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政治心理学角度看.“文革”的扩大化主要是由于集体行动的易感性与自主性之间的交叉作用。集体行动的易感性。使阶级斗争理论能够迅速点燃群众的革命激情;集体行动的自主性。使参与者的责任意识缺位.其欲求渐渐偏离发动者欲求。最终,一场民族的内乱在这种集体行动的易感性与自主性的交叉作用下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2.
奥尔森提出的“集体行动的逻辑”自身也存在“困境”,意识形态对于解决“集体行动的困境”,实际上是从影响个人的效用函数出发,改变其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结果。本文通过大路前村公共环境卫生建设的案例介绍,分析在公共环境卫生建设的过程中,该村村民的意识形态在集体行动中发挥的作用,初步检验了意识形态可以促进集体行动,从而使集体行动走出困境。大路前村长期形成的包括村民集体主义观念在内的意识形态,有效地影响了村民的成本-收益比较,较好地解决了合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上海浦东新区"列车工程"的流产,暴露出了我国转型期组织之间进行集体行动时面临的困境,即组织间有资源交换的动因,却无法行动起来以促成资源流动.本文以自由行动者及其理性决策为思考的逻辑起点,指出集体行动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是相关行动者的能力短缺,以致于它们不能以自由行动者的角色构建集体行动.  相似文献   

4.
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奥尔森是集体行动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集体行动的逻辑,论述了集团规模与集体行动之间的关系.在奥氏看来,集体行动的逻辑是指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它说明了共同利益并非集体行动的充分条件.由于没有明确地论述集体物品的非竞争性对集体行动的影响,集体行动的逻辑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5.
对引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政治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呈直线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从政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利益意识觉醒与被剥夺心理扣不满情绪的并存、基层干部的不作为心态和群众"讲理"不"讲法"心态的二元化以及集体行动的"易感性"和"去责任性"是导致当前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和畅通利益表达机制;改革干部升迁考核制度,使基层政权合法化;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使民众的行为更加理性.  相似文献   

6.
奥尔森是集体行动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集体行动的逻辑,论述了集团规模与集体行动之间的关系。在奥氏看来,集体行动的逻辑是指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它说明了共同利益并非集体行动的充分条件。由于没有明确地论述集体物品的非竞争性对集体行动的影响,集体行动的逻辑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7.
社会网络在我国的集体行动动员和参与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梳理和分析国内外 40 多年来有关“社会网络与集体行动”的研究现状,重点关注“社会网络与集体行动是如何发生联系的”、“社会网络是否有助于集体行动的参与”、“其背后的动力机制究竟怎样”等问题,从而展现该领域不断深化的理论成果。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创新研究方法、加快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集体行动理论认为,成员异质性是影响集体行动的重要因素。基于村落共用设施和资源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成员异质性与集体行动两者间的关联,重点关注禀赋异质性、退出选择、种族/种姓异质性和性别结构等4个不同维度的成员异质性。结果表明:禀赋异质性与集体行动之间的关系很可能具有"倒U型"特征,适度的禀赋异质性最能够促进集体行动;社会异质性和退出选择对集体行动通常表现为负向影响;社群成员性别结构也可能会影响集体行动,女性成员比例高的社群集体行动相对容易成功,但若社群女性成员比例过高也会不利于集体行动。  相似文献   

9.
现代西方集体行动理论的发展与方法论创新密切相关。理性选择理论、社会规范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均具有明确的方法论导向,它们对集体行动问题的分析过程表现出不同特征。在反思理性人假设和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基础上,社会规范分析认为,行动者决策遵循正当性的原则,社会规范具有认知塑造和秩序生成的作用。社会网络分析则认为,行动者嵌入在互动结构的脉络中,社会网络具有信息沟通和资源动员的作用。推进集体行动中层理论的发展,需要综合分析认知、策略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日本著名的刑法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西原春夫先生在其《刑法的根基与哲学》中,对以欲求为中心的人类行为科学进行了探讨,将刑法的根基归结为“国民欲求”。“国民欲求”的特征在于其道德性和个人法益保护性,对其认定是一种相对主义的价值判断。作为刑法根基的国民欲求必然对刑事立法起到很大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认为个人的发展有三种状况 ,即无独立性的人、片面独立的人和自由个性的人 ,它们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是在个人与整体的不同关系状态中产生的。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思想不仅显示了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这两种价值观所倡导的个人与整体的关系 ,对人的发展的消极影响 ;而且揭示了只有在集体主义价值观所倡导的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 ,个人才能获得自由个性 ,从而为当代提倡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人的性格是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两者的统一体。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的主要特征是内向性或外向性 ,习惯了的行为方式的主要特征是独立性或顺从性 ,因此人的性格又是内向、外向性和独立、顺从性的统一体。不同程度的内向、外向性和不同程度的独立、顺从性把群体性格划分成各种不同的类型 ,也把个体性格划分成各种不同的侧面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农民集体行动效率低下的根源在于农民集体行动成本高。提升农民集体行动效率的关键在于降低农民集体行动成本,而乡村社会资本有利于降低农民集体行动成本,提升农民集体行动效率。农村公共服务农民自主供给是当前典型的农民集体行动,其效率提升取决于乡村社会资本。从乡村社会资本维度来看,安徽省桐城市F村诚直为本的乡村社会信任、忠恕仁义的乡村社会规范及拓展的乡村社会网络是村民低成本、高效率自主修路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基于6省85份村民小组农民集体征地补偿款分配纠纷之民事判决书的整理发现,在判令承担责任的责任主体、责任形式、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等方面,各地法院的判决尚存严重分歧,不仅同案不同判,而且还会混淆村民小组与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关系、模糊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通过梳理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与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在扬弃村民委员会承担连带责任或共同责任之司法见解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变革村民委员会设置村民小组的法律规定,彰显村民小组的独立性以及村农民集体与组农民集体的平等性,以改善村民小组农民集体征地补偿款分配纠纷之民事责任的司法审判。  相似文献   

15.
由于混淆了"个体独立"与"个人主义"两个概念,人们在面对个人主义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问题时产生了困惑。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个体独立的要求比较强烈,他们又希望将这种个体独立的愿望与集体主义原则协调起来,而个人主义对他们的影响并不深。我们应当在尊重和承认个体独立愿望的同时,将独立的个体纳入共同体和集体环境当中,抵制个人主义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南海本田事件是珠三角地区近年来首例新生代工人集体事件。本文以该事件为案例,结合新生代工人的特质及劳资协议力量的变化,通过构建劳资协议博弈模型,深入探讨南海事件中劳资博弈的选择。最后得出结论:劳资协议力量变化促成南海本田新生代工人集体行动的策略选择,改变了劳资博弈的结果,最终引领分配领域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大规模劳动力转移和农村集体行动衰败,对改善农村公共事务治理、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带来了严峻挑战。基于 2018年四川省 9585个行政村样本数据,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为例,实证考察了劳动力转移对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对村庄集体行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阻碍村庄集体经济发展和削弱村干部领导力,是劳动力转移抑制村庄集体行动的重要渠道。此外,劳动力转移对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高收入村和人口大村在劳动力转移中更加容易陷入集体行动困境。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研究场景,为纾解大规模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村庄集体行动困境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的快速、便捷、独立性和自主性,已成为中国公民获得信息、进行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的主要公共领域。在分析现实集体行动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其对于网络下集体行动的适用性和启示,通过随机问卷调查参与“钓鱼岛事件”而引发的网络运动中网民的态度和行为,研究不同网络社区的网络“意见领袖”通过网络“弱关系”获得信息和资讯;同一网络社区的网民通过与网络“意见领袖”的网络“强关系”,建立起网络“共意”和网络公共领域,共同分享网络情感,并不断反复、强化网络互动,同化其行为取向,从而导致网络运动的爆发式形成。在此基础上,从网络运动的结构性特征,并从政府控制、网络组织和网民的视域,提出引导网络运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集体行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农民工问题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吸引了诸多学者的持久关注。文章主要探讨当前影响农民工集体行动的相关因素。在回顾西方有关集体行动理论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把从勒庞提出的感染理论一直到当代西方的新社会运动理论整合成四个取向,即:社会心理学的解释、行动的解释、结构的解释和文化的解释。文章主要关注剥夺、资源动员和政治机会这三个机制对农民工集体行动的影响。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剥夺和资源动员机制对农民工集体行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剥夺感是影响农民工参与集体行动的主要因素,而当前政治机会对农民工参与集体行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