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发展和推进民汉双语教育是党和国家为了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少数民族“民汉兼通”人才,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南民族大学是最早开办民汉双语教育教学的大学之一,在培养和发展民汉双语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以西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专业和彝语言文学专业为例,介绍了民汉双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特色突出的民汉双语教育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总结分析了民族高校开展民汉双语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师范彝汉双语素质教育基础课程建设属于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专门从事高校师范彝汉双语教育教学的西昌学院彝文系,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体系,将双语教育的民族性、师范性和现代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彝汉双语素质教育基础课程体系,取得了一系列示范性、创新性的重要成果,推动了高校师范彝汉双语教学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双语教学是民族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它不仅体现了民族教育的重要特点,而且也是在教育领域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彝汉双语教学起步较晚,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总结提高。本文通过对彝汉双语教学情况的总结与回顾,指出实行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彝汉双语教学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彝汉双语教育的内涵,从微观上对其模式进行分类和评析,并根据各模式类型的实践事实,直击完善彝汉双语教育模式体系的构建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目前我州的彝汉双语教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凉山彝汉双语教学初中师资的现状及需求方向: 一、双语教育及凉山双语教育的情况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的社会主义国家,双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是一种语言关系的反映,语言关系是民族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正确地处理语言关系有助于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同样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也影响着语言关系的发展变化。 双语教育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生活的需要,是我国民族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成  相似文献   

6.
四川彝族地区双语教育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央民族语文工作会议和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鼓舞下,1992年5月,我们“四川民族地区‘双语制’问题研究”课题组彝汉双语研究小组部分同志,经云南昆明、宁蒗到四川的攀枝花、盐源、西昌、喜德、甘洛、峨边等市县,对双语教育和双语使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历时近四十天,根据我们的了解,目前彝族地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主)双语教育情况大体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彝汉双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初步成效,主动构建了多样化的专业方向群,基本上能满足彝汉双语教育的现有规模。但高校彝汉双语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提高办学层次和教学质量,拓宽就业渠道的严峻形势的挑战,只有通过加大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力度,才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凉山彝汉双语教育一类模式教学发展至今30余年,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双语教学办学模式,一类模式教学的高 考录取单列计划、单独录取等政策拓宽了山区彝族学子的升学和就业路径。但一类模式教学发展至今也存在和出现了教学、 教材、师资、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在梳理调研搜集数据材料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措施,以供彝汉双 语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二类模式彝族理科学生进行混合编班,是高校民族教育的新创举.本文就彝族理科学生的基础语言和认知结构方面,介绍了汉彝双语数学教学的对应规律与具体实践,阐述了着重加强数学技能的训练和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继而提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发展途径,是民族教育研究面临的新课题。确立现代高校民族预科教育观念,是培养创新民族人才的必由之路;创建特色高校民族预科教育模式,是培养实用型民族人才的根本途径;建构法制高校民族预科教育体制,是培养大规模合格民族人才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1.
白族女作家景宜的写作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一直延伸到现在,从中短篇小说到报告文学,再到影视作品的写作,她一直坚持对精神理想的追求。并超越了单一的民族视野,关注边疆多民族的生存境遇,在发掘民族文化最深层的精华中,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做出贡献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其作品中鲜明的高原意识和女性特色也为她的写作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由大小互不统辖的若干黑彝家支分割统治着的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经中央批准,刘伯承司令与彝族果基(沽鸡)家支首领小叶丹举行了举世闻名的“彝海结盟”,粉碎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石达开第二”的美梦。“彝海结盟”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成功运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典范。如今,它与当地多彩的民族文化、绮丽的自然风景一起,成为当地宝贵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3.
彝族传统教育具有社会教育、家族教育、家庭教育、毕摩教育等形式,其内容以生产劳动技能、道德伦理、毕摩文化等为 主,具有较强的实用观念、价值观念、重文轻理观念及其教学与实践合一的教育行为和个别教育行为的特点。这些形式与内容 及其特点对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德懋作为一位饱学中国诗学理论的朝鲜文学家,他在品评朝鲜与中国的诗人诗作时,善于运用品藻的批评方法去评点与比较中、朝、日等国诗作在风格类型、体制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品评优劣。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意新语工之品(诗歌修辞批评),其二是辨味之品(诗歌风格批评),其三是格调家数之品(诗歌比较批评)。  相似文献   

15.
《当代彝文文学史》(1978—2018)是第一部以当代彝文文学发展历史作为考察对象的文学史专著,该书以文体为经,以代 表作家为纬,对当代不同时期彝文文学各文体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细致描述。从《当代彝文文学史》的文学观、分期及其原则和 方法、文学史观、可改进之处四个方面对该书的编撰进行考述,以探讨其文学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彝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老民族之一,有关彝族文字起源问题有多种解说。有学者认为在史前史彝族先民就创造了自己的文字,成为世界上最早创造和使用自己民族文字的民族之一。笔者追溯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彝族文字起源研究和探索的论说,将彝族文字创制或产生情况归纳为神奇的民间传说、彝汉古籍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或考证的刻画符号三种类型加以论述,明确提出彝族文字起源距今已有万年以上历史甚至更早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彝族文字是本民族的自源文字,它有悠久而辉煌的发展史。彝文字由于其本身笔画、结构等构字特点艺术造型,使其在彝文书法艺术创作上更有可为。在古代彝族毕摩文献上的“变字”现象应是古彝文最早的书法创作,只是那时候的人们没有书法概念,后人继承的节奏也缓慢。随着小学到高校一类模式使用《彝文规范方案》以来,近年来的彝文书法发展和创新都很快。如今彝文书法爱好者不断涌现,彝文书法也越来越具有使用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8.
翻译就是把原文忠实地介绍给译文的读者。一词多义是各种语言的普遍现象。词的理性意义的多少,是从该词出现的语境来确定的。解决汉译彝中一词多义的误译现象,有助于提高汉译彝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境就是语言环境。特定的语言环境,就是指人们使用语言的具体环境。研究对彝民族一类模式学生的汉语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让他们正确使用汉语这种工具,去表达他们的某个目的。即提高彝民族一类模式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用汉语交际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