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唐代勋官不是给予特定人,而是以一般百姓为对象而赐予的官位.在唐朝成立过程中,"杂用隋制"的勋官开始赐予给许多百姓.虽然难以认清全部规模,太宗贞观年间勋官人数已经达到十万以上,在玄宗时期至少150万人以上.勋官的大量赐予具有两种意义.勋官把多数百姓作为赐予对象,并且从可以享受赎刑上的特权和役制上优待的特点,就会联系到汉代的民爵传统.但是,在唐代国家赐予勋官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动员人民的劳动力,并且这种功能却强调了勋官的官的特性.可以说勋官是半官半爵的存在.唐代对人民支配的特性,通过具有这种二重性的勋官,可以有效地支配人民,从这一点上,就能找到其特性.  相似文献   

2.
周隋时期,府兵军号的滥授及其阶官化过程,削弱了这类军号原有的军事职事功能,却使得府兵制组织系统拥有了重要的品阶政治功能;府兵军号也因此成为周隋官阶体系中本阶官位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周隋时期主要依赖府兵制品阶系统来构建本阶官位制度不同,在吸收前代官阶制度成果的基础上,唐代的官阶体系顺应了当时政治环境与条件变化的趋势,分化出文散官、武散官及勋官三大品阶序列。其中,文散官与武散官最终摆脱了府兵制品阶系统的束缚,各自构建出独立完整的散阶序列形式,共同形成了唐前期特有的文武分化型的本阶官位制度。由府兵军号不断发展而来的唐代勋官,此时已不再充当本阶官位的重要政治角色,其所具有的政治地位与品阶价值呈现出低落化的特征;而其高级勋官仅具有形式化的开府权,十二等勋官整体被纳入到"比""视"官品的低端品阶结构之中。总之,唐代本阶官位的形成与勋官地位的演革,为后来官阶制度及职官制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3.
光禄勋在两汉初期充当皇帝高级侍从官,其职掌不仅限于宫殿掖门户,还直接参与施政决策、典兵打仗、荐举人才等方方面面。到了东汉时期,随着郎官荐举、补吏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光禄勋职掌逐渐从宫中走出,成为典选、管理郎官的外朝官,其初时职掌宫殿掖门户、给事禁中的职能则逐渐消失。因为光禄勋在两汉时代尤其是西汉时期与皇帝关系密切,又身负荐举人才之重任,所以许多出身社会下层的人才能够很快的通过光禄勋而得到重用。大凡有真才实学之辈,只要在进言中显示出才能就有机会得到升迁,这也是汉朝尤其是汉武一代国力强大、人才鼎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该文在简要梳理唐代告身学术研究史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唐代西域告身,指出目前仅知八件出土唐代西域告身。日本学者从公文类别出发,分之为制授、奏授、令书样、版授四种类型。该文从内容出发,分之为官告、勋告和命妇告三种类型。另外,根据现有的资料和勋告的特点,作者认为还可以复原三件唐代西域勋告。此外,该文对官告与勋告格式用语的区别及其原因、告身涉及的一些史实与制度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北周隋唐的散官与勋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周隋唐的官爵系列中,除职事官和封爵外,还有散官和勋官两大类.散官又分文武,其中武散官在隋以前称为"散号将军".勋官是唐制名称,北周称"戎秩",隋称"散实官".它们都是单纯身份等级标志,没有权力和职掌,只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散官和勋官的性质十分接近,但历史来源和政治属性不同.前者是魏晋以来士族政治的产物,南北朝时已相当成熟,特别是散号将军,已被北魏、北齐和梁、陈用作衡量官吏身份贵贱的基本尺度,成为士族门第的重要标志.后者则出现于西魏末年,是关陇政治集团的文化传统的象征,是关陇贵族的重要身份标志.  相似文献   

6.
唐代门荫制度以本品为标准,散官、职事官五品以上,勋官视二品以上,爵位都可以有荫。通过对《新唐书》和《唐六典》的考释,可知在间接用荫的途径中,品阶、身份与用荫为卫官之间,在高层次上是一对多的关系,在低层次上是多对多的关系。用荫入学馆,《选举志》中记述的是龙朔二年以前的一种综合情况。直接用荫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用荫出官并非要先结散品,再获得官职。门荫制度在唐后期并没有衰落,它始终对官僚队伍的结构产生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卫官是唐代官僚制度中较为独特的一环,与职、散、勋官并列,其主体构成是三卫.三卫本为品官,但在唐代墓志中常以体现身份从民到官变化的“释褐”一词来描述三卫补吏的过程.本文认为,三卫补吏称“释褐”,并非由于“释褐”词义的嬗变,而是由于三卫品官身份的不确定性,唐人眼中的三卫某些时候毋宁说是一种任官资格,性质上介于官民之间.三卫这一身份特征是由其候选官功能所决定的,在其他历史时期的一些候选官上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8.
(一) 明代的武职袭替制度直接取法于元代。“元太祖、太宗用兵沙漠,得一地即封一人,使之世守。其以所属来降者,亦即官其人,使之世袭。及取中原,亦以此法行之,故官多世袭。”元朝占据中原后,一直采取地方主官世袭制。后来世官骄横、“子孙皆奴视其部下,郡邑长吏皆其僮仆……,至正二年遂罢州县官世。四年,又罢世候”。(1)元朝的州县官世袭制前后实行了将近六十年,主要是指带有勋袭爵的高级武臣,在中下级武官中,则发展了  相似文献   

9.
晚清政府从西方引进了包括勋表制度在内的军事勋奖制度,经过民国初年的进一步发展,在国民政府时期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备的体系.由于文字档案的缺失,对国民革命军勋表制度的研究还要依托图片文献进行推敲.对国军勋表制度的研究,是中国近现代军事制度史的重要补充.勋表不同于级别资历章等军装饰物,有其特殊的含义和功能,不应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0.
宋代承唐律之制又有损益 ,针对官员这一特殊社会身份的犯罪者 ,设置了多种资格刑 ,以补充“五刑”。其刑罚有除名、免官、免所居官、展磨勘、降名次、勒停、冲替、差替、追官、降官等 ,对官、职、差遣、阶、勋、爵诸方面均有涉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