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德育思想中德教为先,修身为本;教以人伦,修己安身;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言行一致,内省慎独等思想对当代学校德育工作的理念、内容、方法和评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事求是地分析我国的德育传统,在保留中国古代传统德育精华的基础上,超越自身的德育传统,完成德育的综合创造,实现德育传统的时代创新.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法、归纳分析法从曾国藩修身内容、思想渊源、影响等诸方面来剖析曾国藩的修身思想,对当代青少年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索以人为本的德育实践要做到: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新观念,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课堂,在实际生活中延伸德育课堂,坚持德育的可持续发展,养成终身德育、修身为本的良好道德习惯。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作为湘军的创始者和统帅,在长期的军事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治军思想。曾国藩治军思想的内容:以“礼、诚”为本;“勤、恕、廉、明”为要义;军事训练与政治思想教育同时并举。其治军思想的精华部分至今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的家训以儒家思想教育为核心,讲求内圣治家,其家庭内部人才辈出,受到后人一致推崇.曾国藩的家教注重内圣以修德,强调读书志在明理修身,不求功名显达.他要求子侄半耕半读,秉持寒士家风,家中耕纺不辍,以戒除仕宦习气,永葆淳朴家风.曾氏家教的优秀品质可为今天的家庭教育提供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的家书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庭伦理教育思想,尤其是他对子弟的治学伦理教育思想更是别树一帜,被当时的士大夫奉为教子的圭臬,对今天的治学伦理教育也具有较大的启迪作用。曾国藩的治学伦理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读书以明理;二是治学贵立志有恒;三是治学宜守一“专”字诀;四是治学与修身并进。  相似文献   

7.
古代的家庭德育承担了更多的德育责任,在长期的家庭德育教育实践过程中,古人从德育内容、方式、原则、环境等方面都为后人提供了无数宝贵经验和建议,例如德育内容坚持以"仁义礼智信"为本;德育方式重在父母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德育原则坚持慈严相济以及优化德育环境等。这些都为推进当前家庭德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利于家庭德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将曾国藩定位为"中国近代新儒家的创始人",首先必须充分分析中国儒学的发展阶段,本文建议分为"四阶段"。"近代新儒家"属于儒学发展的第四阶段,借鉴中外新儒家的研究成果,我们有必要对新儒家重新定义,并确定曾国藩是新儒家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曾国藩的新儒家并非从天上掉下来的,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所以必须分析曾国藩新儒家思想产生的前期背景。曾国藩的新儒家以回归原始儒学为核心体系,将原始儒学"学以致用"的思想发扬广大。因此他的新儒家思想体系包括了十大内容。提出儒学四科,把"经济之学"从"义理之学"中独立出来;重新解释"理",以"礼"实践"仁",以"法"惩罚犯罪;提倡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实践儒家的爱民主张;打破官方儒学的专制思想,坚持民主管理任人唯贤;倡导原始儒学的科学精神,发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忠诚为天下倡,以爱国主义精神贯穿"经世致用"的始终;以"诚"治军,用曾氏"经济学"取代旧理学成为湘军的思想体系;继承儒家"修身为本"的理论,培养一二君子改变社会风气;借鉴道家清静无为的精神,倡导君子仁人韬光养晦;借鉴佛家因果报应的思想,引导世人弃恶从善。  相似文献   

9.
作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首的曾国藩,对外匡扶朝政有一套,对内持家教子更是有自己的独特观点。自曾国藩开始,曾氏家族英才辈出,盛及五代。曾氏家族之所以兴盛,正是得益于曾国藩独特而丰富的家教思想。从修身的视角来看,其家教思想主要包括修身养德、谦谨勤俭、孝悌友爱和读书明理四个方面。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子女的品德修养教育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对体育的认识,不仅把中国传统的养生与封建礼教相结合,而且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联系,表现出始于养生、重视习身练武、志在奠基人生的认识特征.曾国藩对体育的实践,主要集中在养生的细节方面,追求养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