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狠招     
杂念 《可乐》2008,(8):63-63
"我们结婚吧",这是个狠招。一个失散已久的同学,小时候常有惊人之举,这次又让我大大惊叹了一回。在一次聚会上,我们重遇。当时,他仍单身,可几个月后,就忽然传来婚讯。据当事人透露,他在今年情人节,给三个比较要好的女性朋友发了  相似文献   

2.
提起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中国的不少年轻人总是满怀激情,可提起中国传统的元宵节、中元节、重阳节,则是一脸的平淡.  相似文献   

3.
男女结合暮合晨分、来去自由的婚姻形式称作"访妻婚"。"访妻婚"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种早期婚姻形态,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存在过,据研究,日本古代长期存在"访妻婚",直到15世纪左右的封建社会中期以后,"访妻婚"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访妻婚"能如此长期地存在于日本历史上,是与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分不开的。同时,其长期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人的两性观念。本文主要从经济因素、古代家族世系以及影响等方面对日本历史上的"访妻婚"作简单地考察。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苗族、侗族至迟在二千年前就生息繁衍在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婚恋观及婚恋习俗:同姓不婚,姨表不婚;自由恋爱,忠贞爱情;尊崇女性,男女平等."姨表不婚"为提高人口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重彩礼、忠贞爱情可引导人们认识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的危害;"尊崇女性、男女平等"对提高妇女地位和民族素质以及促进社会进步都有长远意义.当然,还有"舅霸姑婚"的习俗,但部分地区在近200年前就将此俗彻底革除了.  相似文献   

5.
城市越来越现代化,而城市的历史记忆和作为城市民俗的生活方式却离人们越来越远——提起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中国的不少年轻人总是满怀激情,可提起中国传  相似文献   

6.
《可乐》2006,(2)
一、情人节前夜,雇一批贴"办证"广告的专业糨糊手,在全城的街道上都醒目地写上这样的口号:"情人节是第三者的节日!""情人节是包二奶的节日!""情人节里抱红玫瑰提巧克力的男人有生活作风问题!""情人节抱红玫瑰提巧克力的女人是可耻的第三者!"落款一律写"人民妇联妻子保护委员会"。要让抱红玫瑰提巧克力的男人女人们,看见标语就低头认罪,如赤身裸体走进了妇女大会的会场!二、与民政局收容所的领导协商,在情人节当天,把收容所里的乞丐全部放出来,每两人一组,在街上搜寻抱红玫瑰提巧克力的男女,跟在后面大声地唱《莲花落》。遇到男人,就唱:"孤独的鸳鸯林中歇,陈世美要过情人节,大兄弟请你想一想,妻子在家苦望月!"遇到女人,就唱:"红酒玫瑰巧克力,这样的男人要警惕,昨天娶了美娇妻,今天就  相似文献   

7.
一、别样的日本七夕节日本七夕节源于中国,但与国内的"中国情人节"不同,在日本七夕不带有任何和情人节相关的色彩。七夕是孩子们的节日,每年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都会聚在一起,把心愿写在纸条上,然后挂在树上。在日本东京学习时,结识了中野太郎,受邀请,我有幸和他们一家共渡七夕节。一大早,我们一行便赶往东京的迪斯尼乐园。在东京街头,  相似文献   

8.
王九月 《北京纪事》2015,(10):20-22
走婚之恋,简化了爱的形式 上个世纪,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里,还很难接受婚前"走婚""同居"这类的词语.而今,以对婚姻负责的态度作前提,年轻人的婚前同居已经司空见惯,而一些中老年人也纷纷选择婚前"走婚",谨慎面对婚姻大事.  相似文献   

9.
刘绿宇 《南都学坛》2004,24(6):82-84
女性总是作为爱的使者出现在中西文学作品中。但由于地域或文化背景的差异,又分别体现出不同的性情和特征:中方教化重理性,故"东方女性"在追求爱的过程中,呈现出许多理性约束的成分;西方教化求自由,故"南欧少女"则任由激情飞扬。社会环境的陶冶、审美取向的不同,也将拥有"理性自我"的"东方女性"和拥有"激情自我"的"南欧少女"区别开来。"南欧少女"为爱而爱,"东方女性"为婚而爱。前者关注爱的过程,后者更看重爱的结果。为爱而爱会"爱不涉性";为婚而爱会无视婚前性行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涉性爱情描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以及"官本位"、"家本位"的思想分不开;而"爱不涉性"则与西方古代的"精神之恋"、"骑士之爱"等传统不无关系;也在于西方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哲学等学科对性的关注及将性描写从文学中分流有关。无论"东方女性"还是"南欧少女",因为社会历史的原因,形成不争的悲剧———定位于婚姻、爱情的人生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0.
情人节惊魂     
离情人节还有几天,报纸上已经铺天盖地宣传情人节的策划;花店也打出了条幅:爱她,就送她蓝色妖姬;电台也在征求最别出心裁的情人节礼物……我在这样的喧闹中有些失落,老公出差了,这个情人节注定是孤独和落寞的。早晨慵懒得不肯起床,是被老公的短信叫醒的。  相似文献   

11.
婚姻是诗歌的重要题材,通过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解读可以发现中国婚姻史上存在四种基本形态无偶婚、寻偶婚、配偶婚和择偶婚,这四种形态各有其流变和特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网婚"现象就是其中之一。已婚者"网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本人要改变沉闷的生活,寻求精神慰藉的心理渴求。但是,已婚者的"网婚"现象影响到了现实家庭的忠诚、责任和夫妻生活,危害到现实家庭的稳定。因而,"网婚"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必须携起手来共同解决这一问题,创造稳定和谐的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13.
"赘婚"是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而小说中的赘婚又游离于真实与虚构之间,体现了超越固有观念和社会准则的某种潜力,在情节的萌发和建构方面尤其如此。小说作者从赘婚中获得了天然的便捷,可以从女性的立场营造情节、叙述故事;赘婚中存在的种种常见困顿,反而为作者提供了便利,在小说中都转化成为情节发展的若干层次;对于赘婿来说往往意味着尴尬和屈辱的婚仪、改姓以及逐婿,在小说里也成为了情节的重要来源。以至于在赘婚的基础上建构的小说不是悲剧,而是充满了谐趣以及励志色彩的喜剧或正剧。赘婚可以摆脱现实中的种种劣名,变为小说中最让人兴奋的情节元素之一,并进而成为小说中"大团圆"结局的一个要素。在促使小说中的人物"发迹变泰"的同时,赘婚也完成了自我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过立法一举废除了仪式婚,改采登记婚。但由于民间传统习俗的影响和一些人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仪式婚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仪式婚的形成与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因素,因此,我国司法实践中对待仪式婚效力的态度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但在目前形势下,对仪式婚进行法律保护仍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其合理方法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婚姻法律制度,即在某种情况下将仪式婚纳入法律轨道,实行婚姻法上的"一法二制"。  相似文献   

15.
每年"情人节", "创意"与"爱意"兼具的情人节商品和活动纷纷亮相,为商家赢得商机的同时,也为情侣们营造甜蜜温暖的节日气氛.情人节.在鲜花、巧克力价格再度上涨的甜蜜氛围中,爱情喧嚣过市.爱是什么?不同受访者向我们讲述的自己恋爱经历.呈现了一部30年来中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年轻人婚恋观的变迁史.  相似文献   

16.
<正>"世界目光看到东边,舞台写满了岁月留恋,总是中国元素闪亮眼,传奇点燃盛典再重现……"这首《世界看中国》是专为上海世博会"中国元素"大型文化活动量身打造的主题歌。说起"中国元素",很多人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因为,在北京奥运上"中国元素"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和诠释。尤其在北京奥运会开幕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度的七夕就要到了。每年的2月14日西方情人节总是要和春节撞到一块,一般都不能和恋人一起度过,而七夕情人节则是一次很好的补偿机会。但七夕不同于西方情人节,它超越了玫瑰和巧克力,除了具有浪漫和时尚的元素之外,还具有深厚的中国本土文化底蕴。如果你在七夕那天还捧着大束玫瑰,在MM面前大献殷勤,就会显得万分不适宜。那么,在这个七夕,要如何打造自己100%情人造型?小编建议你从古诗词中寻找灵感!且看我们为你准备的七夕仿古礼物攻略。  相似文献   

18.
从古至今,藏族都在通过"神话、史训、谚语、宗教警告以及习惯法"等对本民族"血亲间禁止通婚"进行约束,执行惩戒。然而,以往研究大多将视域集中在"婚姻习惯法"的做法遮蔽了其他重要的部分。因为,藏族历史上对于"血亲外婚单位"的界定存在差异,导致当代部分藏区在"血缘外婚"的适用上有所区别,甚至与《婚姻法》相冲突,安多绒哇即是一例。故此,引入"非正式制度"的理论视角解析安多绒哇"骨系"血缘外婚制的发生机理、惩罚机制,将为学界研究提供一种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陈敏整合资源,做强婚庆产业吉婚坊是庄吉集团于2009年成立的"吉婚购物超市",在很多企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时,庄吉集团为什么会选中婚庆产业呢?因为这是一个众人瞩目的产业。这个产业市场表现  相似文献   

20.
黎鹤平 《新天地》2012,(11):20-21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加速,现实生活中的丧偶、离异老年人比例也越来越高,有关调查报告显示60岁以上的人口中,单身比例是30.6%。然而,在老年人中,不婚而伴、不婚而居的所谓"银发同居"现象正悄然流行。所谓"银发同居"是指:两个无配偶异性老人,不以生育为目的,为共度晚年摆脱孤独寂寞,在生活上相互照顾,在情感上互相慰藉的不婚同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