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的核心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授权方)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被授权方)之间的法律关系。依照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之间存在双重法律关系,即出资关系和授权关系。而授权关系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通过与代理、信托制度的比较分析,明确了授权关系的实质是信托法律关系。明确这一法律关系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高校经营性资产授权经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就是依据国家和企业之间的投资关系 ,国家将国有资产所有者的部分权能授予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国有资产负责。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把高校经营性资产授权资产经营公司经营 ,以资产纽带关系取代行政隶属关系 ,形成高校经营性资产的营运体系 ,使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到位 ,从体制上保证国有资本金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经理的法律责任制度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约束机制的重要内容,而中国现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体系中关于经理责任的性质、内容、构成要件、归责原则和追究程序等规范略显粗糙和不足。新历史条件下需明确界定经理在对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承担的是信托责任,是经理基于受托人地位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与出资人签订的经营协议以及企业章程等行为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形式,这对于保证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中,我们发现,由地方政策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国家委托或授权一些机构或部门作为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对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股权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办法,很难实现有效的产权约束,难以确保国有资产的收益、保值、增殖和企业高效合理运行。因此,我们试图提出一种不是委托或授权进行股权管理,而是通过规范国家与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关系,塑造一种新型的企业法人产权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思路,作为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国有资产管理本质上是对其形态转换过程的管理。信托可以实现其价值形态有效转化,它通过其独特的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可以很好地对国有资产进行经营管理。在国有资产信托中,可根据国有资产的不同特点和需要,采取财产信托、国有股权信托、表决权信托等不同形式。我国已有的信托立法,为国有资产信托奠定了一定的法律基础,但是存在很多不足,应该在基本法律和国有资产信托专门法律两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在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保障所有者资本权益的独立和完整,进而推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所谓现代企业制度,主要要具备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企业财产信托制度和以管理、监督、约束为重点的企业经营有限责任制度三大特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除新建企业要按上述特点要求组建外,目前主要是对大量的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造,使其转化为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的新型企业,途径如下: 一、建立科学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把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经营区别开 要通过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权管理职能的分离,确立独立经营的国有企业所有权的法人机构,这种机构的地位与企业是平等的,没有特权的,不能干涉企业经营活动。不同的只是它是经营企业资本的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是要解决如何选择国有股东的组织形式并端正其行为的问题。因为国有股董事、企业经理的行为最终是受国有股东的行为决定的。国有股东的组织形式不解决,国有企业的地位就不能真正独立,经营机制也不可能转换,董事和经理的行为也必然会扭曲。选择国有股东的形式和端正国有股东的行为,必须要把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经营区别开。  相似文献   

7.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当前福建省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要注重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组织与实施、现在国有资产保值考核指标的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监督机制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司法》虽几经修改,但有关调整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规范仍有诸多不足,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推动企业产权主体的多元化;推进政府与企业的实质分开;发挥"新三会"与"老三会"的作用;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授权经营的国有资产制度。  相似文献   

9.
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韩小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国有企业必须通过企业制度创新,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必须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为前提。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根据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 ,国有资产经营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分开 ,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开的原则 ,不少地方加快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步伐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结合内蒙古伊盟地区实施授权经营的实际案例 ,对授权经营这一产权运营形式进行了较详细的理论分析 ,并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论企业国有资产的诉讼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国有资产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进行保护,企业自身负有提起诉讼保护企业国有资产的责任,但由于企业国有资产缺乏所有人的终极关怀,缺乏人格化、具体化的初始委托人,仅有企业自身的保护是明显不够的。必须建立起企业自身提起诉讼保护、国有股权代表提起股东诉讼保护、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保护和国有企业职工提起公益诉讼保护的多重诉讼保护体系,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原则性地建构了企业国有资产综合监督体制。但是,目前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存在出资人和监督人混同,规则的制定者与规则的执行者、受益者混同等问题,很难实现对企业国有资产的全面有效监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这对如何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提出了更多挑战。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应当兼顾不同的监管主体、监管手段和监管对象,明确各监管主体的职责边界,从不同环节监督和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行为。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中行政监督的法治化程度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的直接反映。建立一套企业国有资产行政监督的法治指标和考核标准,就是为政府在企业国有资产监管领域提供可操作的法治化行为准则。监督主体在运用行政监督手段时,必须在监督依据、监督对象、执法问责等方面符合法治化标准。  相似文献   

13.
企业转制或私有化进程中的腐败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的企业转制把公有制下隐性的资产流失转化成了转制过程中的显性腐败,其根源在于公有制企业内在的治理结构缺陷,而不是企业转制本身。虽然企业转制中出现了腐败,但转制本身却能够减少公有制企业中的腐败,因此,企业转制的进程是短期内的平等与长期内的效率之间的权衡。在既有的企业治理结构和政府权力结构下,企业管理者很可能会和政府官员通过合谋来决定转制方式,并分享企业转制产生的利益。企业的转制能够带来效率的提高,虽然腐败客观上推进了企业转制,但也由此加剧了不平等。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的企业转制中,权力结构不变、效率和公平这三个目标是不可能兼得的。  相似文献   

14.
国资委的成立使政府、国有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了新的变化,为制定新的法律制度提供了契机.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制度,完善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5.
政府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除目前规定的企业负责人管理、企业重大事项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外,还要搞好对公有企业的经营治理制度管理,包括法人治理结构、民主制度、决策制度、监督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购销制度等的管理。这是既不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又能规范生产经营活动、真正实现所有者到位而又不越位从而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国有资产的存在形式变化不仅会带来所有制结构的变动和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出现,还会造成国有资产经济职能的根本变化。从资产的存在形式变化与职能变化的关系入手,结合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在逻辑,说明国有资产的存在形式变化导致了国有资产职能发生变化,并对国有资产形式变化造成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按照“抓大放小”的指导思想,先要明确现有国有企业的大小界定;其次,在调整中应遵循有进有退,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以及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等原则,并在市场、法律、行政等手段作用下实现调整目的。  相似文献   

18.
转制与编辑     
出版单位向经营性方向转制,就是通过国有资产授权的方式,形成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转制主要是解决出版单位的生产关系问题,是从制度层面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根本性和基础性条件,它与编辑、出版生产力的提升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编辑主体功能的发挥有赖于文化素质的养成和文化含量的提升,要在尊重出版规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塑造编辑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