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空间理论涵盖的话语场域、经验性事实或想象力,为社会学审视社会世界提供了一种超学科视角和综合性的理论框架。其关于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理论区分是对传统的二元辩证法和非此即彼的认识论局限的重大突破。"空间的生产"、"空间正义"和"权力空间观"的提出,对我们今天思考和解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居住分异与社会隔离问题,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融合问题等都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相比物理空间,人类社会空间的组分与变迁更为复杂。空间既是马克思恩格斯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状况及理解"城市一乡村"空间对立等问题的基本视阈,也是我们系统认识19世纪人类社会发展之重组与变迁的重要维度。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空间思想丰富且展现出很宽的理论视野。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视野中,空间的社会化与社会化的空间互渗互生,形成复杂的社会空间逻辑,并且社会空间的背后隐藏着更多的社会秩序与政治权威的含义,深刻影响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城市乡村变迁、阶级利益分化等。同时,资本逻辑的全球化格局与空间正义的实现也与空间生产、空间分配、空间拓展等人类社会空间实践密切相关。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空间思想及其理论视野,既有助于认识、解析当下复杂的社会空间问题,也有助于对当代社会空间进行积极、合理、有序地建构。  相似文献   

3.
空间正义是当前空间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现代政治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领域。基于空间正义概念的基本规定,我们认为,空间正义既是经验的,也是先验的;与此同时,由于空间正义本身的特殊性,在某种条件下,空间正义即空间权力,即空间正义具体体现为对空间的支配权和分配权,它是诸种空间权力博弈的结果。这一认识,对于诠释时下中国城市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及其困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西方关于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进入一个新时期,相对以前基于城市社会要素分异的描述和一般性解释而言,当代城市社会空间研究更加注重背后的社会与文化机制阐释,社会空间形成背后的社会结构、体制、权力等解析成为主流研究范式,同时,更强调社会空间的行动意蕴和均衡空间观的形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社会空间出现了很大分异,但是由于增长联盟的形成导致社会反制力量的缺失,均衡社会空间观无法建立,城市空间出现失衡和蔓延,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因此,重塑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结构,建立增长联盟的反制力量,是推动我国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5.
协调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作出的回应和实践。协调发展的根本要义在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在此过程中,"空间正义"逐步凸显,成为协调发展的优先性价值。"空间正义"具有多方面内涵,不仅直观体现在地域空间和生存空间中,亦隐含于发展空间和价值空间中。空间中的非正义非均衡的发展,体现了相对贫困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体现了发展伦理价值排序中差异原则与公平原则的失衡,体现了对更好质量、更均衡持续发展的吁求。实现新时代的协调发展,需构建以美好生活为价值导向的空间正义观,关注空间生产与分配的正义性、抵制空间压迫与剥夺、保障公民空间权利的平等和共享。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明确关注了自然空间与社会历史的内在勾连,从不同维度诠释了自然空间的理论内涵。在马克思那里,自然空间不是抽象的精神空间和几何空间,而是在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承载着人的观念和意志,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断延伸和拓展的一种空间形态,演绎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形式。沿此进路,马克思着眼于机器大工业背景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空间实践,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自然空间拓展、断裂和异化的纠缠关系,其思想张力不仅跨越了地域,而且超越了时代。挖掘马克思自然空间思想的价值意蕴,对规范和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空间生产,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自然空间生产机制,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的空间正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永恒主题,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其具有不同内涵,总体而言,传统社会正义观是一种抽象理性的正义观。与此不同,现代社会正义观,尤其是马克思社会正义观是从人的现实生存状态出发揭示了社会不正义性及其根源,并在分析现实社会基本结构中力图建构一个正义社会。不同内涵的社会正义观研究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空间生产"批判理论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生产现象形态的批判中出场的,其中彰显着马克思对社会空间现象批判理论的深化和对空间正义的寻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现象的批判引导了其逻辑起点;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过程的阐释表征了其展开维度;对平等正义的寻求彰显了其伦理诉求。研究马克思"空间生产"批判理论,其意义不仅在于从思想谱系角度阐释空间生产理论,还在于能提高人们的空间意识和促进空间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空间已不仅仅是一个静止的建筑、景观或者"容器",空间文化实体的地位愈渐凸显。空间批评关注文学作品中空间的文化意义,以及融于空间中的民族、宗教、身份或者阶级等多维文化内涵。运用空间批评解读"鲁镇"这一在鲁迅小说中屡次出现的地理空间,不难发现,"鲁镇"即一系列封建传统统治下"生之秩序"的公共空间。本文从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个体空间角度出发,以"鲁镇"中的酒店、茶馆、书房和客厅为研究对象,三位一体的呈现"鲁镇"作为景观空间以外的文化定义和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空间哲学具有原创性、奠基性和革命性贡献。"马克思空间哲学"的当代建构是在"空间转向"语境下争夺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权的需要。"马克思空间哲学"包括社会空间的实践本体论、"社会—历史"的辩证唯物论和"社会—历史"空间的本质规律论。"马克思空间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实践唯物主义空间本质论、空间的社会逻辑、空间生产理论、世界交往的空间叙事、资本空间化及其批判、社会空间的断裂及其解放、社会空间正义思想等。"马克思空间哲学"的研究有助于回应西方社会科学"空间转向"的挑战、彰显唯物史观"社会—空间"思维方式和建构马克思空间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是一个超大型的社会实体,不同区域的农村由于地理、文化等条件的不同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性,这也必将决定不同区域村庄性质的不同,从而对乡村治理带来影响,导致国家政策在不同区域农村具有不同的实施机制。调查发现,在江西和山东农村,一个自然村通常被分为几个生产队,村民小组由分田到户之前的作业组转变而来;而在江汉平原上的农村,一个生产队则通常包括几个自然村,而后来的村民小组就或者由生产队的作业组或者由生产队自身转化而来,并成为当代中国农村的一个最基本的政治单元;江淮平原的小井村的村民小组同样由生产队转化而来,但生产队一般是一个自然村,因而村民小组的认同更强。  相似文献   

12.
至上性与趣味性可谓皇家园林的艺术特色之一。通过对遂初堂在乾隆花园中整体布局、局部环境及单体院落空间的分析,解读堂在中国传统建筑布局中的空间设计手法和文化内涵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筑是如何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来表达人类情感的。  相似文献   

13.
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通过爱情与死亡,缓慢而细致地展现出哥伦比亚的历史。学界多着眼于小说线性时间里的爱情。而笔者拟从空间的角度切入,通过索亚的第三空间理论解读爱情的产生、发展及空间表征;用权力空间解释爱情在阶级、性别和年龄之间的流动;以身体空间阐述精神之爱与肉体之爱各自游离之后的真正的爱情。马尔克斯肯定了爱情的力量对他的鼓舞,同时他以爱情的力量喻指一个希望——拉丁美洲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明天将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4.
万小雪的诗视野开闼、情感真挚,立足于西部地域文化.从陇南天水梦乡到河西风情,从西部女性的多方位观照到西部历史文化的追溯,诗人逐步建构起壮美与柔美并存的诗意家园,实现了西部家园的多层次、立体化建构.  相似文献   

15.
16.
隐喻是两个认知域的概念之间的映射,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解释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空间隐喻是有理据的,而不是任意和约定俗成的,介词在其空间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从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投射产生了大量不同的义项,发展了丰富多彩的隐喻含义,并最终形成了介词的多义性网络.介词at-on-in构成了一个"点面体三位一体"的微观系统,它们的原型义及在时间、动作和抽象概念等方面的意义延伸,值得进行系统性地研究分析.从认知学的角度运用空间隐喻对介词惯用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对英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支出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它一方面为政府职能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也是政府对经济规模和结构进行干预的主要手段。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对经济事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分别采用静态和动态空间计量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与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显著正相关;财政支出对相邻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项有空间溢出效应;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对相邻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高的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学诸文体中,辞赋与地理关系最为紧密.<古文苑>选录的地理赋,既包含有曾经真实的空间存在,也坦露着赋家丰富的精神世界.它们再现了中古时期的部分交通路线,展现了沿途的自然人文景观,抒发了赋家对自然景致、疆域风物、雄伟山岳和中心帝都深广的地理情怀.辞赋因这些地理表述参与其中,从而表现出征实求真、时空结合、情由景生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从老年人的群体特征和居住需求出发,结合宜居相关理论从医疗完备性、生活便利性、交通可达性、环境舒适性和环境健康性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养老地产空间宜居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武汉市为例应用GIS分析工具对其城市内部不同空间养老地产的宜居度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市养老地产空间宜居度高的区域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由城市中心向外呈现出一定的递减趋势。而武汉市现有养老地产项目选址大多数远离中心城区,空间宜居度较低,对老年人的居住和生活有不利的影响,其中医疗完备性和生活便利性这两个指标是制约养老地产宜居水平的主要原因。从评价结果来看,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较为合理,对武汉市养老地产的评价结果也与现实情况较为符合。研究可以为武汉市未来养老地产的空间规划提供科学参考,对于应对我国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探讨经济发展空间结构是寻求区域协调发展路径的逻辑起点。文章采用趋势面分析、克里格估计两种地统计分析工具,对2002~2006年辽宁省人均GDP空间分布结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具有典型的双核结构特征,随着"五点一线"战略的实施及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推进,辽宁省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从点轴模式逐渐向网状模式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