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六经皆史"并非章学诚首创,但章学诚取各家之长,将"六经皆史"作为一个完整命题提出,将经学从神坛上拉下来,等同于史,反对空谈理论,强调学以致用,在经学独尊的漫长岁月里,"六经皆史"的思想犹如夏夜明灭的萤火,时隐时现,对国人的思想解放具有极其重要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2.
"六经皆史"是章学诚在其《文史通义》的卷首提出的重要论断,关于这一命题,学术界说法不一。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即"六经皆史"的提出、内涵、意义及阶级实质来通观章学诚"六经皆史"的全貌。通过具体论述认为,"六经皆史"是章学诚经世致用史学思想的核心,它是以持世救偏的姿态出现的,是封建社会后期的一种社会思潮,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章学诚所构建的理论以"道"为基础,共分三层,即天道、人道、先王之道,三者是由普遍性到特殊性,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这三层"道"说中,章学诚尤其重视第二层的人道,并由人道为基础将经世致用学理化,并进一步将"六经皆史"纳入其中,从而完成了"六经皆史"理论基础的构建。至此,章学诚成为了中国传统史学致用思想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4.
在清末民初学术界,张尔田以推崇和发扬章学诚学说而著名,所著《史微》以章学诚《文史通义》"六经皆史说"为基础"考镜六艺诸子学术流别",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古代学术思想的通论性著作。《史微》与《文史通义》在治学方法、思想倾向等方面既有一致之处,亦有显著不同。通过对其异同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了解章学诚学说在后世的流衍及其对近现代学术思想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章学诚认为文集的价值在于"与史相辅"、补史之不逮,如此便形成了一种"纳文入史"的文史观念,强调文集的史学意义。首先,他以"六经皆史"的史学观为基础,完成了"纳文入史"观的理论构建,其中"文体"是他把文集纳入"道—六经—战国之文"这一史学体系的关键。其次,《文选》兼览八代、汇聚各体又各以类分的编排体例,与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史学方法相契合,这也成为后世文集与章学诚县志文征编纂的范例。对"《文选》之体"的借鉴,是章学诚"纳文入史"观得以实际运用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6.
阮元<儒林传稿>记载的浙江经学状况是其学术论述的重点之一,与章学诚及其"浙东学术"有密切联系.一般认为,章学诚及其浙东史学派被埋没一百多年.<儒林传稿>有关浙江学术的记载显示了章学诚的影响,阮元实际上将浙东学术名义和黄宗羲一系学人谱系写入了清代学术史.<儒林传稿>提示我们关注该书的学术价值以及浙东学术在清代学术史中的实际遭遇.  相似文献   

7.
清代考据学的基本信念是"道在六经",方法则为"由训诂以通义理",即以语言文字的释义以通达"六经之道".章学诚与清代考据学的分歧主要是在语言观方面,一方面章学诚认为,"言与意"有时而背离,"通其辞"之外还必须"通作者之心志";另一方面,章学诚认为六经语言的本性是象征性的,<易>之象和<诗>之比、兴"兼通六艺",因此当"因象而求道"而非"因言而求道".章学诚的语言观与历史上的道家、禅宗、心学的语言观存在着一定的思想脉络关系.  相似文献   

8.
僧肇之<肇论>一书的编排结构历来颇有争议,而所有这些争议的根据乃是基于对<肇论>的逻辑结构的不同把握.从逻辑学的角度对<肇论>的逻辑结构进行解读,或许才能真正理解僧肇在<肇论>中所展现的思辨深度,从而也必将使我们赢得一个解读<肇论>的新的角度和新的思考方式.这样一种思考方式将在僧肇的佛学思想系统内呈现为对"同一与差异"这一逻辑思想的重新阐释.  相似文献   

9.
<典论·论文>里提到的"四科八体",其中的奏、议、书、论、铭、诔这六种属于应用文体.仅从这一点来看,说它是"文学专论"就不符合原著的内容实际了.曹丕<典论·论文>并非是"文学专论",而是既包括文学创作又包括应用写作的中国古代文论.其中,"经国之大业"说、"文本同而末异"说、"文以气为主"说等三个重要观点,也同样是适用于应用写作的理论总结.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客观而深入地研读<典论·论文>的原著,我们便会发现,所谓<典论·论文>是"文学专论"云云,往往都带有以偏概全的毛病.  相似文献   

10.
刘勰<文心雕龙>受到王充<论衡>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刘勰论文和王充一样,都是从自然之文讲起,把禀受天地的文采、元气与文学创作相联.<论衡>中"文"源于气的思想以及与气相关的"才性"、"才力"说,经<太平经>、曹丕、葛洪,对<文心雕龙>产生影响.王充将"文质相称"的思想引入创作论,并将质文交替变化的历史规律与政治的盛衰和社会的治乱相关联,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刘勰的"文质"论.此外,<文心雕龙>还发扬了<论衡>所倡导的"博"、"通"思想,指出创作主体的广见博识、丰富积累对创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张闻天的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闻天从反映现实斗争的问题出发 ,怀着革命的理想 ,运用简洁的结构和质朴的语言 ,创作出了代表中国初期普罗文学特色的小说 ,张闻天小说具有的现实主义特色 ,为中国普罗文学的发展 ,留下了许多值得总结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张元干与张孝祥都以爱国词著称于世,张元干词表现了对中原人民的系念与屡遭打击而不沮丧的旷达胸怀。张孝祥有着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与守职尽责的强烈责任感。在词的风格上,他们都以豪放词驰誉词坛,然都写了较多的艺术高妙的婉约词,并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个性。在词史上,承先启后,使豪放词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无为的边界——张洁、张抗抗小说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颖 《东方论坛》2007,(1):45-49
对张洁、张抗抗小说的比较性论述并不是单纯基于性别文学的考虑,而是力图在社会转型和历史文化空间中寻求两者的同一性精神诉求.她们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对性别公共空间的拓展和对广义文化关怀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对性别边界的超越,从而上升为对社会文化总体叙事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英雄主义豪情,不仅决定了张承志与张炜创作的诗性气质,而且,决定了张承志与张炜对生活的理解,甚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英雄形象塑造。这就涉及张承志与张炜作品中的“我”或“主体抒情形象”与“民间英雄”之间的深刻关联问题,从诗学意义上说,这涉及作品中的“替代的主体”或“诗人自己”。张承志和张炜对英雄主义的深刻理解,对历史主义的真正透视,对民族命运的直接关怀,使他们的史诗性创作显示出“绝代的光华”。  相似文献   

15.
张载以太虚为天道本体,以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相结合的人性论为人们指出安身立命之所,通过穷理尽性、尊礼守礼来收拾人心,重建儒家的价值信仰。张载修养论具有两个特点:过程即境界——对过程的重视;为生民立命——浓厚的淑世情怀。  相似文献   

16.
宋太宗时期,宋朝的对外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对辽主动出击到虚内守外、以防为主。张洎在太宗朝累官至给事中、参知政事,参与了宋王朝的重要政治活动,他几次上奏言边事,表达了其消极防御的外交思想。张洎提出在外交模式上防守勿攻、敌去勿追的思想;在内政与外交问题上,主张把内政放在政治生活的第一位;在西夏对宋边境的战争中,提出弃地妥协的主张。张洎理想主义的消极防御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太宗朝及北宋中、后期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17.
张三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道教传奇人物,生于辽东懿州,即现在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乡。他在懿州度过了青少年时代,为其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儒、士、道并修,创建了太极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道家学派,至今在海内外有极大的影响。探讨了张三丰青少年时代在懿州的主要活动,对张三丰研究提出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8.
张天翼与狄更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天翼是中国著名的讽刺小说家,其小说从创作观念、人物塑造和幽默讽刺风格等方面都体现出了狄更斯对他的深刻影响。同时,他又立足于中国社会现实,在坚实的民族文学的地基上,实现了对狄更斯的超越。张天翼正是在与古今、中外的对话中,有效地吸取了各种营养,才使他的创作既具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活的现代性。他对狄更斯的成功接受,为我们接受外来文学和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章衣萍论     
章衣萍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由“京派”转入“海派”的作家,文章以阐述其小说、散文的创作为主线,结合章氏其它作品的剖析,论述其“京”“海”两类作品中简劲婉约的一致风格,并从中发掘出章衣萍对新文学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张居正一生主要从事政治活动,但在史学领域也颇有建树。他立足于现实政治的需要,重视对历史的借鉴和阐发,形成了许多极具价值的历史思想,诸如变通思想、经世意识以及安顿民生、严肃吏治、重视教化、反对迷信的务实精神等。这些不仅与当时的空疏学风形成鲜明对比,也对后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