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几对再婚夫妇生育动机的分析,揭示了传统生育文化的现代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典型解剖的方式,深入分析了云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计划外怀孕而发生率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应该采取以宣教为主、技术服务为保障、强化管理为基础、针对少数民族特点的综合性措施来降低计划外怀孕率。对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质量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老友》2003,(5)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日益健全,人们的法制观念也不断增强,理解与支持丧偶或离异老年人(以下简称老年人)再婚的事例屡见不鲜,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老年人再婚,既是我国人口寿命延长中丧偶老人增加所产生的寻偶的必然现象,又是社会、家庭在照顾老年人方面减负的现实需要,更为重要的是老年人心理、生理和生活上的  相似文献   

4.
《社区》2011,(6):36-36
案例: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孙女士经人介绍于1998年5月1日与张先生再婚,婚后双方没有生育子女。张先生与前妻生育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孙女士与张先生再婚时张先生的儿子及孙女士的两个儿子都已成年并独立生活,只有张先生的女儿正在上初中。孙女士与张先生再婚后,共同抚养张先生的女儿并供养她到大学毕业,直到其参加工作。孙女士与张先生在2005年7月共同出资50万元购买了一套楼房,房屋所有权证书上登记的户主名字为张先生。  相似文献   

5.
赵常民 《社区》2011,(4):36
案例: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孙女士经人介绍于1998年5月1日与张先生再婚,婚后双方没有生育子女。张先生与前妻生育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孙女士与张先生再婚时张先生的儿子及孙女士的两个儿子都已成年并独立生活,只有张先生的女儿正在上初中。孙女士与张先生再婚后,  相似文献   

6.
外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山市是苏南地区经济较发达、外来流动人口较多的县级市.外来人口不仅逐年增多、量大,而且持证率、计生率、计划外生育处结率都较低.其原因主要是外来人口生育观念滞后,管理工作不规范等5个方面原因.建议采取强化政府行为、实行现居住地管理、改革考核指标、保障经费、依法管理5项措施.  相似文献   

7.
低生育目前正呈全球蔓延趋势,人口转变论等旧有理论已经无法对低生育现象做出合理解释,理论创新需要更为关注微观层面育龄夫妇自身生育意愿。中国当前极低生育率形势客观要求生育意愿研究重点转向生育意愿的有效测量、低生育意愿成因以及基于生育意愿视角的公共政策制定这三个方面。首先,生育意愿可以拓展为包括生育动机、生育愿望和生育计划的序列性指标体系,并且测量技术呈现量表化趋势。其次,“低生育陷阱假说”、计划行为理论和TDIB模型是目前对于低生育意愿形塑机制的三种主要理论解释。最后,基于生育意愿视角的公共政策应致力于减少生育愿望和生育计划之间的差距,并将个人全生命周期、社会全人群、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这三个视角融入政策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谈谈计划外生育对象心理状态赵安源吴仁浩一、心理状态笔者认为计划外生育对象心理状态主要有:求子心理。一心想生二胎,尤其是想生个男孩,不然就“断香火”。攀比心理。有人能生二胎,甚至生多胎,我家为何不能生二胎呢?侥幸心理。存有碰碰瞧、试试看的心理,抓住是他...  相似文献   

9.
处理夫妻之间的生育纠纷不能无视当事人间的生育协议。因生育权的行使和实现需要夫妻双方的共同参与,因此生育协议以明示或默示的形式存在于所有行使和实现生育权的夫妻之间。生育协议的效力认定,应依据合同效力理论来进行,但在夫妻间生育协议履行中需赋予怀孕女方单方中止妊娠的权利,不过怀孕女方出于主观不愿生育的意愿中止妊娠,应视为违反生育协议的违约行为。夫妻双方在婚姻分别财产制下和发生离婚情况时享有基于生育协议的违约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10.
随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深入贯彻,这几年来,社会和老年人的子女对老人丧偶再婚表示理解和支持,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但是,也还有一些子女反对长辈再婚,对再婚老人不再关心照顾,不尽赡养义务,有的还经常吵闹,影响老人的正常生活。不久前,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处了一件因阻挠养父再婚而被解除收养关系的案件,保护了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法,对杭州市"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80后生育意愿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全面两孩"政策的知晓度较高,但认知度尚有欠缺;绝大部分非独生子女已婚80后及未婚80后都有生两孩的意愿;主要基于一孩的性别期盼第二个孩子的性别;推崇晚婚晚育,接受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时间间隔为34年;生育动机日益多元化。据此,提出了优化人口结构,实现人口稳定、合理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混合研究方法探究我国农村地区隔代养育承担者的群体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新趋势。研究发现,一方面,我国农村隔代养育情况呈上升的发展趋势:农村隔代养育的承担者以60~70岁老年人为主要群体,老年人深度参与孙辈抚养,且呈现性别差异逐步缩小、性别结构趋向均衡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农村隔代养育出现了一些新现象,这些新现象与农村出现的新的育儿观念、家庭经济条件密切相关。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农村地区的儿童养育模式将从完全由祖辈养育演变为祖辈只承担一部分养育职责甚至退出养育任务的新模式。据此,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拆分式家庭结构带来了代际反哺的变化。与此同时,国家为现代家庭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成为改善隔代养育、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水神感生神话的原型与生成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当大一部分感生神话具有一种共同性,即女子感应的对象尽管多种多样,如雷、电、风、月、虹、气、龙、蛇、长人等,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水神神性,同属于水神家族。本文称这类神话为水神感生神话。水神感生神话中的各种神话之所以具有共同性,是因为它们出于一个共同的原型——女子感水生子神话。水神感生神话只是用各种水神替代了女子感水生子神话中的水。说到底,水神感生神话的产生与水生命信仰有关,所以这类神话的最初源头可以追溯到水生型创世神话。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低保家庭的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引起众多关注,各国为缓解贫困代际传递,有着诸多的制度实践,其中国外的子女津贴制度尤其值得重视。通过阐述国外子女津贴制度的类型,分析国外子女津贴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在其基础上可提出我国子女补贴制度的制度设计框架。贫困家庭子女补贴制度需遵循选择性、政府主导以及基础综合与分类补贴的原则,根据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确定基本补贴金与临时补贴金,采用现金补贴与实物补贴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分类管理与个案管理的管理方式,结合综合性的目标定位方法,实行分层决策、分级管理模式;资金筹集仍然是以政府提供和政府拨款为主导,设立统一的城市低保家庭子女补贴金专用账户。此种制度设计,将使为贫困家庭子女进行补贴的措施制度化,成为缓解城市低保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政策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最新的2016年CFPS微观家庭数据,人群可分成中高收入和低收入两部分,通过建立Logit模型等来研究房价对于收入水平不同的家庭生育行为所带来的抑制效应和收入效应,同时为了避免内生性问题的产生,选定了相应的工具变量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生育行为因房价上升得到抑制,这一影响机制在中高收入人群当中更为显著,房价每上涨100元,低收入生育一孩的人群约减少1.29%,中高收入生育一孩的人群约减少2.66%。同时,房价波动的收入效应对于一孩、二孩生育的影响也具有异质性,对于一孩生育的收入效应不显著,对二孩生育的收入效应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常州市育龄人群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调查研究数据,对常州市育龄人群的理想子女数、性别偏好和预期初育年龄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不同特征人群的理想子女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常州市育龄人群不存在明显的生育性别偏好,少生晚生已成为其自觉自愿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Survival models are widely used in demography to analyse the timing of events such as death or leaving school. However, for events such as marriage or childbirth that are not experienced by everyone, standard survival analysis conflates the speed of progressing to an event with the proportion that never experience the event. The problem can be overcome by applying a ‘split population’ or ‘cure’ survival time model which splits the population into those who eventually experience the event and those who do not, and determines the speed of progression for the former.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use of split-population models in examining variables which affect the propensity and timing of additional births. The data analysed are from a sample of women from the 2001 Household, Income and Labour Dynamics in Australia (HILDA) Survey (N = 4,611). We model the propensity and time to have another child given sex composition of existing children, number of siblings and age at first birth for three cohorts of women. The study finds evidence of a preference for a mixed-sex composition, and an increased propensity for women with two boys to try for a third child. Women in later cohorts tend to have more children if they themselves come from larger families. Age at first birth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opensity to have another child and with the speed of progression.  相似文献   

18.
封建社会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中国古代女性在这种生存环境中面临着种种权利的丧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存权的丧失。女性从最初呱呱落地,因是女儿身,就开始面临着生命权的被剥夺;继之,成为童养女、童养媳,又面临着生命权的再次被剥夺;很多美丽的女性,选入王府皇宫,尚处青春年少就被迫殉葬,生命权进一步被剥夺;存在千年的贞节观念,又在软层面上构成了对女性生命权的残忍剥夺。女性,这个弱势群体,在古代的性别歧视之下,因之失去了应有的一切。作为今天的现代人,我们不应该让女性重蹈悲剧,应该让女性拥有自己的真正幸福。  相似文献   

19.
Although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religious people in Europe have larger families, the role played by religious socialisation 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fertility behaviour has not yet been analysed in detail. This contribution specifically looks at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religious socialisation and current religiosity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transition to the third child for Dutch women. It is based on data of the first wave of the Netherlands Kinship Panel Study (2002–2004) and uses event history analysis. The transitions to first, second and third birth are modelled jointly with a control for unobserved heterogeneity. The findings provide evidence for an impact of women’s current church attendance as well as religious socialisation measured by their fathers’ religious affiliation, when they were teenagers. A religious family background remains influential even when a woman has stopped attending church. The effects of religious indicators strengthen over cohorts. Moreover, the combined religious make-up of the respondent’s parents also significantly determines the progression to the third child.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口控制政策的历史变化与改革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解放后至今的半个多世纪中,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人口控制政策不同。从控制人口数量增长这个纬度而言,1966~1976这十年成果显著;1977年以后的激进指标增加了完成国家计划的难度,故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政策的波动;1988年以来政策多元而稳定,终于迎来了低生育水平的局面。从现阶段看,不能简单地将中国“计划生育”理解为“一对夫妇一个孩”;从长时段上看,中国在降低人口增长率方面为世界总结的最重要的经验是“晚、稀、少”。面对生育率的持续降低,应考虑选择恰当时机改革现行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