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死亡教育"并非教人如何"去死",而是在观念上的由"死"观"生",是更深切的对人们生存境遇的终极关怀、对人们的"死亡品质"与"生命品质"提高的关注。本文从死亡教育的本源、内涵及实质切入,认为死亡教育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死亡观,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与脆弱,珍惜、热爱有限的生命,让生命焕发耀眼的光辉而不虚度一生。  相似文献   

2.
穆东 《成才与就业》2011,(20):16-17
人们常说,生活是有"味道"的,有的苦、有的甜、有的还酸酸的。其实职业也有"味道",有的清香、有的纯净、有的苦中带甜……细细想来,从事不同职业的感觉,有时就像不同类型的饮料。为了使青年明友更加了解如今的职场,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笔者通过"职业"与"饮料"类比的方式,让广大学生朋友近距离"品味"职业。  相似文献   

3.
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内涵丰富,有两大要点:一是孟子提出的"一天下",一是荀子论证的"一制度"。"一天下"是国家、民族统一理论,"一制度"是社会制度统一理论。在分裂与战乱时期,天下"定于一"是"大一统"的第一要求。完成"一天下"之后,紧接着提出"一制度",是"大一统"的必然要求。"一天下"与"一制度",是长久维持"大一统"的根本保证。"大一统"是中国历史永远不变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结合明清小说中的用例,解释了《红楼梦》中"熬煎"一词的不同义项。认为无论是表示"忍耐",还是表示"烧煮"、"烦恼"、"(被)折磨"、"痛苦",都有"折磨"的意味在里面,这个"折磨"多数是心理上的,也可以是生理上的。  相似文献   

5.
"是"是古汉语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文言词语,一般可以用作代词、助词、形容词、动词。(1)作指示代词,相当于"此",意为"这、这样、如此";(2)作助词,一般用于倒装句中,充当宾语前置的标志,起强调作用,无实在意义;(3)作形容词,与"非"相对,为"对、正确"之意;(4)作动词,同于现代汉语中判断动词"是",有时活用为意动词,"认为……正确、对"之意;(5)作动词,同于现代汉语中表存在,表肯定的"是"。  相似文献   

6.
佛教的“涅槃”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对涅一词的主要含义 ,它在印度佛教史上的形成、发展、影响及在中国的传播的考察 ,以及对佛教的涅观念与婆罗门教的解脱观念之间的关联的分析 ,我们发现 ,佛教的许多基本理论都涉及涅观念 ,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涅观念有明显差别 ,涅观念传入中国后在佛教界有较大影响 ,中国佛教宗派的不少重要理论都围绕涅观念展开  相似文献   

7.
朱熹释"义"为"心之制,事之宜",并认为"善善恶恶为义;"其"利"则有"自然之利"与"贪欲之私"两个层面的涵义。在"利"的"自然之利"的意义上,"义"即"利",两者有着高度的统一;在"贪欲之私"的层面上,"义""利"的价值诉求则存在着尖锐的冲突。因此,"义""利"之间乃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而就朱熹的义利观所具有的超越历史局限性的普遍意义而言,它对于今天的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道"在老子、庄子哲学中都是绝对的本体和本原,是化生万物、决定万物的不可捉摸的抽象实在。老子、庄子强调"道"的至上性,主张具体对象和人类社会都应顺从"道"的法则——无为,这就间接否定了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进而导致了对现实社会存在价值及合理性的否定。《淮南子》以"气"解"道",以"因"解"无为",将老子"塞而无为"的...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国内对"新批评"译介,存在着"观念至上"的倾向,即过度强调对其批评理论的译介,严重忽视了其批评实践的价值。这一倾向的后果是,既影响了国内学界对"新批评"的认识,又严重制约了我们对"新批评"的理解、接受和运用。改变"新批评"译介、研究和运用中的"观念至上"倾向,使其真正"中国化",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学者型的诗人任洪渊诗歌文本的独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东方智慧",其对新诗与传统、时空状态及生命写作、汉语个性与文化意蕴、"诗学"重建及其历史关怀问题的关注,构成他的"汉语文化诗学"理论的主体,这是任洪渊诗歌观念的历史构成,也提升了他的理论高度,扩展了他的写作空间。  相似文献   

11.
佛教思想是在与不少其他宗教哲学派别思想的相互影响和冲突中发展起来的。大乘佛教虽然分为中观和瑜伽行两派,但它们在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对其他派别的态度也有类似点。《成唯识论》中的唯识思想实际上包含了般若中观理论的重要成分,是瑜伽行派论述佛教“空”观念的一种基本形式。《成唯识论》从佛教的唯识空观出发,对其他派别进行了批判。这种批判涉及各派的核心思想,而批判的重点则是各派学说中的实有观念。通过对这方面内容的分析,可以了解佛教与许多印度古代思想派别的基本理论差别。  相似文献   

12.
信息系统科学、复杂性理论研究学科群的崛起,不仅揭示了一个区别于传统科学与哲学所集中阐释的物质(包括质量、能量)世界的一个全新的存在领域(信息世界的领域),而且提出了具有全新视角的四方面科学研究纲领。其实,信息、系统、复杂性思想这些当代科学和哲学前沿理论在古希腊、中国与印度的文化土壤里都能发现其存在的根,由此可以归结古代希腊、中国和印度哲学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说的确切含义在其流传过程中曾经发生过很大变化,其较为固定的意思是对中国古代文论遗产的"重新阐释"和"重新建构"。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价值,重要的不是将其作为一种需要转换的对象,而是立足现实,将其作为一种可以借鉴的对象。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实现传统文论之现代价值的同时,真正找到适合我国文艺现状的、具有独创性的文艺观念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古印度的《奥义书》中除了占主导地位的以大梵为本体的世界整体统一性理论之外,还提到或论述了世界统一于极微、"空"、风和气、"六大"和"三界",以及生命统一于气息等理论。对这些理论的挖掘,有助于我们更为清晰的把握《奥义书》之后的印度哲学发展起来的种种多元实在论学说的深厚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5.
《王制》篇是古代儒者从礼的角度阐述国家管理的各种最重要的制度,其中不仅有很多在今天看来属于世俗的法律制度,也有很多是关于宗教礼仪的具体规定。这在其后的《唐律疏议》等古代主要的法律典籍中,思想一以贯之。因此,在古代儒者看来,宗教规范同时就是国家的法律制度;国家的法律制度也是它们的宗教规范。不仅中国古代是这样,印度教的《摩奴法论》等古代其他主要国家宗教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就说明,儒教和其他国家宗教的性质是一致的,即儒教也是一种宗教。  相似文献   

16.
中医理论是自然哲学性质的医学。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概念直接构成中医的理论概念。“粗守形、上守神”的中医理论思维追求说明中医在理论上注重对医学问题本身的形而上本质的研究。中医理论用感性名词概括抽象医学理论,是古代自然哲学朴素性的表现,也是中医理论从形而上直接走向临床应用的桥梁。中医理论的辩证施治原则充分体现了古代自然哲学的辩证法性质。  相似文献   

17.
“和”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元范畴之一,它既是一种伦理道德观念和哲学方法论,同时又是一种美学原则。以和为美,主张和谐美不仅是中国文化和美学追求的目标,而且对当今世界生态环境的建构及和谐社会的创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后马克思主义"研究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国内学者对"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一方面致力于从总体逻辑上研究"后马克思主义",大致概括出了"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围、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性质;另一方面,重视对其代表人物思想的核心概念及其相关理论的分析,凸现出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反思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相关问题,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天"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具有上帝、自然、命运、本体(理、气、心)诸多涵义.近代哲学以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为基础对它进行了新的诠释,赋予了不同的时代精神,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完成了"天"范畴由古代哲学向近代哲学的演变.在此转型过程中,凸现了中国近代哲学发展的融合性、批判性、实践性和终结性四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千金方》中的“耆婆医药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是中国医学主流中的名著,但其中吸收了不少外来的医学知识。耆婆是印度古典医学文化的化身,通过汉译佛经对中国古代医学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以《千金方》为对象,来探明耆婆医药方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