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离婚道德原则——以道德悖论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离婚率上升,并出现"闪婚闪离"现象,实际生活中有些离婚缺乏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违背一定的道德原则。婚姻关系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离婚中的道德问题关系到我国的道德建设。离婚问题存在着道德"两难",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是一种道德困境,应正确看待离婚问题。离婚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则,如:即使关系破裂,也要尊重对方;离婚后双方也要负起应有的道德责任;慎重对待离婚,文明离婚。  相似文献   

2.
道德自我是个体对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内化。由于人们的道德行为受社会文化和情境的影响,某些特定行为引发的道德自我知觉与个体的道德自我意象并不一致,此时个体会采取调节机制来维持道德自我平衡,常见的有道德许可、道德推脱、道德清洁、行为补偿、道德认同等。将来的研究应更多地关注调节机制的外部效度和内在心理机制,考察如何促进个体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3.
离婚伦理是婚姻家庭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离婚伦理为家庭稳定、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婚姻家庭领域充满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道德冲突的新时期,必须在扬弃传统婚姻家庭伦理和离婚伦理的基础上,构建和倡导既体现民族性又有时代性的现代离婚伦理,有效发挥道德评价和道德调节的作用,实现道德、文明的离婚,使家庭和社会更加和谐。提出应构建以"自由与责任的有机统一"为核心精神、以"感情完全破裂"为基本原则,以"自主自由、男女平等、宽容互让、履行责任、文明离婚"为主要规范的现代离婚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社会变革时期出现的道德严重"沙化"现象,是对五六十年代社会道德的辩证否定.它并不意味着我国社会道德的整体颓废与堕落,相反,这一客观现实背后却孕育着中国社会和中国人对道德建设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也充分反映了我国社会道德曲折前行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系列道德负面事件反映了国人当前的道德状况,这一状况是在我国社会转型的总体情况下发生的.社会转型使得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转型成为必要,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转型主要在于日常道德的建设,即最基础的道德建设,亦即重设最基本的做人道德,主要体现在尊重生命、善良、诚实、正直而有正义感这样一些德目的建设上.  相似文献   

6.
道德法律化的学理基础是道德和法律的内在共性及道德功能的局限性,无论是在我国当代立法还是在西方国家立法中都有重要的表现形式。法律不是万能的,道德仍然有自己独立的功能和价值,社会生活中有些问题只能依赖道德的调节,这些因素使道德法律化存在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7.
道德的法律化与道德的自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经济转型的今天 ,社会道德发生剧烈的嬗变 ,传统的道德受到冲击 ,法制不健全 ,使道德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 ,依靠法律对道德的强制作用 (道德的法律化 )成为提高社会道德水准的最重要途径。但法律本身在发挥其制约作用的同时 ,也并非万能。本文从法律的产生、立法、执法的局限性及法律与道德的各自所长 ,分析道德的重建不仅需要法律的强制作保障 ,也需要道德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为基础 ,道德调节与法律调节优势互补 ,双管齐下 ,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才能最终实现道德水准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道德状况呈现功利化、多元化、层次化的特点.我国道德教育应根据这些特点,寻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结合点,正视道德多元化趋势,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注意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结合,进一步改善我国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对部分大学生道德判断的社会心理学归因及调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生道德判断是外部情境和自我把握、调控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判断标准多元化,部分大学生则呈现冷漠化、趋理避行的特点.这既与大学生社会角色的过渡性、不稳定性有关,又反映了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深刻影响.高校德育工作应建立有效的道德认知机制、调节机制和动力机制予以调试.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严峻的道德危机,社会出现了道德真空,社会道德严重失范.在此情形下,涂尔干主张重建社会道德秩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道德思想,揭示了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其三大要素.本文通过分析涂尔干的道德社会学思想,借鉴其理论成果,探讨这一理论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