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1 毫秒
1.
2007年全国报刊黄庭坚研究论文索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论黄庭坚的题画诗/胡迎建//九江学院学报第一期 2、黄爵滋<读山谷诗评>对黄庭坚诗歌的接受/邱美琼胡建次//九江学院学报第一期 3、2004-2006年全国报刊黄庭坚研究论文索引/周浪//九江学院学报第一期  相似文献   

2.
禁烟名臣黄爵滋是一位诗文名家,同时作为京城诗会的热心组织者,被视为道光间京师诗坛的风雅盟主。出于政治身份和平生文学抱负,他论诗主张言之有物,言有关系,对性灵派浮靡轻艳的流弊痛心疾首,希望联合一批同道共同整肃诗坛。他通过作序和编纂选集,表彰那些志同道合的寒素诗人,宣传共同的诗歌观念和艺术主张,在身边团结了一批嘉道诗坛的重要诗人。他同时也是个重视古典传统,对前代诗歌有广泛阅读的诗人,其《读山谷诗评》对黄庭坚诗的细致评点,是对清初以来黄庭坚诗歌经典化历程的重要反思,值得诗学史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3.
清代“桐城派”对注重诗法的黄庭坚一直相当推崇,这集中体现在方东树的《昭昧詹言》中。《昭昧詹言》以古文之法探讨诗歌,注重起承转合、格局布置、虚实详略、字句、音节等写作技巧。基于此,方东树对黄庭坚诗歌颇多推许,集中论评了黄庭坚学杜诗的成就、黄诗拗奇矫健的句法及其大开大合的篇章结构,这在黄庭坚诗歌接受史上独具一格,并深刻影响到后来的“同光体”诗人对黄庭坚诗歌的接受。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黄庭坚诗歌研究,其成绩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即:黄诗材料的整理、选译,黄庭坚生平、思想研究,黄庭坚诗歌艺术特色研究及黄庭坚诗论研究。日本学者的黄庭坚诗歌研究对我国古典诗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与借鉴意义,也为我们审视自身的研究观念和研究手段提供了反省之鉴。  相似文献   

5.
宋人对黄庭坚诗歌的接受与宋代特有的思想文化观念和诗学认识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因为儒学复兴,宋人大多重心性义理之学,自觉以儒家道德伦理的最高标准作为精神追求,因此,宋人首先就从儒家道德伦理角度解读黄庭坚的诗歌,对黄庭坚的君子人格进行颂扬和推崇。另一方面,宋人面临唐代诗歌的成熟和完美,时时想要有所突破,建立宋诗独有的特色,于是他们又从诗歌技艺与创新的角度切入,对黄庭坚在诗歌上的成就作出评论。总之,宋人对黄庭坚诗歌的接受,表现出宋代特有的诗学观念,也体现出中国传统的诗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金元时期黄庭坚诗歌的主要传播方式有:文学传习活动、诗学著作、诗歌选本、黄集重刊、书法作品等,前四种是集本传播,为文学隔代传播的主要方式,后一种则是单篇传播,是黄庭坚作为诗人兼书法家的诗作在后世传播中独具的特色。其中,有着较强地域性传播特征的文学传习活动和《瀛奎律髓》这样颇具影响力的诗歌选本,对黄庭坚诗歌在金元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黄庭坚题咏高丽猩猩毛笔、画扇、松扇的诗篇 ,以及黄庭坚诗歌在高丽国流传的情况两方面 ,论及黄庭坚诗歌与高丽文化的互相交流  相似文献   

8.
明代,黄庭坚诗歌和宋诗一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其接受进入第二个低迷期。黄庭坚诗歌的接受历程与前后“七子”的兴衰相消长:前七子兴起之前,在明初诗坛的宗唐宗宋之争中,宗宋一派总体呈强势,黄庭坚诗歌往往被标举;前后七子兴盛时期,宗唐成为诗坛强势主流,宗宋一派无力抗衡,黄庭坚诗歌除遭遇指斥外,就是被忽视而无人提及;万历时期至晚明,宗宋思潮逐渐走强,黄庭坚诗歌接受低潮又有所回升,并影响到清代终于形成接受热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几个方面分析了黄庭坚诗歌中的自我形象,而推出贫贱自守的士子系列、树起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反映北宋后期的时代风貌,则是黄庭坚诗歌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10.
清代,随着人们对明人独宗盛唐缺失的反思、宗宋之风的兴盛,黄庭坚诗歌的接受也呈现出兴盛局面,接受维面颇为丰富,主要有对其诗歌学古创新的深入探析;对其诗歌风格的多样论评;对其诗歌章法的着力揭示.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合,使黄庭坚诗歌接受走向全面细化和视野不断开放.  相似文献   

11.
清代诗人黄仲则,生平屡遭不幸,科举考试接连败北,诗作时有凄凉之音,以致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黄是一个落魄失意、孤苦伶仃的诗人。本文试图考察出,其交游颇为广泛,且有众多知己。其交游诗因对象身份不同,或侧重于才,或倾注于情,与其所处的文学环境、社会交游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黄爵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禁烟名臣”,在嘉庆、道光年间声望颇高.虽然他在历史上因禁烟而闻名,但他的诗文在近代诗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文章通过对黄爵滋作品整理搜集以及采用综合分析法、主题分析法等,对诗人创作作品时的心理情感活动一并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比较,以期为探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影响下诗人内心的相关差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黄爵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禁烟名臣”,在嘉庆、道光年间声望颇高。虽然他在历史上因禁烟而闻名,但他的诗文在近代诗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文章通过对黄爵滋作品整理搜集以及采用综合分析法、主题分析法等,对诗人创作作品时的心理情感活动一并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比较,以期为探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影响下诗人内心的相关差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黄仲则是清代最具诗人气质的诗人,一位"真正的悲剧诗人"。他的诗歌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独特鲜明,充满悲剧色彩的自然意象、动植物意象和人生意象,并将这些意象贯穿到一起凸显出"悲秋"主题。这里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组诗歌意象,同时结合黄仲则生活经历进行阐释,解读其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分析发现,黄仲则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同时也是社会的和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黄庭坚作为宋诗的典型,在诗艺的诸多层面继承并拓展了传统,成为“句法诗学”的集大成者.语序是山谷“句法”的核心之一,平仄、节奏以及押韵等因素限制了诗歌语序的形成,但经过诗人的自觉追求,可造就一类特殊格调.山谷的“用典法”已构成了一套独特的“典故体系”,其重要方法如“用全语”“错本旨”等多能体现其“瘦硬”精神,而用典的“程式化”更是宋人诗学的一大异观.在“远境”的追求中,山谷于“篇中远”及“句中远”独擅胜场,以句法的承接、断裂、省略来营造“句中远”,则更具“山谷风味”.要之,黄庭坚的“句法诗学”为古典诗歌带来了全面突破,已足以构成一座诗歌领域的“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6.
黄庭坚用典之繁富为人所共知,而其用典的体系化及程式化则罕有论之者,但这却是黄诗创作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典故程式”作为黄庭坚用典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诗人从古代典籍中刻意挑选或精心熔铸而成的片语,它们常常在同样的韵律条件下(如“三字尾”)反复使用,并常常结合了诗人对典故的独特甚至生硬的理解与运用(“错本旨”)。这既是山谷“点铁成金”的大匠钳锤,也是构建“瘦硬生新”风格的突出技艺。与此相关的探讨对于深入理解“山谷句法”及江西诗派的诗学内涵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景仁,字仲则,其诗名显著,"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他在短暂的35年生涯中创作了数千首诗歌,其诗歌以独特的文学意蕴和风格特色,在清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文学成就与他的游幕生活密切相关。他在游幕期间创作的诗歌,成就颇丰。这些诗歌抒发了生活困顿之苦与身世沦落之悲,倾吐了磊落不平之气与愤世嫉俗之情。探讨其游幕与文学的关系,可以窥见游幕生涯对黄仲则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江浙一带文人荟萃,文学极为繁荣,尤其是闽中文学,更是令世人惊叹不已。黄鷟来就出生于明清易代之际的闽县,在当时社会影响相当大,并且与此时的逸老遗民联系非常密切,如费密等。他的诗歌著作有《友鸥堂集》,其中两百多首感怀诗相对清晰地呈现了他的心路历程和个性思想。  相似文献   

19.
黄宗羲的“至情产生至文”文论观与其“视道合离”原则是相契合的,他主张“无情何以见性”的性情合一论,主理重情,以情佐理,以此提升文章的审美价值与艺术感染力,黄宗羲强调修史、治心、学养的目的都是为了创作出自然流畅的诗文,表露真情而达到至高境界.基于此,其行文风格奇谲怪异,却与“文以载道”的理念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