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翻译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把一个原来用甲语言表达的信息用乙语言来表达,使不懂甲语言的人也获得同样的信息,这就是翻译。翻译研究关注的是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译文对原文意义的重构。而对于译者来说,翻译的首要任务就是使得源语和目标语在表达意义、思想方向、情感功能、写作风格等各方面尽可能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博士提出了"动态对等"翻译理论,这一翻译理论着重强调源语与目标语的吻合度和相似性,对翻译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运用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可以来评析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汉译本《话语与译者》第五章的失误之处,从而得出结论: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可以用于指导理论专著翻译实践,并且可以用于检验译本的得失。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也日益增多,翻译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对外宣传目的的实现.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认为译者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最大程度地传达出原文的意思找到与原文最自然且最切近的对等语是外宣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功能对等"理论要求译者注重读者对译本的反应。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最贴切自然的对等翻译应该使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的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相同。以"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从语言通顺度、语言特点、语气及背景信息的传达四个方面将《致蒋经国信》的张培基重译本与原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张培基如何在这几个方面实现功能对等,能够使人们从中吸取汉语作品英译的成功经验,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4.
文学翻译是人类跨语言交际和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文化差异和碰撞而不可避免地会在文化转化方面遇到难题。美国的尤金.奈达提出的一系列翻译理论对解决这方面难题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笔者着重就奈达的翻译信息论、对等论和读者反应论,详细探究了如何基于奈达理论并加以灵活运用,从而提高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转化策略和技巧,以更加完美地再现原文的艺术美与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5.
试论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翻译的可译性、不可译性取决于翻译过程中语言之间的“对等语”的存在与否。这个对等语从理论翻译角度来看是存在的 ,而从具体翻译实践角度就分三个层次 :即认知表达层次是可译的 ;文化层次是部分可译的 ;艺术层次为不可译。之所以这样分层是基于翻译中对等语所要达到在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心目中产生同样的审美意境的交际效果的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6.
汉语成语是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也是汉语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之所在.在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成语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人们在翻译成语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得心应手.对此,笔者认为,奈达对等翻译理论中提及的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对汉语成语英译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受西方误读和误译的影响,中国译论家将奈达的Functional Equivalence误译成"功能对等";后来"功能对等"进一步被错误地推演为"等效翻译"。"等效翻译"原则是中国一些翻译理论家在西方译论家误读误译Equivalence的基础上自己创造的翻译原则;它的理论基础违背了翻译的本质,没有实质理论内容和体系。Functional Equivalence被译成"功能对等"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功能对等"被推演为"等效翻译"进一步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8.
“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的重要的翻译指导原则,并被广泛应用.此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译语接受者对于译语文本的反应等同于原语读者对于原语文本的反应,与幽默语翻译要达到的功效异曲同工.本文拟用《人人都爱雷蒙德》中的例子来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幽默语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汉语成语是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也是汉语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之所在。在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成语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人们在翻译成语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得心应手。对此,笔者认为,奈达对等翻译理论中提及的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对汉语成语英译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奈达的语言文化观,从"形式对等""动态对等""功能对等"三个方面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了奈达对等翻译理论的基本观点。论述了翻译界对奈达对等翻译理论的种种反应以及该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认为将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应用于中英双语新闻翻译中,将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到了英汉成语的难译之因 ,探讨了直译、意译、编译等的辩证法。直译有“直”的优劣 ,意译有“不信”之嫌 ,而编译又有“漏”的必然。由此笔者倡导 :译文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意境决定译法和译文。  相似文献   

12.
早期的翻译技术研究强调的是技术资料翻译研究,而今天的翻译技术研究涵盖机器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语料库翻译研究以及翻译工具等多个领域.翻译技术应用于翻译具有三方面优势:规范了翻译流程,体现出分层次的翻译,并将翻译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在一起.目前翻译技术工具与翻译教学的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翻译技术对于保持翻译术语、翻译文体、翻译风格的一致性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翻译技术对翻译教学的文本类型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是机器可读的文本形式.  相似文献   

13.
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词义是词的核心,是音、形所表达的内容。英汉双语之间名词的转化既要以词义转化为核心,又要与词音、词形转化相结合。本文正是本着这种思路,从名词的音、形、义入手,结合大量的翻译事实,提出了音译,形译,义译,音义译,形义译等五种英语名词汉译的策略,重新解读了这些策略的内在机制,并探讨了这些策略的实践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14.
翻译领域一直存在着直译、意译的争论,后来又演变成为关于归化,异化的争论,这两对概念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本质上的不同。文章从两对概念的争论出发不仅探究了两者在文本选择、传译、目标人群、使用的主要领域和使用动机层面的不同,还简要探讨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翻译批评作为联系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纽带,与翻译教学密切相连。翻译批评主体,客体以及批评标准具有多样性,这赋予了翻译批评多元特征。在翻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能成为批评主体,展开批评实践,共同确保翻译教学有效进行。以翻译批评的多元特征入手,探寻翻译批评与翻译教学的联系,以期得到翻译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从翻译的不同层次出发 ,论述了翻译是科学基础上的艺术升华。即在较低层次上 ,翻译是具有科学性的技巧 ;发展到较高层次 ,翻译则升华为艺术。  相似文献   

17.
该文回顾了翻译在中国所起的重要作用 ,论述了构建翻译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讨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翻译学的构想。在讨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翻译学的构想部分 ,笔者着重讨论了三个问题 :1)构建翻译学要结合中国的翻译实践。 2 )中国翻译学研究范围应划分三大块 :科技翻译、学术翻译和文学翻译。 3)应当有组织有计划地构建中国的翻译学  相似文献   

18.
用翻译二分法来谈论直译与意译、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等概念,着重对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进行探讨,并举例说明其所指。  相似文献   

19.
理工科院校本科英语翻译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不仅包括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学习,还包括翻译教学的各个方面。理工科院校的翻译教学又是翻译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如何更有效地组织此类学校的翻译教学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从处理好大学英语教学中知识积累与翻译能力培养的关系、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给学生带来的影响、翻译教学应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以及加强理工科院校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四个应当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关于翻译的方法历来为各种学派争论的焦点,可谓百家争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透过众多译法主张,不难找出他们所恪守的一条准则,即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标准是检验一切翻译理论合理与否的唯一准绳。本文从直译和意译的基本定义出发,依据翻译的标准,针对其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分别加以阐述,究其内在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讨论翻译活动中各自所遵守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