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高氏家族是云南历史上的一个名门望族。大理国时期,高氏家族世袭宰相,分封高氏子弟统治大理国的八府四郡。元明清时期,高氏土司长期统治鹤庆、永胜、姚安三地。高氏家族长期统治云南各地,对云南的佛教文化、文化教育、社会公益事业、民族关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氏家族的人格魅力也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
南朝世族的家庭教育李琼英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时局动荡,文化教育事业不发达,学校教育断断续续、时有时无。然而,成天下之才在教化,当时的硕师宿儒纷纷聚徒讲学。就世族子弟而言,除向名师求学外,获取知识与经验的重要途径来自家庭或家族。家庭或家族承担起基础...  相似文献   

3.
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建设及历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指导中心和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实验区。为了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在致力于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同时,对文化教育建设也给予了高度重视,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有效地促进了边区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初步改变了边区文化教育的落后面貌。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建设不仅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新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
广西早期的壮族文学是以歌谣、神话传说、山歌、民间故事等民间文学的形态出现,文人文学一直到唐宋才开始出现零星创作。到了清代,随着改土归流的开展,汉文化在广西更大范围内加速传播,壮族文人文学才得以较快地发展。桂西地区虽然是壮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最落后的区域之一,但也涌现了一批本地壮族诗人,并出现了"二童"兄弟这一文学家族。而到了现代才出现的"三盛"兄弟文学家族,则是这一文脉的延续。他们的文学创作风格不一,却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壮族文人特别是文学家族的出现,是壮族地区文化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汉文化向边远壮族地区传播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湖南绅士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典型意义的特殊社会群体。近代湖南绅士虽分布于全省各地 ,但又呈现出其独特的地域性特征 ,它不仅与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有着较大的关系 ,而且还受湘军和各时期的领袖人物的影响甚大 ,从而造成了近代湖南绅士分布极不均匀的现象。绅士的分布不均 ,直接导致了湖南近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呈现畸形发展的态势 ,绅士相对集中的地区政治空气浓厚 ,经济发展较快 ,文化教育事业相对繁荣 ;而绅士分布薄弱的地区 ,政治空气沉闷 ,经济发展迟缓 ,文化教育事业落后。  相似文献   

6.
党怀英作为金代中期著名的政治家、艺术家和一代文坛宗师,由于其长期生活于古奉符(即今泰安)一带,可谓与泰安、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此期间他不仅积极从事教育事业,而且还寻游泰山周边各地,撰写了大量与泰山有关的诗、词和碑文,对泰安一地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从而也造就了泰山名人文化的多样性及多义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和谐社会理念指导下,从鄂伦春族的文化教育现状入手,探索鄂伦春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以期对鄂伦春民族的文化教育研究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冯玉祥将军是一位普及文化教育的大力提倡者和支持者,无论是在部队中还是在治理地方过程中,他都大力推行文化教育,对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曾作出过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蒙城高氏家族是北宋有巨大影响的武将家族。探讨了在宋代“重文轻武”国策下高氏家族还能兴盛的原因,认为恩荫制度是其兴盛的前提,与皇室通婚是北宋蒙城高氏家族兴盛的一个重要手段,良好的文化教育和严谨的家风是高氏兴盛的重要因素,宋代的优待政策是家族兴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文化教育,即沦陷区的奴化教育,国统区的反动专制教育和根据地为抗战服务的人民教育。这三种不同的文化教育是执政者不同政治主张和军事策略的反映。根据地的文化教育为争取民众,争取抗战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异姓为后现象为两晋律令所禁.这一现象在上层士族中绝少发生,却比较多地出现于社会中下层.异姓为后现象在晋代民间的兴盛,是宗族宗法伦理急剧弱化、宗族救济族员功能丧失后无子之家所采取的自我保障的体制外诉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贵族附庸关系是近代法国社会上层的一种人际关系网,起着较大的政治作用,关系到家族成员的官职晋升、财产增加和社会地位的提高等。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法国封建等级制度,促使资产阶级贵族化,从而限制了工业企业的发展,阻碍了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世族是中古时期据有统治地位的社会阶层。以家风、家学为主要内容的世族文化 ,是当时各大家族延续其家世、维持其门第、提高其门望的关键性因素。世族之家风 ,即其家族之精神传统 ,其表象虽然纷繁 ,但其核心则是儒家礼法规范 ,讲求孝义 ;至于世族之家学 ,其最重儒家礼学 ,并且包容文史、杂艺等 ,以增强世族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宗族势力复兴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农村现代化的进行,在当今中国的乡土社会,宗族已出现变体,现在的宗族与传统社会中的宗族在规模及影响上都有了很大的差别.其在农村社会中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理性地分析其复兴的原因,全面了解它在农村现代化中所起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宗族资源来进行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15.
南方宗族势力的复兴及其对法治秩序的危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方宗族势力具有宗族成员的单纯性;地域上的严密性和封闭性;宗族意识的浓厚性等特征.在社会生活中宗族发挥了以下功能向本族成员提供归属的精神家园,舒缓社会性紧张;互助;权利的保障以及组织公益事业等.与此同时,宗族势力的发展形成了对法治秩序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6.
论凉山彝族家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凉山彝族家支外部文化过去已有不少论著涉及,而家支内部文化则很少论及,就凉山彝族血缘关系家支和部落联盟关系 家支以及姓氏与家支关系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对族人的职业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通过宗族法的制定与执行等途径,对族人的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控制,要求族人从事士、农、工、商本业,反对族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从事贱业或恶业。徽州宗族的职业观具有较强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其对族人控制的日益强化。对徽州宗族的职业观,我们应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  相似文献   

18.
论徽州宗族的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华富 《东方论坛》2010,(2):96-107
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特别繁荣,徽州成为中国宗族制度一个十分典型的地区。徽州宗族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祠堂建设;二、族谱修纂;三、族田设置;四、宗族活动。许多世家大族花费巨额财富,大建祠堂,大修族谱,大置族田,大搞宗族活动,充分地表现了徽州宗族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在女真族建立的金朝,与中国古代历代王朝一样,宗室作为统治者的血亲成员会享受到诸多优厚的经济待遇。宗室成员因此大多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也有部分宗亲的生活由于种种原因并不富足。出于追求财富的天性,宗室成员中也常有经济犯罪行为发生。金朝宗室阶层后期汉化加深,生活奢靡,对财富的追求和渴望加深,也应该看做是金朝走向覆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赵郡李氏,为魏晋南北朝以来所谓“崔卢李郑”四姓之一,至隋唐时代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社会影响和“优雅”的门风。其中赞皇李氏一支尤为突出,李栖筠、李吉甫、李德裕祖孙三代,在中晚唐政治史上都是颇有影响的人物,李吉甫、李德裕父子更是两次拜相,且分别在“元和中兴”和“会昌之政”中扮演过重要角色。李氏三代在行政作风、政治态度、为人处世、道德文章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浓厚的传承性,正体现出华北世家大族所独有的家学门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