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现行土地征用制度有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现行征地制度,曾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加入WTO后,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中规定的征地范围、征地程序、被征土地农民的安置、征地补偿费的测算方法已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以保护现有有限的耕地资源和保障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合法权益为前提对土地征用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地方政府责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明显的制度缺陷,导致各级政府利用制度缺陷滥征、滥用农村土地。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土地的征用量急剧增大,征地中严重损害农村集体组织及失地农民利益,引发了政府与失地农民的紧张关系,影响社会稳定。对作为制度执行者的政府在具体的土地征用过程存在的行政失范行为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以期规范政府土地征用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农地征用过程中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农地征用过程中,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其利益必须受到保护。而我国现行的农地征用制度很不合理,这是导致被征地农民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根本原因。为了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农地征用制度,即严格控制土地征用的范围;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完善征地程序,赋予被征地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起诉权;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农村集体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用存在诸如征地范围过宽、征用公告和登记缺乏听证程序、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征地补偿费的分配和使用管理不规范、征地补偿方式单一等很多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维护农民利益和稳定农村社会秩序,完善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立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征地制度,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土地征用制度的经济学分析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运用生产者与消费者剩余,分析了土地征用制度的市场效率;指出现行制度供给不足是导致征地权滥用与征地行为不规范的根源;并指出制度的“路径依赖”性导致制度变迁的阻力较大。鉴于此,提出了改革的两种思路———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和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当前应完善土地征用制度,随着经济发展与制度环境的改善,再过渡到全面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上。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现行土地征用制度显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本文结合供求平衡理论,阐述了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建立土地征用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7.
2 0 0 4年 3月 14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加强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并将征地区分为土地征收与土地征用两种情况。在新的征地制度中应落实宪法精神 ,改革现行土地征用程序、征用补偿的范围和标准 ,切实保证集体和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城市郊区化与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郊区化过程也就是大量土地被征用的过程,笔者认为我国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存在如下缺陷:土地制度在立法上有明显的矛盾和缺陷;土地征收程序中对被征收者的保护不足;缺少对征用征收主体—行政机关的监督机制;土地征用“科层困境”以及政府实施的土地市场垄断政策导致了土地征用非均衡。笔者认为通过科学界定“公共利益”,确立规范的征地制度标准,提高农民在征地过程中的参与度,建立有力的监督机制,适当分割土地所有权给农民个人,加大征地的赔偿范围和力度等一系列措施,可以使我国的土地征用征收制度走向科学化、完善化。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征地制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阐述中国土地征用制度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了现行土地征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征地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征地制度的计划经济和失地农民就业的市场经济,使得土地被征用后,一些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成为新的弱势群体。在城市化进程中,采取何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必须尽快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构建长效保障机制,确实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征收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越来越多。在征收过程中农民合法权益屡屡遭到侵害,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其利益必须受到保护。文章分析了我国征地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失地农民权益遭到侵害的根源,并提出了几点保障农民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外征地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征地制度曾历经较长时期的改革,积累了一些对我国有较大借鉴价值的做法。本文结合我国征地制度实施的具体实践,从界定公益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规范征地程序三方面着手,提出了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相适应的征地制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土地征收中农民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我国确立了土地征收制度。但实践中,我国土地征收制度越来越暴露出其不适应性,土地征收过程中,损害农民权益及农民集体利益的情形时有发生,并对社会稳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为使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尽快建立一个既能确保适度管制,又能促进农地流转的农地制度体系,以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土地征用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存在着许多弊端 ,既降低了土地配置效率 ,又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 ,急需改革和完善。本文对土地征用范围、土地补偿标准、农民安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征地补偿标准偏低的矛盾凸现出来,在现行政策与制度框架内,征地价格严重扭曲,引发了集体上访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各方关注。近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提出制定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以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保证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对现行的扭曲的征地价格进行矫正,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测算征地区片价的方法,为新的征地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利用农地对农民生活所具有的直接的经济价值功能分析,并对这些功能价格进行合理量化,最后加总来计算征地区片价,即农地经济收益功能价格、就业功能价格和养老保障功能价格之和,并以江苏省泗阳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征地制度历经较长时期的改革发展,具有一些值得我国借鉴的做法。该文结合我国具体实际,从界定公益范围、利用市场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规范征地程序三方面着手,提出了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背景相适应的征地制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7.
征地制度:城乡差距的一个经济动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行征地制度作为计划经济条件下降低工业化、城市化成本的产物,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刻的体制矛盾导致了严重的弊端。本文进而分析了征地制度对目前城乡差距扩大的影响,表明征地制度已取代“剪刀差”而成为农民利益直接受损的主要经济因素,并对社会的正常运行产生了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征地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从而寻求一种能使农民分享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成果的体制安排,使城乡差距得到抑制,并提出了改革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土地征用制度改革问题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地征用制度的差异和和现实争议反映了社会选择的差异,而从经济学视角来看,选择的不同在本质上是由不同的产权体系决定的。因而本文从土地征用制度本身及产权制度和国家理论两个层面对现有关于我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以对土地征用问题及改革方向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征地补偿制度与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着征地补偿办法不合理,征地补偿费用标准偏低等问题,目前对征地补偿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制定和实施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介绍了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概念,分析了确定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应考虑的因素,说明了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具体应用,论述了实施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城郊农村阶层分化背景下,征地拆迁本质上是对土地增值收益在农村各阶层间的再分配过程,它涉及到阶层间的博弈关系,必然对农村各阶层的状况、阶层流动和阶层关系产生影响,重构农村阶层结构。征地拆迁对农村各阶层的影响因各阶层的权力、土地和社会关系差异而不同,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有的阶层实现了向上流动,而有的阶层则在经济、声望和职业地位等方面都下降了。征地拆迁中的阶层博弈既促成了精英阶层内部的利益联盟,也产生或加剧了其他阶层与农村体制精英的对立关系,农村阶层关系愈发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