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党建工作要处理好以下四方面的关系:一是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直接与间接服务的辩证关系;二是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全部与局部工作的辩证关系;三是着眼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中心工作的辩证关系;四是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整体与层次建设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是战略举措,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目标和要求;要抓住关键,改革和完善党对国家政权和社会事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抓住根本,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内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刘国光 《中华魂》2013,(11):16-18
今天,我想讲讲,中共十八大后,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是什么?应该讲,中共十八大的报告为中国经济改革已经指明了方向,就是要不断完善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改革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目前该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稳定、有效、均衡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构建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新体制,一要增加教育投入总量,建立公平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二要明确政府责任,提升投入主体重心;三要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四要完善教育财政法律法规.在分阶段回顾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变迁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演变特征,并就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目前该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稳定、有效、均衡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构建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新体制,一要增加教育投入总量,建立公平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二要明确政府责任,提升投入主体重心;三要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四要完善教育财政法律法规。在分阶段回顾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变迁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演变特征,并就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为什么在50年代选择了计划经济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在50年代选择计划经济体制,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社会主义要搞计划经济体制的传统理论是意识形态因素;通过加快工业化实现现代化是发展目标因素;国际环境的限制是发展战略和体制选择的空间制约因素.在这样的条件下,以重工业为中心,搞计划经济体制是当时唯一的选择,不存在可以替代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专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从表面上看,是历年扩招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的结果,实际上,则是我国目前高专教育质量、结构、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必然结局.要解决就业难的问题,首先毕业生要不断完善自我,塑造自身生存本能;其次,要充分发挥社会和学校的外在辅助作用;再次,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良好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8.
:农民负担的本质问题在于体制不顺。制度外公共产品供给过度 ;财政负担过重 ;财源主体错位。解决的关键是要重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与农民负担体制  相似文献   

9.
学术造假的表现、性质及法制化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术造假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出现了新的特征。从本质说,学术造假即是学术腐败,可视为社会腐败的延伸。要从根本上遏制学术造假,净化学术风气。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治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高校体制和职称评聘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民营科技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新的体制因素和推动经济市场化的主要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民营科技企业面临机遇和挑战。要加快其发展 ,一方面 ,政府要优化发展环境 ,强化政策导向作用 ;另一方面 ,民营科技企业也要加强体制、机制、管理、技术创新 ,加快国际化步伐。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是一个社会安定和井然有序的法制国家,它的法制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新加坡更被看做是一个法制国家的样板。文章从新加坡建立法制社会的指导思想入手,阐述了新加坡建立法制社会的方法和内容,并对其法制建设成功的原因进行了概括和分析;通过回顾新加坡法制社会建立的历程,总结新加坡法制社会建设的经验,以期有益于其他国家法制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较强的持续性,是中国道路的固态化呈现、中国理论的制度化表达、中国文化的正式化沉淀,因而成为辨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直接的标志和最鲜明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方向层面以中国共产党为“中轴结构”实现对一切工作的有效领导;二是在立场层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三是在方略层面坚持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四是结构层次层面的延展性。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对于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结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本质以及人类制度文明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国家制度建设的历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过程。这一历史进程分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制度的最初探索(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开创和确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和定型三个时期(十八大以来)。这是一个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过程,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社会主义制度史上的历史飞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定型将是制度建设史上又一次新的飞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开创性研究和系统性解决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全面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科学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图谱",系统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制度建设的认识和实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分配制度变革是经济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本质上就是制度变迁,经济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分配制度的变革,经济制度改革应该从分配制度着手,伴随分配制度的改革必然自动形成新的收入分配结构,而新的收入分配结构必然改变原有的产权结构。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以分配制度为核心的企业运行制度,企业分配制度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分配制度本身的先进性,还在于清晰地界定企业与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决定分配制度本身的先进性,不仅在于分配方法的合理性,而且在于各分配主体在参与分配博弈中的平等程度。  相似文献   

15.
区域创新体系是指:在特定经济区域内,各经济活动主体通过在经济活动中置入新需求、新要素、新产业、新组织、新制度等而建立的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高和区域民众福祉增进的有机联系的各具特色的经济网络系统.区域创新体系从本质上是一个地域经济运动系统,而不是政治运动系统,也不是社会文化运动系统,尽管后两个系统与经济运动系统是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范畴和范畴体系是科学理论形成的基本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不同于毛泽东思想的独特范畴体系,无论是从其发展历程还是从其逻辑关联来看,这些范畴都以一个具有整体性、联系性的范畴体系而层次分明地分布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展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理路。在这一范畴体系中,又存在着10对基本范畴,它们不专属于某一特定理论形态,而是共同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性质的范畴,这些基本范畴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 ,制度及制度变迁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所以 ,一个国家完善其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这已被西方国家所证明。就是说 ,高速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完善的制度 ,缓慢的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一个不完善的制度。因此 ,我们应该完善我们的制度 ,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合作组织制度受到小农经济和村社文化的约束,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构架主要由产权制度、分配制度、治理结构制度以及责任制度等构成,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演进呈现经济联社→农民协会→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四个阶段,传统制度阴影、现有制度缺陷以及制度变迁成本较高成为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演进障碍。促进农村合作组织制度演进的主要措施有加大对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供给的力度、走强制性和诱致性相结合的制度道路、营造制度环境并提供政府援助,以及通过体制创新构建农村“2+1”新模式等。  相似文献   

19.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一项重大任务。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目标。鉴于此,需要深入思考和科学回答什么是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厘清其基本特征、基本框架,进而回答怎么搭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等基本问题。只有明确其核心要义,才能把握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方向、内容和要求。研究认为,所谓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指高等教育各方面、各要素、各环节、各领域、各层级构成的,相互紧密联系、有机贯通、协调发展,且与经济社会领域其他相关体系耦合互动的一个整体,能够促进和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由此明确,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第一要义是高质量,以自身的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核心是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要求是体系化,高等教育要自成体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根本途径是统筹协调实现平衡充分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概括而言,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主要有五个基本特征:一是中国化个性特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亮丽底色;二是协调化内在特征,既内部协调化又外部协调化;三是现代化时代特征,不断追求发展和进步;四是国际化显著特征,实现全球化的进化;五是优质化总体特征,建成高效优质的高等教育。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内容涉及制度、人员、结构、外联、保障等方面,具体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一是构建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二是形成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能力;三是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体系,培育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四是建设高质量学科专业体系,形成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五是构筑高质量布局结构体系,不断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和类型结构;六是拓展高质量创新服务体系,坚持"四个面向"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七是深化高质量对外开放体系,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八是夯实高质量条件保障体系,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条件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从英美法系判例制度的哲学前提即经验主义的思维模式入手,对经验主义在判例制度的事实发现和法律适用过程中的作用形式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判例制度对实证主义法哲学的促进进行了研究,对判例制度与经验主义哲学间的逻辑关系进行阐释.作者认为判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经验主义哲学的支持,经验主义为判例制度提供哲理基础而成为判例制度的合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