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老庄人生哲学及其与孔子人生哲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现实人生的抉择和理想人生的追求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老、庄在人生哲学上的异同,认为老子批判现实人生,主张“无为”,目的仍在于救世,而庄子否定现实人生,提出“无用”,目的则在于救人。从救世到救人的转换,透露出老、庄所处社会的发展和心态的改变。在理想人生的追求上,老子要求复归于“朴”、“婴孩”的初始状态,以取得社会和谐;庄子则在精神世界中再造“无何有之乡”以作“逍遥”之游。庄子的人生哲学是超世的。接着,作者对比了老、孔、庄的人生哲学的不同价值取向,认为他们虽都力图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但老子以牺牲个体发展屈服于环境;孔子希望以道德规范来改造主体从而再造新的环境;庄子以一种“合理”的人生态度在精神世界中实现与环境的妥协。他们都没有找到真正使人类走出困境的道路,但他们所充当的社会批判和救世救人的角色,却保持了相对独立的人格和良知。  相似文献   

2.
老子和孔子的哲学都是围绕着人生问题来阐述的,他们致力于探寻人生的奥妙,称他们的哲学为人生哲学当更为确切。他们的人生哲学对古代的人生态度,民族性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用,是最主要的构成部份。在对古代文化进行反省以获新生的今天,对老子与孔子的人生哲学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一、老子与孔子人生哲学的形成探因老子与孔子人生哲学的形成原因是复杂的,必须从他们所处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中去探求,这是了解他们人生哲学的前提。下面就从两方面分折两种人生哲学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
老子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与其道论密切相关。老子思想涉及宇宙论、本体论、人生论和政治学,“道”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在老子那里,“道”具有宇宙发生论和本体形而上学的意义,既是万物发生之始源,又是万物存在之根据,还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以及社会人生的法则和准绳。道的本性是自然而然的,天地万物因而也以自然为本性,社会治理、政治方略和人生行为、道德修养同样以自然为宗旨。在生死问题上,老子强调顺应自然之道,其“贵身”论主张安命自足、柔弱居下以得享天年,反对刻意强为和纵欲争利。老子的生死观追求的是效法天长地久之道,生死任其自然,从而做到“死而不亡者寿”。  相似文献   

4.
刘少奇的人生哲学思想,表现在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理论,揭示了无产阶级人生哲学的基本特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概括了无产阶级的人生目的,指出无产阶级的最高人生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从而对人生本质、人生与自然、人生与社会,以及人生主体与人生客体的相互关系都作了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小国寡民”并不是要退回到原始社会,它通过理想化的形式,表达了老子的社会改造构想。这一构想的深层理念是自然主义,无为则是实现这一构想的具体方法。“小国寡民”的社会改造方案包括政治与人生两个方面。在政治上,老子主张实行无为而治,尽量减少政府的意志和不必要的干预,使人民与政府相安无事。在人生方面,老子主张减损贪欲和智巧,化简人际关系,恢复和保持人心质朴淳真的自然状态。这些构想都是老子针对时弊提出的,反映了道家学派的社会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6.
老子道家以其对宇宙人生的独特思考和富有魅力的人生哲学而得以绵延不绝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效法自然以实现人生超越的思想是道教全部理论和实践的哲学基础及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事实上,魏晋玄学以后,道家之学主要地就是通过道教而得以延续并发展的。道教利用并神化老子和老子之道,其渲染的“老子化胡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道教与佛教关系的复杂性及其对道教发展的影响,也表现出了中外文化交流中传统文化的一种心态,它的最早提出,具有将外来佛教纳入华夏文化系统之中的意义,这与华夏民族历史地形成的自我中心论和大一统观及其在文化观上的表现——华夏文化正统论有关。  相似文献   

7.
论老子对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道为核心的老子哲学是生存哲学。老子苦苦追求人类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生存途径,并力图以“自然无为”论予以解决,足以表明他对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但是老子以否定人的主体性迎合所谓客观“自然”的生存规律,本质上否定了人的社会性,是一种非人化的主张。这也正是老子哲学的悲剧所在。产生老子哲学目的与手段的背离现象的思想根源在于他对产生人性的社会原因不甚理解,但是老子相当深刻地认识到人的目的性活动与客观规律之间的矛盾,直至今日,仍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子认为,自然界是通过“常无为而无不为”自然形成、自 然演变、自然消长的,人类社会应该效法自然,通过“常无为而无不为”而达到“无不治” 。新世纪的以递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和谐为目的绿色文明,可以说,是在某 种意义上向老子所构想的社会模式的回归。世界终将实现大和时代的“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9.
老子的大一统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老子的大一统思想,指老子以其道论哲学为指导,从“自然”之“道”(天道)推及人和社会之“道”(人道)的认识体系。“道”是核心,一切皆统一于“道”,并在“道”的规范下演变发展。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整体性、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政治思想上,着眼于中国自然主义的政治和伦理,探求解决社会矛盾和对立的根本原则,希望通过返朴归真的规劝和改良使充满矛盾与对立的“天下”复归到“道治”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庄子本原》一书前言的第二部分,即第四至第六三段。第四段在阐释老子之“道”的内涵,说明庄子虽继承了老子之“道”,但他们对“道”的运用却有很大不同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庄子齐同物论,泯灭是非的哲学思想;第五段主要是论述庄子至人无已,任物自然的人生哲学;第六段则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为题,对庄子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1.
道家哲学智慧与企业家的潇洒人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道家“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主张“轻物重生”、“少私寡欲”、“齐死生”、“上德若谷”。它给企业家以重要的启示:要想在人间“潇洒走一回”,至少要通过“名利关”、“情欲关”、“生死关”和“气度关”,从价值观和人生观上来一个转变,方可构建自己的潇洒人生。  相似文献   

12.
叶芝作品的"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理想主义"特征与来自布莱克、雪莱、莫里斯等人的影响密切相关。他的创作在英语文学中独树一帜,其作品思想植根于民族与文学的历史,体现出明显的传统继承性和回归性,而他对批评家们推崇的所谓"前沿性"不屑一顾。在布莱克、雪莱、莫里斯等人的影响下,叶芝创造了自己的艺术与信仰,完成了艺术与民族、艺术与人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道教生态自然观、道德观从“道生万物”的本体论角度 ,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证了自然万物存在的价值和权力 ,具体化为“崇尚自然 ,尊重自然规律”、“物无贵贱 ,万物平等”、“善待万物 ,尊重生命”、“保护自然资源 ,维持生态平衡”等一系列生态伦理规则 ,其探讨的范围几乎涉及到生态伦理学的所有基本理论问题 ,故道教的生态伦理观有着内在的独特理论体系 ,并且具有较强的道德实践意义。这对于回答施韦策对道教生态伦理缺乏系统性、实践性、发展性的诘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性自命出》简文昭示着儒家思想在孔门之后新的开拓与发展,而其叙述风格和行文模式颇合道家思维,战国中后期儒道等各学派初步合流淡化了简篇所反映的学派性质,使得简文的解读与定位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对此时期的主要的理论范畴及哲学命题进行全方位考察,不难发现学术思想的渐进化及相互渗透性使简文的主体精神与儒家思孟学说契合,进而导引出"人性论"的深刻思考以及由此形成的论辩艺术,事实上已成为孔孟之间学术传承的津梁.儒家外"礼"内"仁"的处世哲学通贯于简文的全篇,而心性观念到礼乐教化的内外互修,深化了其仁义思想在道德修养中的情感因素,最终于哲学视阈下形成"性""命""道""情"论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5.
《禅真逸史》作为《金瓶梅》之后诞生的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其性质归类虽多有歧异,但其核心主旨却在借南北朝后期至隋唐之际的社会背景,以虚拟化的手法,曲折反映作者对理想人生的独特见解。主角人物林时茂由儒及佛、由佛及道、再由道而儒、儒而佛道,其经历的人生四个历程,恰构成中国传统封建知识分子一个完整的生命追求历程和心灵演变史。书中对杜伏威、薛举、张善相三个历史人物的改塑,既是服务于作者这一思想理念,更与作者有意融合《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奇书为一体的创作风格密切相关。其世情描摹的生动真切,更使其书在艺术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试论古典美学"丽"范畴的审美内涵与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丽”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其审美内涵主要有:它作为一种人生理想,深深渗透在宗教、伦理、文化艺术和日常社会生活之中;作为一种美学范式,表现为情感萌动的审美主体在审视美学客体时的自觉地“形式美”追求;作为一种文化品格,从美学角度透视,是一种“美学风格”,表现在语言文字方面,是知识阶层文化身份的代表。“丽”范畴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表现出“和谐”、“自然”、“绮靡”、“清淡”四个方面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周易》提出的很多哲学命题如"观物取象"、"情见乎辞"、"言有物有序"、"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言不尽意"、"立象尽意"、"旨远辞文"、"言曲而中"等,在思想原理上与古代文论具有相通一致性,因而,这些命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文论意义。《周易》哲学命题的文论意义主要体现在文学创作论、通变发展论、艺术表现论、审美特征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最新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面对这个新课题,笔者认为可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汲取传统儒家思想的精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和谐观”,包括“天人合一”的和谐生态观、“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和谐执政观、“遵礼崇仁”的和谐人际观、“和而不同”的和谐外交观等,不仅与我们的和谐社会的构想非常接近,而且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与时偕行"、"与时俱化"的观念,以取法天地四时的运行为基准,是一种四时循环论的变化观.我党提出的"与时俱进"思想的含义,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和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创新精神,它的哲学基础是科学进化论.这一特征在语词上通过一个"进"字表达出来.虽然"与时俱进"和"与时俱化"只有一字之差,却体现了本质的超越.同时,这一表述通过对中国古代<易经>、<庄子>等经典的吸收,丰富了自身的思想内涵,也建立,了联接传统与现代的一道桥梁.当然,由于现代时间观念的一维性质,使得人们在批驳"直线进化论"的同时,易于陷入"时间进化论",而时间进化论实际上也是一种直线进化论,这也是需要警醒的.  相似文献   

20.
竹林玄学是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阶段。竹林七贤以“越名教而任自然”为基本倾向,但在对名教与自然关系的体任上又有所差别。其中嵇康以反“理伪”“争夺”的名教礼仪道德作为自己对道德本质的阐述,以“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作为自己的玄学实践,将庄子的人生哲学演绎为更具有人间性和示范性的生活模式和人格模式,也由此确立了自己在文化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