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术界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方兴未艾。近年来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主要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提出的缘由及合法性问题的内涵;2.关于中国古代是否有哲学(或能否以哲学来命名);3.关于中国哲学是什么的问题;4.关于中国哲学的发展现状;5.关于中西哲学的差异;6.关于如何化解中国哲学的危机问题。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对于探寻中国哲学的价值、特色以及中国哲学的学科范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本质的理解,决定了对克服危机方式的选择。理解为学科危机,还是意义危机,体现着问题意识的不同,层次和力度的不同。作为一个建制化的、拥有基本范式和经典作品的学科,“中国哲学”已走过近百年的发展之路,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也如影随形,一直讨论至今。面对  相似文献   

3.
中国哲学史学科是哲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有着还原历史与当代哲学建构两个向度。讨论“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问题,并不是绝对反对引用西方哲学来解释中国思想,而是指其对本属于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的和在西方哲学话语系统中言说的一种比较哲学研究范式缺乏自觉,并且质疑它把自身当作惟一具有正当性的范式的合法性。以哲学的方式叙述和整理中国传统思想,并不是理解和表述中国传统思想的恰当方式。而建立中国哲学史学科自身的话语系统,就是寻求恰当方式的重要步骤。在方法上,以“涤除玄览”暂时搁置种种西方哲学话语,以“虚壹而静”主观搁置种种解释学前见而深入和贴近传统文本,以字义一范畴研究审查和选择概念,是建立中国哲学自身话语系统的一种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4.
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超越合法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一词和中国哲学是西学东渐后的产物。然而 ,西方学者自黑格尔直至今天的德里达 ,都认为“中国没有哲学 ,只有思想”。于是 ,“中国有没有哲学”、“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便成了问题 ,中国哲学学科便存在着合法性的危机。一个世纪以来 ,中国学者不懈努力 ,在学习西方哲学的过程中 ,对“什么是哲学”、“中国有没有哲学”做出了回应。胡适、冯友兰等撰写了“中国哲学史” ,奠定了中国哲学 (史 )学科的范式。一百多年来 ,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史著作可谓汗牛充栋 ,即使如冯友兰所说将中国各种学问中“可以西洋所谓哲学名之者 ,选出而叙述…  相似文献   

5.
20 0 4年3月2 0—2 1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在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了“重写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创新”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学者参加了会议,就中国哲学学科的建设与创新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次研讨会的宗旨是在反思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的基础上,实现中国哲学学科创新,建立符合中国哲学特色的学科范式和话语系统。现将会议主要议题的发言综述如下。1 中…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哲学成立的可能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家族哲学”合法性论证,经历了哲学范式相似论证、文化构成要素论证两个阶段以后,能否找寻一种“土家族哲学”的内部构成要素论证?通观土家族哲学的思维主题、思维方式及所运用的哲学工具,我们认为从哲学内部构成的角度,土家族哲学是能够成立的,具有其应有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新形态建构的前提基础、关键方式和必要环节。2007年第七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的召开,标志着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首次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共同体的普遍关注。路径与形态的深入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的核心主题、关键方式和根本目标。“中国马克恩哲学高峰论坛(2011)”的召开,标志着学界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的路径及形态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索。当代课题的探寻和把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的新路径探索和新形态建构的前提和关键。2012年召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课题”学术研讨会,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课题的深度探讨和具体探索。与此同时,思想性和理论性的哲学范式与方法论意义的哲学研究范式的含义差别、马克思哲学自身的思想性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新形态建构的关系等问题成为这一课题向纵深发展的前提和关键,也是下一步亟需开展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张岱年先生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张先生的一生,以研究哲学、哲学史为志业,在与其兄张申府先生共同创立“新综合哲学”的同时,又独创了一种研究、书写“中国哲学史”的新范式,即“以问题为纲”的“中国哲学问题史”的研究范式与书写范式(张岱年先生后来称之为“问题解析体”),为中国哲学的创新以及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建构问题,一直是哲学界最为艰难的议题之一.孙亮新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一个批判性建构》从“方法论澄明”“话语分析”“生成逻辑”“中国问题与阶级范式”这四个至关重要的方面,给出了一个十分完整的清理,并且提出富有新意的论述.正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维度,上述理论任务的完成也必然是一种以“批判性”为关键词的反思与建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0.
从学科发展的视角分析当前学界所关注的中国哲学史学科存在的合法性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 :所谓“中国哲学”只能说是东西文化相遇的一个历史性“错误” ,前辈们苦心经营的“中国哲学”仅属于文化际的比较哲学。学界对“中国有无哲学”这一问题的辨惑工作可以归纳为普遍性证明和特殊性证明两种证明方式。中国哲学存在的合法性危机可以归结为中国哲学 (史 )学科是否有必要继续存在、能否存在以及如何存在和发展三个层面的问题。未来中国哲学 (史 )学科的发展 ,在某种意义上与我们对哲学与思想、中学与西学、中国哲学史与中国哲学等问题的解决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范式之为中国哲学范式,与中国哲学范式建构的文化模式密切相关。“天人合一”乃中国哲学范式建构的文化模式,其思想内涵主要有二:其一是“万物一体”的思想内涵和思维架构;其二是“以德配天”的核心价值和实践路径。而“天人合一”文化模式,对于中国哲学范式建构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体现在对“道”的理解上和如何“得道”的路径和方法的选择上,而且体现在对“道”的言说方式上。  相似文献   

12.
自从中国哲学这一学科确立以来,学界曾就“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进行过多次讨论。就西方学者而言,其否定中国哲学 的原因在于以西方哲学理论模式为标准,衡量并排斥中国哲学。以傅斯年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则是站在保护中国文化的角度来 提出“中国无哲学”的观点。笔者认为:不论中国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都是“哲学”这一“属”之下的“种”,中西方哲学既有其共性 又有其独特意蕴。面对“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中国哲学的发展应在突破西方哲学理论的视域、发掘中国哲学的独特意蕴的 基础上,注重跨文化比较视域中中西方哲学的会通。  相似文献   

13.
自从中国哲学这一学科确立以来,学界曾就“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进行过多次讨论。就西方学者而言,其否定中国哲学 的原因在于以西方哲学理论模式为标准,衡量并排斥中国哲学。以傅斯年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则是站在保护中国文化的角度来 提出“中国无哲学”的观点。笔者认为:不论中国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都是“哲学”这一“属”之下的“种”,中西方哲学既有其共性 又有其独特意蕴。面对“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中国哲学的发展应在突破西方哲学理论的视域、发掘中国哲学的独特意蕴的 基础上,注重跨文化比较视域中中西方哲学的会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是在中国现代化和世界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对于合法与否的理解也因角度的不同而各异,本文试图在马克思主义有关原理的指导下解决在西方框架建构下的中国哲学不存在“合法性问题”以及中国哲学在全球化的令天,应如何发展自身,实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自西化运动开始的一百余年来,中国哲学的研究活动基本上是为中国哲学寻找合法性根据的过程。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除少数一两种属于传统中国哲学的方法以外,绝大部分方法的思想基础是西方的观念体系。这种以西方哲学的立场、流派、思维或方法对传统中国哲学进行解析和批判,实质上是以西方哲学框架体系剪裁和定性中国思想从而给中国哲学观点贴西方哲学标签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中国哲学的原生状态视而不见,传统中国哲学的生存性价值和超时空意义遭到了否定,因而中国哲学获得的“合法性”是被判定了“死亡”的“合法性”。一种哲学的“合法性”不在于它是否符合了某种外来的规范或标准,而在于它自身是否在现实社会还具有创生新思想的能力。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只能从中国哲学自身在现代社会的创生能力中得到证明,这应当是确认中国哲学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根本标准。创生能力的根本标志就是新的中国哲学诞生———一种既不同于传统中国哲学也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哲学;是对两者超越的哲学;是能够与两者对话的哲学。一方面它必然表征的是现代中国人的独特思维方式、独特的语言,另一方面它又提供了值得全人类思考的东西,是属于全世界的。具体标志则应当是出现了可以与《论语》、《老子》、《庄子》等相媲美的哲学著?  相似文献   

16.
世界是对称的,属人的世界中物质与意识是对称的,实践模式的转轨与哲学范式的转换是对称的,对称经济学与对称哲学是对称的。人类经济发展的规律与发展的趋向表明。继承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传统,吸取最新科学成果,形成对称哲学范式和构建对称经济学范式是哲学和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必然。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是与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与人类二次创业相对称的哲学范式和经济学范式。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热点问题主要有:“郭店楚简与中国哲学关系问题”、“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重写中国哲学史问题”、“中国哲学诠释学问题”、“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价值落实问题”、“儒学的当代开展与儒教问题”等。学术界关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对于处理好出土文献与现存学术思想的关系、总结中国哲学史写作原则方法、寻找中国哲学本有特色、探索中国传统哲学现代价值落实路径、发掘中国传统诠释学的类型和特征、规划儒学的开展方向等问题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质疑,实质上针对两大问题:中国古代既无"哲学"一词,更无"哲学"这门学科;近百年来自"中国哲学"学科实践,至今没有形成自己的独有范式,而是一直随着西方哲学研究范式变化.近百年中国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的实践表明,文本和范式之间存在着深层的互动关系.从中西哲学发展的历史来看,范式从来就是从文本当中来的.强调范式从文本当中来,并不是说范式没有相对的独立性,也并非否定范式的重要性,而是更着眼于范式与文本的融合性和切合性.正如经典文本具有永恒的价值,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范式同样具有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哲学在其本性上是思考人类生活及其世界的“价值问题”的理论。哲学范式的转换,从根本上取决于人对自身生存发展、生命本质的意义、实现方式和内容的改变,体现人类对自己生存命运的关注,对理想境界及本性完善的价值追求。纵观西方哲学形态演变的历史,可以认为是从“实在论”范式向“价值论”范式转变的历史。当代价值论范式转向的实质,就是要从“实在论”思维范式中解放出来,走向一种立足于人的价值性活动的哲学思维,进入价值论所面对和关注的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创造人与社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所需要的当代哲学。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学人对中国哲学"合法性"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此问题的缘起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目前中国学人对历史、现实学术现状的反思,但是,要对中国哲学重新建构就要尽快超越"合法性"的阶段,进入到方法的多元化探索和中国哲学的意义建构方面.应从建构"他者"、澄明误读、开掘源头方面进行方法上的探询,从立足现世、学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建构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