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推进乡村振兴也有利于从根上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和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在乡村振兴的起始阶段,如何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可持续脱贫的长效机制意义深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应在战略、责任、政策、工作四个层面有效衔接,要重视战略部署和规划,坚持将"精准"思维同时贯穿两个战略,充分吸纳脱贫攻坚中具有实效的体制机制,政策上要做好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扶贫减贫"与"惠农支农"的衔接;在工作上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人才队伍、乡风文明建设,以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脱贫攻坚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十四五"时期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使得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策应"十三五"和"十四五"重要历史交汇期实行的重大战略有效衔接,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与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乡村振兴论坛在江西南昌顺利召开.论坛以"后扶贫时代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单位约200余位代表参加本次论坛.论坛上,与会专家回顾并总结了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经验,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了深度交流,尤其是就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现机制、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路径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以期更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顺利推进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3.
金融扶贫与服务乡村振兴在理论逻辑上具有一致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阶段的金融供给需要实现有效衔接。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持续加强扶贫资金投入,通过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改善居住环境,支持龙头企业间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或者直接到户贷款等手段助力脱贫攻坚。但从供给体系完整性和服务可持续性角度来看,合作金融和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扶贫作用尚未有效发挥,金融扶贫服务站可持续性有待加强,贫困地区信贷投入依然是短板。金融扶贫在助力脱贫攻坚的同时更要适应乡村振兴新形势、新需求,要加强金融扶贫供给侧改革,完善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扶贫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和多元化小额信贷组织,探索创新金融服务,实现不同金融服务供给的合作与协调。  相似文献   

4.
脱贫攻坚取得完美收官,并不意味着到了脱贫终点,如何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出发,探究二者之间的关联,通过对辽宁省双庙镇、兴隆堡镇实地调研考察,获悉当地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的成果以及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衔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当地农村发展存在的这些问题,从基层组织建设、政策扶持、产业改革、缓解人口老龄化方面提出相对应的建议,以期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大学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美好蓝图的关键一环,其创新创业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引擎,是缓解就业压力、解决"三农"问题、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存在着必然的耦合协同关系.地方政府、高校、乡村和学生个人"四位一体"要主动对接乡村振兴发展要求,强化乡村创新创业政策扶持精准性、强化乡村创新创业教育针对性、打造多维乡村创新创业环境、提升乡村创新创业素养,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助推器".  相似文献   

6.
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之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内在逻辑表现为决策部署环环相扣、目标指向接续递进、工作机制相互支撑、政策内容共融互通等方面.基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的实证分析表明,可以从基础层面、规划层面和机制层面3个维度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基础层面主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开展衔接,规划层面则是编制衔接方案,机制层面衔接包括帮扶机制、工作机制、考核监督机制、返贫预警机制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问题是目前“三农”领域的关注焦点。已有的研究中,多从政策理论层面宏观分析两种战略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实现有序衔接。该研究从基层实践入手,以陕西省蒲城县D村为案例,探寻其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衔接中的实践逻辑,研究D村在实现二者有效融合过程中的衔接机制。研究发现:从实践逻辑上看,脱贫攻坚补齐了乡村振兴中的“绝对贫困”短板,乡村振兴为建立长效脱贫机制提供内在动力。在这一互涵式实践逻辑的指引下,D村探索形成了以产业升级机制为核心、主体培育机制为关键、有效治理机制为基础、组织统筹机制为保障的衔接机制。最后提出村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路径,即推动传统农业向创新农业稳步升级,推动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积极转变,推动传统治理向乡村善治循序转化,推动扶贫组织体系向乡村振兴组织体系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8.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视野下,政策目标应定位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缓解相对贫困、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四个主要方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在于路径衔接,具体体现为微观政策的转移接续。依靠乡村振兴战略接续推动长效减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需要把握多维扶贫、城乡扶贫、制度扶贫、社会扶贫四个战略重点,建立覆盖工农、城乡一体的扶贫体制,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要在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从政策退出、政策加强、政策转化、政策新设四个方面展开研究,提出长效减贫的实现路径,重塑减贫政策体系。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还需要尽快明确政策过渡期限,重启新一轮扶贫改革试验,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加强扶贫领域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9.
脱贫攻坚已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当前阶段的重要任务。两者的跨界复杂性和多元综合性决定了其衔接过程需要多方面协同发力。从政策协同视角来看,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衔接与协同理论相契合,其政策供给目标、政策供给方式和政策供给内容等方面在多个维度和层级都具政策协同性。因此,以政策协同为分析框架,从政策协同的内容入手,做好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政策协同的方式入手,统筹推进纵向协同与横向协同;从政策协同的机制入手,构建好结构性机制和程序性机制,以此探索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路径。  相似文献   

10.
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目前学界从效益测评角度来评价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研究成果比较缺乏。基于此,在论证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关系的理论基础上,对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要求,构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果积累评价指标体系,测量了14个“连片特困地区”2014-2019年脱贫成效发现,14个片区2014-2019年的综合脱贫成效在稳步提升,其中,大别山区和罗霄山区成效较好,四省涉藏州县、西藏地区、滇西边境山区成效较差。14个片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优势与短板各不相同,各个片区要锚定弱项指标发力,重点突破短板;突破片区跨区域治理矛盾,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坚持精准施策,梯次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穷人经济学"与"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济收入高低为标准,现实社会中的人可以分为“穷人”和“富人”。“穷人”和“富人”具有不同的经济行为规律和经济利益,所以就产生了不同的经济学“穷人经济学”和“富人经济学”。“穷人经济学”倡导经济收入和相关资源的分配应该向穷人倾斜。按照“穷人经济学”的理念,解决“三农”问题有三个答案“多予少取”、“农业保护”和“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农村劳动力“剩余”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涵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对吉林省农村劳动力“剩余”的数量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进行了估算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得出“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未必是“剩余”,“剩余”的农村劳动力未必就“转移”的结论,提出引导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以来,我国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所出现的“民工荒”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民工的大量短缺,特别是一线工人的减少正在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民工荒”的出现有着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原因。它是我国经济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种劳动力市场被扭曲的状态,它也促使我们去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这部分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与农村旅游开发的互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农”问题已成为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其根本是土地及其利用,仅仅依靠农业已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和农村问题,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三农”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又有助于农村旅游的开发和农村旅游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农村科普是创新“三农”的基础工作之一,农村科普是当代中国“三农”不可跨越的永恒主题,是农民把握创业、创新方向,实现自身价值的智慧库.农村科普是创新农民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是创新农业产业结构转型调整的内驱力,是创新农村增收致富的根本选择.农村科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小康社会推波助澜,终将酿就一个文明和谐与科学民主的“三农”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采用演化博弈方法对农村"三权"抵押融资中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进行建模,探索了政府的激励政策与约束政策对金融机构积极支农的影响效应,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政府的激励与约束政策是影响金融机构支农和政府公共目标实现的决定因素。在实现政府公共目标的初期,约束政策较激励政策更有效;随着政府公共目标的逐步实现,激励政策将发挥更大效用。  相似文献   

17.
在多元话语视野中,火葬论者对农村土葬的指责多似是而非,且对火葬的诸种外部化成本视而不见,因而所谓农村土葬之弊在很大程度上实为火葬论者基于现实利益与激进理想的"话语建构"或者说"污名化"策略的结果,而并不一定是"客观事实"。所以,有关部门在推行殡葬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在地化"地切实比较各种可行改革方案,全面而辩证地看待农村土葬,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地推进殡葬改革。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城市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现象值得关注。对此问题,众多学者曾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但大多是就现象而论。这里则从产业结构升级与相应的人力资源素质关系分析出发,认为"民工荒"是民工素质与产业结构升级不适应的结果,其根源在于民工双重身份所衍生的诸多问题,对此背后之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就"民工荒"现象带来的警示进行了揭释。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民工潮的涌现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也给社会学研究带来全新的内容.学界对民工潮现象的解释及研究已有很多成果,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定义和理解尚存在分歧.笔者通过一项经验研究对此概念进行验证,以此深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一个科学解释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以社会学理论为指导,从"分化-整合"的角度,就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问题进行解析,指出中国农村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实质,在于社会各领域的分化过度而整合不足.因此,实现农村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推进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有效整合.在经济整合上,加快消除二元社会结构鸿沟;在政治整合上,强化国家政治制度对民心的凝聚力和在民众中的威信;在文化整合上,积极构建统一、和谐的民族文化价值体系.而且整合的方式应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以谋求农村社会发展的持久、健康和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