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债投资基金是一种以国债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共同基金。我国国债市场现状需要引入国债投资基金 ,本文分析了发展国债基金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债市场往往影响货币运行,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在我国由于国债市场微观结构方面的制约,国债运行对货币政策的支撑作用非但没有充分发挥,反而使货币政策的传导出现梗阻。为改进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高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水平,调整国债市场微观结构是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畅通决定了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基于预期理论与流动性升水理论,分析了国债市场在利率传导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基准利率对不同期限国债利率的影响程度、时滞和持续性为衡量标准,运用我国2006—2019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和美国1982—2008年的联邦基金利率(FFR),实证分析了中美两国国债传导的有效性.研究发现,SHIBOR和FFR均对不同期限的国债利率有显著影响,但SHIBOR的影响明显小于FFR.同时,我国国债利率对基准利率的脉冲响应水平和持续性低于美国.此外,对长期国债利率预期因素的分解结果显示,我国基准利率对短期国债利率预期的影响弱于美国.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国债市场在利率传导机制中发挥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弱于美国.适度增加国债市场体量、提高短期国债的发行规模和频率、改变当前国债市场的分割状态、改善投资者结构和做市商制度有助于提高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4.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着国债市场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中悄然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交易市场——国债回购市场。但是我国的国债回购市场显然还没有进入轨道,规模过小、分割现象严重,这些问题都严重地阻碍了国债回购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了促进国债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应建立统一的国债回购市场,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促进国债市场的基准利率的形成,完善回购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国债期货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债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风险规避和套期保值等功能是否充分发挥其作用尚不明确,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国债期货的再次推出,不仅是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更是为现货市场的发展保驾护航。为探究国债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选取国债期货交易真实数据并构建VAR模型和ECM模型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国债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价格都较多依赖旧的自身信息,而对同期的新信息反应比较弱,两种价格之间联系并不紧密,各自对对方信息变化反应强烈程度与反应缓慢程度不同,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影响缓慢表现出来且影响较小。因此从长期来看,扩大国债规模、增加国债现货交易和加强期货交易制度的建设,才能使国债期货与现货市场紧密联系,互相引导。  相似文献   

6.
国债流通市场 ,又称二级市场 ,与国债一级市场互为依存。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债一级市场的增发空间。长期以来 ,我国国债二级市场的发展滞后于一级市场 ,市场分割的存在致使二级市场表现为流动性不足。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考察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国债回购市场利率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指出了我国国债回购利率的统计特征,为人们对利率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给出一些基础性结论。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债市场化改革与市场基准利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的核心,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速度的加快,市场基准利率的确定成为一个令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国债利率充当基准利率的客观机理分析了国债市场利率成为利率市场化中最佳基准利率的必然性,指出目前我国国债利率具备了成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基本条件,但国债利率要真正成为基准利率,还必须在实践中进一步夯实基础条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具体措施:完善国债一级市场;逐步推出国债创新产品,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加大国债发行计划性和透明性;扩大一级交易商参与主体等,以实现国债利率的基准化和市场化,加速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国债品种结构和国债持有人结构是影响国债市场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其中,国债的持有人结构制约着国债流通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我国国债持有人结构单一而且过于集中,商业银行较大比例持有国债,不仅影响国债持有人结构的平衡,且对其自身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培育机构投资者和发展外国持有人,是国债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国债期货交易是我国证券市场新推出的交易方式.本文通过对国债期货价格走势的分析,指出了其变动特征及影响变动的主要因素,以此说明了国债期货套期保值、投机、价格发现三大功能对我国国债市场作用的局限性,进而提出了发展和完善国债期货市场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市场化改革就其 本质内容而言就是权利化改革,否则市场经济充其量只是货币化的经济。由于法律是现代社 会制度性安排的主要手段,因此,以权利为本位对市场进行制度构造是市场法律的核心内容,也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需要政府进行有效规制。但是,政府规制应该以房地产市场的自我调节为前提,充分考虑市场效率。政府规制应该适度、合法,要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放松或者加强。政府应该在市场准入、土地交易等环节逐步放松规制,增强市场活力。对信息不对称的规制和对规制者的规制是当前需要加强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肯定中国证券市场发育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其尚存在规范化程度低、市场作用扭曲及市场的分割性、封锁性和不平衡性等问题,并在分析了阻滞证券市场发育的两大宏观因素的同时,提出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市场规则、对计划调节加以制度创新和以培育债券市场为主积极发展股市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中国期权市场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权市场是当今世界高级市场形式之一 ,构建中国期权市场是我国市场经济为深化改革的一种必然选择和富有创意的探索。要想建立中国期权市场 ,必须以全新视角对期权市场和期权交易的原理与运作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做深层次研究 ,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我国期权市场的整体战略策划方案 ,为争取早日建立中国期权市场 ,充分发挥期权市场的最大限度规避市场风险的作用 ,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证券公司自建柜台市场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底层市场的定位,已被明确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方向.借助于地方政府的强有力支持,证券公司自建柜台市场区位优势明显,成本容易控制,服务灵活,业务空间广阔.证券公司柜台市场建设可分两步走,先支持有条件的证券公司建设单独的柜台市场,再适时推动建立证券公司间市场.  相似文献   

16.
民法与经济法的经济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市场调节机制发挥作用的法律保障。经济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虽然学术界尚未形成定论,但大都定位在弥补市场缺陷,规范国家干预之上。如果说,成熟的经济学与幼稚的法学的提法过于偏颇,在市场与国家关系领域,经济学的确比法学成熟得多。运用经济学理论,对民法与经济法进行法律的经济分析,不失为科学界定二者调整范围的佳径。  相似文献   

17.
电力市场中差价合约的合谋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市场条件下,各发电企业的电力同时通过实时市场和能回避实时电价波动风险的中远期合约市场进行销售。差价合约是重要的中远期合约。本文通过一个古诺双寡头模型分析了差价合约对厂商市场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一个时期内,电力市场中的差价合约降低了发电厂商提高实时电价的激励,也降低了发电厂商的利润,提高了市场运行的效率;但在一个无限重复博弈的动态环境中,差价合约促进了发电厂商之间的合谋,损害了竞争。管制机构可以通过限定最小差价合约电量消除差价合约的合谋效应。  相似文献   

18.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对接与互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然而中国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长期处于一种分而不离的状态 ,不仅给两个市场之间带来了流通、运行、效率等问题 ,也造成了货币政策宏观调控乏力、约束软化等后果。本文通过对资金、价格 (利率与金融资产价格 )和货币政策等对接条件要素的理论分析和在中国的实证分析 ,探讨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实现协调对接与互联的思路与途径 ,以达提高金融市场体系的运作效率 ,促进核心金融市场之间的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从国际金融界混业经营 ,国内银行、保险、证券三业互相渗透共同发展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对银行传统业务的冲击 ,以及加入 WTO挑战的需要等方面论述了国有商业银行拓展资本市场业务的客观现实性。其次 ,从资本市场规模、银行和证券公司、基金、保险公司的业务合作领域 ,以及合作的层次和市场发展潜力等方面阐述了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资本市场业务创新的动因及其目前在资本市场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而分析了进一步拓展资本市场业务从建立战略同盟、壮大资金实力和实现综合经营有效切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城镇水价制定机制扭曲了资源利用的激励机制,对其进行再造是必要的.城镇水市场再造包括水资源产权的建立与管理,水交易市场的建立与管理,水排污市场的建立与管理以及执法队伍及管理人员才能的培育及管理等.同时,对水市场的再造提出了一个建议性的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