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今先生提出的原型模型论和Rosch提出的原型范畴论都使用原型一词,都对语言现象的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很强的解释力,二者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就共性而言,原型模型论的"型"与原型范畴论的"范畴"具有大致相同的内涵;原型模型论的"模拟"与原型范畴论的"范畴化"具有大致相同的意义;相似性在原型模型论和原型范畴论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模拟主体和认知主体都是语言阐释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模型和非典型成员都可以转化为原型。其差异性表现在:它们对原型的理解和界定并不相同,原型模型论中的"原型"通常是固定不变的,而原型范畴论中的"原型"有时是不固定的;"模型"和非典型的意义不同;原型与模型之间具有生成性,原型与非典型成员之间一般没有生成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神话的完整性、丰富性使其具有许多与希腊神话相似的原型人物。将两种神话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男女性别原型——"反抗的智者"与"红颜祸水"——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男性原型往往智慧英勇、敢于反抗,女性原型大都美貌动人、引来祸端。两种神话中的性别原型所隐含的共同性别意识为:男性的主导性与智能性、女性的从属性与诱惑性,它们都是根植于早期人类心理之中的共有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荣格心理学中"永恒男孩"原型、英雄原型和独立人格的形成视角解读《阿拉比》小男孩的人格。与古希腊神话中阿多尼斯对比,呈现小男孩人格中的"永恒男孩"原型,前者将"永恒男孩"原型渗透到人格的全部,因而夭折;后者却避免其侵蚀,建立起独立的人格,成功过渡到英雄原型第一阶段。《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主人公进一步证实了小男孩实现英雄原型第二阶段。健全独立的人格使小男孩打破了前人展示的落魄的幻灭者形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艺术歌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特殊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象征隐喻的创作思维下,形成了以"原型意象群"为单位的中国现代艺术歌曲意象系统。其中的"母亲原型意象群",通过"母亲原型"在不同历史语境中的书写与表达,将"母亲意象"从平面的隐喻书写引入立体、多元的隐喻阐释空间,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意象的书写与表达方式;同时,"母亲原型意象群"将时代心理与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融通,对当时国人的精神诉求给予了细腻的回应和关照,实现了对民族精神的拯救。  相似文献   

5.
原型语义学:从家族相似性到理想化认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型语义学源于维特根斯坦对"游戏"语义范畴的家族相似性的描述。词义以原型范畴的形式而存在,由原型和边缘构成。原型乃家族中之典型成员,边缘为非典型成员。将模糊集合论引入语义范畴的原型研究,为描述语义的原型结构提供了形式化模型,但Lakoff认为该方法无法阐释范畴的原型效应,他提出用"理想化认知模式"阐释原型范畴模式。作为新兴的语义分析理论,原型语义学尚存在问题,如,在分析不模糊的语义范畴时显得无能为力;忽视语义范畴的理性内容;无法解决将语义范畴的原型分析与语用文化分析有机结合起来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作为近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批评理论,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为文学的创作、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借助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剖析汤亭亭作品《女勇士》中的"无名女人",阐述了替罪羊、夜莺及美狄亚这三个原型与"无名女人"之间的联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是移位的神话"。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学翻译研究侧重于归化与异化译法及译作优劣的比较。而根据杨炳钧的翻译原型观,文学翻译可视作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试图穷尽原作样例与译作样例,以期达到最佳样例甚至实现原型的整合过程。翻译原型观解释了经典文学目录翻译的众多译者从选词、语义增补、小句语气转换等多个角度不断追求、力图接近译作"理想原型"尝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集体无意识、种族记忆、原始意象等等成为原型批评大厦的基石。他的原型理论从最深层次上揭示了文学的奥秘、文化的奥秘、人类精神的奥秘。"自我牺牲"原型、现代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的精神原型、"青年——成年(老年)"是众多原型种类中的其中三种原型模式。读者在了解了原型批评方法后,对于文学的鉴赏会有更深一层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荣格的原型理论与柏拉图的理念论和受理念论影响的西方传统的宗教和哲学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在荣格将"原型"用来解释集体无意识内容之前,"原型"大致涉及两种主要领域,即宗教神学与哲学,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就来源于柏拉图哲学中的理念论.荣格基于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假设建立了"自主精神原则基础上的心理理论",借用传统的原型术语,延用了柏拉图关于现象世界与理念世界关系的思维模式,但却有意地扭转了柏拉图以来关于原型解释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从"原型批评"及"系统论"的角度来探讨莫里森小说中的圣经象征原型。莫里森的作品中充满着象征原型,而其象征原型又处于一个象征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