差别、实施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战略意义.指出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低收入引起的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多重二元结构所形成的束缚链条和"重工抑农"的政府行为.提出了以个人资本为主的资本集中,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呈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等有关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0.
区域城市化是世界和我国发展的历史大势,是城市化题中应有之义,加快中国区域城市化进程,应从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不平衡性出发,采取“三分鼎足,三种模式,三重协奏”的三维发展战略,并注意研究知解决农村巨量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和经济发展区域化等战略性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制度质量在城镇化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积极效用,为推进区域经济增长、城镇化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市、区)201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探究城镇化发展、制度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内在互动机理。研究发现,制度质量、城镇化发展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在城镇化发展程度较好、制度质量较高的地区,区域经济增长相对较快。研究结论可为政府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镇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制定经济政策、营造良好制度环境、招商引资提供支持,为地区经济增长产生良好的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正在世界兴起。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化驶入快车道。2013年底,我国城镇化率为53.7%,内蒙古城镇化率达到58.5%。蒙东地区五个盟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其历史人文沿革、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区位状况等与其他地区不同。为此,新型城镇化的实践路径必然带有蒙东地区特点。从蒙东地区城镇化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中,探索蒙东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实践路径,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省间经济增长差距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联可以通过地方政府的投资来研究。统计资料的测算比较表明,中部六省省间经济增长差距过大影响城市化进程;以2002年为界点分析1995至2007年中部六省城市化对省间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M-R-W趋同分析模型研究显示2002年以来城市化对缩小中部六省省间经济增长差距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中部六省经济的协调发展;经济增长差距不利于中部城市化发展,特别是用城市群形成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如何推动城镇化进程,确保实现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城镇化战略目标及我国经济转型期与结构调整期的平稳过渡,是我国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能否做到相互适应、相互协调、良性互动,不仅影响着我国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也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结构,更关系人民切身利益和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该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说明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揭示未来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更高层次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低碳发展与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但是,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目标不清,缺乏系统规划,城市规模结构性失衡,资源和能源耗费激增等问题,引发资源紧张、道路拥堵等“城市病”.通过对不同规模城市人均资源消耗的实证研究,分析出中国城市的最优规模区间,提出中国城市化应该根据资源的承载力,以资源集约为原则,从国家高度系统规划城市化布局,合理控制城市规模,把握人口、产业、城建的发展节奏,转变发展方式,走低碳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与基于技术关系的工农二元转化城镇化动力分析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社会关系出发认为信贷作为市场经济预付资本的主要构成对于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起始动力。基于LMDI乘法分解可对信贷规模、信贷在不同类型城镇化间的配置结构和信贷效率对城镇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的应用统计数据进行分解。分析结论为:一是坚定不移地发展市场经济生产方式,其对我国城镇经济发展具有根本驱动力;二是防止经济体制的逆市场化倾向和大力促进城镇市场化改革是提升信贷效率和推动城镇经济发展的关键;三是增加信贷的规模,特别是在国际经济环境恶化时,有利于城镇经济增长;四是适当地引导信贷由北京、上海等一线超大城市向二三线特大和大城市转移以有利于我国城镇经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市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市域尺度分析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是精确定位各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关键。基于2010年世界上185个国家与中国337个地级市(州)的城市化率和人均GDP数据,通过GIS等定量方法,可以分析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市域格局,进而探讨二者协调性的空间聚集状态及省内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地级市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虽呈显著相关,但不同城市二者的协调性却不一致,337个地级市中仅有36个处于协调状态,且协调性呈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各省份内部二者协调性的分布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即位于省份中心位置的城市大多城市化超前,处于省份边缘的城市大多城市化滞后。而西北、东北地区的省内差异较大,中部地区的省内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8.
基于TOPSIS模型的湖南省新型城镇化 发展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湖南省各市州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从经济城镇化、生活城镇化、社会发展城镇化、生态环境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等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综合水平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只有省会长沙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其余市州新型城镇化水平普遍偏低,且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显著。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湖南省14个市州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长沙市,第二类为株洲和湘潭,第三类为岳阳、常德、邵阳等11个市州。根据影响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兼顾公平,促进各市州的协调发展;融入长江中游经济带发展大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加大环境污染防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展迅速,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现象却日益严重,在统筹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研究城市化、经济增长以及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选取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程度缩小,而经济增长则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且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交互作用对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显著。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有利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合理调配资源,提高城市经济水平,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城市电影是一个历史的特定的概念,是中国当下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它的发展走向是与中国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所呈现的由南而北的区域历程相一致的。当城市电影的创作由南粤而进入北京、西安等具有深厚传统文化积淀的内陆城市时,文本表现出人对现代都市的强烈的“震惊”体验,呈现出鲜明的“反城市化”创作特征。它无疑具有很大的社会认知价值,即便是在历史评判的尺度上,也是具有实质理性的。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具有自己特定历史内涵的中国当代城市电影,也就日益显示出其局限和落寞而逐渐走向了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