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从《莱茵报》时期到《德法年鉴》时期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逻辑环节。"市民社会决定国家"是马克思这一时期政治哲学思想的核心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和确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莱茵报》时期的经验认识,《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历史确证,《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理论批判,《德法年鉴》时期的哲学升华。厘清这一历程,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早在《克罗茨纳位笔记》中就萌发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时指出“私有财产决定政治国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社会形态理论已具雏形.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不只是马克思在一般意义上借用费尔巴哈主宾颠倒的方法,对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简单的逻辑否定。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出的“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观点,需要从一个宏观的历史发展视角去把握。除了从历史发生学的维度理解马克思以时间在先的逻辑层面提出的这一观点外,还应该看到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笔记》中的研究成果,同时也需要梳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脉络,从研究成果和思想发展的维度去解读马克思“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观点。唯有如此,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观点的内涵,以及这一观点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维对指导处理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他各方面发展关系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专制的王权、官僚的行政权、狭隘的立法权等理论,得出了人民民主、关切民生、普遍参与的人民政治理念。《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的天才政治价值观的萌芽。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创作是缘于马克思在《莱茵报》工作时所面临的思想困境,当马克思认识到自己所敬信的黑格尔关于理性国家观的本质与社会实存相矛盾时,他在研究国家的历史中对黑格尔法哲学的国家法进行了批驳。马克思在文本中把政治国家理念产生现实市民社会的不当关系倒转过来,在批驳中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对传统形而上学哲学中存在与本质关系的颠覆与创新,最终得出抽象的政治国家决定于市民社会的独创性观点,并指出只有在市民社会的发展中实行超越资产阶级政治的"真正的民主制",才能克服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现实矛盾而使二者达到同一。这一颠覆性的认识变革是马克思观念形成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中,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国家观的存在论基础。存在来自于存在本身,思维源于感性存在;故以感性存在说明思维,用现实的感性存在的个人解释政治国家和精神,理解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马克思后来在"导言"中不仅坚持了这一存在论和方法论立场,而且通过自己的革命实践意识到,要把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哲学和无产阶级结合起来,变革不合理的现实社会关系。总体而言,马克思此时还在感性经验的现实层面批判黑格尔国家观,还未到达哲学反思的现实层面,因此未能深入领会黑格尔将国家视为国家理念自我实现之深刻的现实内涵。而无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导言"的成功还是缺陷,都构成了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向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阶梯与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7.
《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以人民立场为根本立足点,由对宗教的批判转向对现实生活的批判,从研究政治解放深入到探索人类解放,其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意蕴具体地展现在这一时期"两个转变"的逻辑进路中,主要通过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文本中因循三重逻辑表达:以历史材料作支撑,强调人民在政治与社会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在批判市民社会的资产阶级人权时提出人类解放;以无产阶级为人类解放的主体力量,指明人类解放的现实路径,以表达鲜明的人民主体思想.虽然该时期的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尚处于形成初期,但其中蕴藏的理论价值为促使马克思向唯物史观的探研提供了契机,同时也为探索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发展夯实了思想基础.因此,基于《德法年鉴》时期的文本研究,呈现早期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价值意蕴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原则高度”的理论开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在对宗教、思辨法哲学等迄今为止政治意识形式的否定性批判中,内在建构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核心要素与理论逻辑:从意识形态生成根源、精神变物质原理、理论实现条件等批判维度,深刻揭示了“颠倒的世界决定颠倒的世界意识”“彻底的副本批判必然会专注于原本和实践”“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以及“理论实现程度取决于国家需要程度”等基本规律,初步确立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和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9.
彻底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马克思通过对宗教的批判、对德国现行制度的批判和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提出了人的解放这一伟大的历史命题。深入的文本解读和思想梳理表明,马克思的批判至今对于我们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改造性批判"和"心理—发生学批判"构成了费尔巴哈"批判"概念的两面,只有由此出发,方可真正领会到费尔巴哈宗教批判(及其对思辨哲学的批判)的真正本质。同样,也只有由此出发,才能更好地领会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批判"概念。费尔巴哈的"批判"概念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文的"批判"概念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改造性批判"上,也同样体现在作为费尔巴哈"改造性批判"的另一面——"发生学批判"中,而马克思的"历史—发生学批判"其实是源自费尔巴哈的"心理—发生学批判"。从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批判"概念与费尔巴哈的"批判"概念之间的内在关联,可以清晰地看出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之间的思想联系及其未来走向:对费尔巴哈的"改造性批判"的接受和运用表现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接受;对"发生学批判"的接纳和改造则使马克思进一步转向了社会历史领域的研究,从而为日后超越费尔巴哈、创建历史唯物主义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国际保安公约外交大会最终通过产生了《制止与国际民用航空有关的非法行为的公约》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公约的补充议定书》。这两项文件从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加强完善了现有国际航空保安公约体系,加大了打击恐怖行为的力度并增进了国际反恐合作。对于其中存在的管辖权冲突及修改年限等问题应当设立相应条款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朱熹《中庸章句》对“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以及“与天地参”的诠释,强调人与物有着共同的“天命之性”,同时又有各自不同的“道”,要求依据各自不同的“道”对人与物作出不同品级的节制和约束,以实现人与天地自然万物的和谐,蕴含着人与自然万物相互平等的。这种“人-物”平等思想,实际上是今天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观所必需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凤子》中,沈从文破除了归隐的基础、文化预设、物质可能和终极目的,涉及的是归隐的不可能性。沈从文以反讽为特色的隐士的归隐应当被理解为哲学和神秘意义上的归隐。沈从文的所有思考经过了反讽的筛选都被改头换面了,反讽性的超脱,相对于严肃的彻底超脱只是局部的。另外,这是一种双重的超脱:一方面,作者虽不乏公民与政治意识,但这却不成为一种崇拜;另一方面,生命的张力和对知识的相对化阻止了向神秘主义的转变。沈从文的人物并不逃避,他们生活在现实中。从根本上,沈从文将一个以极端化为特色的时代加以相对化。  相似文献   

14.
经验幸福论和思辨幸福论的二元划分与矛盾一直困扰着人们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理解,其实,这一理论困境来自于人们方法论上的经验主义。《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理论主旨是通过“明智”德性而使幸福生活从经验指向形而上学领域,明智学说为幸福论提供了形而上学的基础。明智这种沟通经验与先验的能力,被现代道德哲学家紧紧抓住,康德以“道德判断力”的名义重提古代明智论题,并借此为他的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事业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边城》在重塑中国形象时其叙事基点是张扬民族伦理;民族伦理表述框定着文本的性别叙事:失衡的自然性别设置、抽空与变形的社会性别意涵、诗性叙述背后的传统性别文化逻辑、女主人公的“失语”与“假借”、一潜一显两代女性的爱情悲剧与民族历史文化命运表里互衬的结构等,形成了特殊的民族社会性别形象;在女性及“边城”的性别权力关系中寄予了作者关于民族和自我的想象,隐含着“内部东方主义”的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6.
《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因母性意识的缺失及对母爱情感的拒斥成为不合格的母亲。这种母性意识的反常所包含的女性自由与性别抗争成分是有限和含混的,这与其独具的个性气质及心理效应密切相关,与其母性意识生成环境的残缺及其心灵的浅陋有关,也与当时男权社会的特定情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航空公司的合并行为愈加频繁,航空公司的合并行为是否应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需要综合其合并效果及其是否可以获得豁免等来决定,文章中将中国《反垄断法》对航空公司合并这一行为的效果评价标准、豁免制度及域外适用的具体规定与欧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航空公司合并的法律规定进行比较研究,阐述中国对航空公司合并法律规定存在操作性不强、对相关市场和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确的缺陷,提出了完善航空公司合并涉及的相关市场界定和关于航空公司合并的豁免制度。  相似文献   

18.
佛学是金圣叹诠释“才子书”的重要思想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对极微法的分析来透视金评中的佛学色彩,指出极微法的根本特点在于“色”与“空”、“有”与“无”的统一,并以此为原则去解读金评中一些基本的文法理论,由此反映出金圣叹小说评点背后的思维方式及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然科学批判运动始于50年代初期,前后持续了近30年。学术界对这场运动的研究已近50年。以“文革”结束后的1976年为分水岭,这50年的研究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研究在方法上局限于用经典著作和革命领袖的有关语录来诠释和论证学术与政治、自然科学与哲学以及自然科学本身是否有阶级性等问题,基本倾向是政治大于学术。后一阶段在理论上、方法上和研究内容上逐渐拓宽了视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但是,我国自然科学批判运动的研究仍然面临着困境。许多因素都阻碍了该领域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第一卷中,黄永玉先生以超凡的感知力和记忆力,采用小说体自传形式,真实地再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其生活的凤凰城一群见情见义、乐观向上人物的生活画卷,书写了其对家乡--南方最美小城--深情的眷恋与热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