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市场的自发力量不可能加快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发展,却有可能拉大其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必须加大干预力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我国各地区及各民族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人口较少的22个民族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目前尚处于相对落后地位,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以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我国保安族、裕固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赫哲族等北方人口较少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为例,对北方人口较少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成就进行了实证分析与回顾,而且重点对其现阶段存在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农民增收缓慢、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仍较为缓慢、民族传统文化面临消退、农牧民思想守旧及综合素质偏低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以政策为导向,集中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解决教育发展中的迫切问题等发展思路与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22个人口较少民族,他们人数少,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落后。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然而,由于政策的局限性和法律法规的缺失等致使人口较少民族的某些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将成熟、稳定和有效的政策法律化,制定人口较少民族保护法。全面保护人口较少民族的合法权益尤其是文化方面的权益,是保持人口较少民族的生机与活力,促进社会和谐与民族繁荣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民族经济的发展,实质上就是民族内部分工和专业化发展以及其经济组织演进的历史过程,而政府产业政策的选择是影响分工进而促进人口较少民族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文章通过新古典学派、制度学派、调和派三种关于政府干预与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的理论的对比,认为发展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缩小民族之间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不能完全依靠自发的市场力量,而要依靠政府的干预。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特殊扶持政策的出台和完善,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社会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扶持效果明显。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对外界扶持作用的依存度高,内部创造力严重不足,只有通过扶持政策与民族增长因素相结合,走少数民族自我发展的特色道路,才能彻底解决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根本问题。在分析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的变化和武陵山民族发展试验区初步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景颇族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建立景颇族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试验区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制度影响着一个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 ,制度也在不断变化着 ,创新着。其原因有民间自发产生和政府强制推行两种。二者互相联系 ,互相制约。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中的制度创新 ,在政府和民间高度一致的情况 ,就能促进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在系统梳理文献的基础上,经过专家反复讨论,采用AHP法构建了由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社会发展、生态环境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接着,本文对4种不同类型的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是科学和切实可行的。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支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的差别化政策。  相似文献   

8.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援助导向"的社会救助保障了人口较少民族的生存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他们应主要实施"发展媒介"式救助。从生存到发展策略的变化,与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精准脱贫基本原则渐趋一致。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现状、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使对他们的社会救助具有样本意义。从横向和纵向比较的角度,要对人口较少民族给予宏观和微观上的"发展媒介"式救助。鉴于人口较少民族历史发展基础、自给半自给经济特征、参与市场经济活动能力、个体农牧业边际收益等问题,对这一群体的"发展媒介"救助,应主要集中于流动与迁徙、教育与医疗、就业领域,提高他们参与市场经济增长、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贡山县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后续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在下一阶段工作中,应以统筹发展为其核心理念,协调推进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基础教育三个重点,强化干部工作作风、目标责任管理与项目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是我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实选择。近年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已形成自上而下完整的政策体系,对这些政策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基于对云南、贵州两省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发展政策的微观调研上,总结出我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一般特点:首先是政策的全面性;其次是政策的贯通性好;第三是操作性强。与此同时,深入剖析了我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一、政策动态监测实施不容乐观;第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目标有所偏离和实现不均衡;第三、各省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执行程度有差别,政策实施效果有差异;第四、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的明显针对性,对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政策的梳理、分析,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还能够不断提高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两层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包含着两层含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的发展,前者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发展,后者是民族学意义上的发展。在经济市场化过程中,如果单纯强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在经济学意义上的发展,民族学意义上的少数民族的特色经济就有可能衰退甚至消亡。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两层含义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科研究的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组织快速发展是现代社会结构分化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相继展开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全面转型,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土壤,中国社会组织得以迅速发展,并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新的活力。活跃在民族地区的各类社会组织,正在以它们独有的方式推动着当地的生态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五个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需要重新建构我国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以实现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并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3.
十六国北朝时期,中国北方一直处于少数民族统治之下,政权迭更,战乱不已。与南方相较,十六国北朝文化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其实,此期的北方在藏书文化方面,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为传承中华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贵州民族地区政治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均有其内容表现。经济发展、改革、民族区域自治等因素,是促进贵州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基本经验。而贵州民族地区政治发展也在地方政府改革模式、族际政治整合模式、发展的健全性等多方面,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15.
民族政权是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的产生具有自然环境、经济、文化、军事、中原王朝国力的变化、外来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民族政权的性质因时代和与中原王朝的关系而不同 ,并且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 ,总的趋势是和中原王朝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由“独立政权”经“结盟政权”向“藩属政权”转化 ,在清王朝的“康乾盛世”时完成了整个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TO虽然是一个经济组织 ,但它的运作对成员国的政治变迁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加入WTO是中国的政治决定 ,从正向作用看 ,它将有力促进中国政治发展 :为政治发展提供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培育公民文化和公民社会 ,推进政治一体化、政治制度化和政治民主化。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民族地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实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针对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10项举措,以切实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在有效性中累积合法性: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民主化为取向的政治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其战略选择和实际成效直接影响现代化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中国政治发展经历了三十年.中国三十年成功的发展得益于中国政治长期有效作用于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创造政治的有效性是中国三十年政治发展的基本战略,其核心是:在保证政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效作用的前提下,顺势而动,积极推进政治建设和发展,推进民主化进程.所以,中国的政治发展是从创造政治有效性出发的,并在保持政治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有效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和扩大民主化,不断累积政治的合法性,以保证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与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缩小民族之间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存在的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发展上存在的差距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关键是发展民族经济,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针,在世纪之交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使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的发展实质是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建设必须在法制的框架内才能健康、有序的进行。民族地区应针对其经济、政治、生态的个性化特征,构建最有利于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