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分裂割据的五代十国时期,地僻西南的四川蜀地区也为王建、王衍父子,孟知祥、孟昶父子先后割据称帝,统治达五十余年,是为前蜀(公元九○七——九二五年)、后蜀(公元九三四——九六五年)。这是历史上继三国时蜀汉政权灭亡后六百多年又出现的两个蜀国政权。在前、后蜀时期,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五代十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注意了解和总结前、后蜀时期社会各个方面的状况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张瑴势力是金初平州地区的一股割据势力。张瑴势力对北辽、奚国、天祚帝、宋、金所采取的政治态度,目的都是为了确保其割据。但宋、金都有控制平州的志向。北宋希望以承认张瑴的利益为代价,换取平州的归附,从而恢复汉唐旧疆,但以失败告终。金则希望控制除燕京、西京以外的辽朝疆土。最终,金采取武力手段,消灭了张瑴势力。张瑴势力对时局的态度,以及宋、金对张瑴势力的应对,是辽末金初燕山地区错综复杂政治军事形势的一个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9世纪中叶至13世纪中叶西藏地区的社会状况。这一时期西藏地区政治上四分五裂,各地方割据势力林立;经济上,吐蕃时期的土地国有制瓦解,封建的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和发展;宗教上,适合藏区特点的“藏传佛教”及其教派形成,各教派与各地方势力互相结合,互为依托,成为藏区早期“政教合一”制度的雏形。  相似文献   

4.
唐代平卢淄青节度使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卢淄青节度使①是唐代重要的藩镇,《新唐书·藩镇传》把它列在魏博、成德、卢龙河朔三镇之后,位居第四.事实上,安史乱后一段时间里,淄青镇兵强马壮,地广民众,在诸藩镇中“最称强大”②.并且它同河朔藩镇结党联盟,与朝廷对抗,确立了以节度使世袭制为主要内容的割据统治.然而从宪宗元和年间平定藩镇之后,淄青镇与河朔三镇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河朔三镇很快便恢复了割据自立的局面,朝廷亦公开承认其割据地位;淄青镇则被朝廷分化瓦解,由一个跋扈割据的大镇变成了三个听命于朝廷的节镇,唐朝廷的  相似文献   

5.
平卢淄青镇是唐代的一个重要藩镇,它的建立、灭亡及内部环境都呈现出一定特色:它是由原平卢军南下青齐地区而建,内部稳定,而迅速败亡的原因主要是人民反对割据。  相似文献   

6.
办学定位是高校宏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于应用型高校,应以建设应用型的学科专业为核心,但这种办学定位受到“学科割据”的不利影响。学科割据现象在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中的影响表现在学科发展定位、专业发展定位和学科人员落实办学定位行动等层面,并产生了办学定位中学科之间的利益之争、地位之争和声誉之争。基于对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中学科割据现象与本质的讨论,本文最后提出了消解学科割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隋末唐初,天下变乱,代北地区产生了以刘武周为首的地方武装势力。此一势力先后与稽胡和突厥结成了战时利益共同体,成为雄踞代北的一大割据势力,其所作所为在客观上推进了李唐王朝取代隋杨政权的门阀政治集团的更迭。  相似文献   

8.
五代十国与三国、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相比较,在割据形态上具有显著的特征:一,五代中原王朝的正朔地位。二,十国与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差异性。三,“保境息民”是南方割据政权内政外交政策的主旨。这些割据形态特征对国家统一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中原王朝的正朔地位,决定了统一事业势必由中原王朝来完成,只是待以时机而已。其次,十国对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差异性以及南方割据政权“保境息民”政策,使得南方各个割据势力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格局,避免南方率先统一而再次形成南北朝对峙局面,从而加速了统一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论“东夏国”称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15年10月,金朝蒲鲜万奴等人利用金末元初所造成的复杂局面,在我国辽沈地区建立封建割据政权,史称“大真国”。由于新兴强盛的蒙古贵族的南下,大真国对辽沈地区既不能长期割据,更不能全盘霸占,迫使大真国一度向蒙古投降。但不久“复叛”而且为躲避蒙古兵锋,迁移到包括今延边在内的图们江流域和黑龙江省的部分地区,此  相似文献   

10.
<正> 前凉是公元四世纪时建立在今天甘肃一带的割据政权。在整个前凉时期(公元301—376年),由于中原地区政权更替频繁,战火连年不断,尽管它偏于西北一隅,仍然没能摆脱这种局面的影响。因此,在它立国时期,安定内部、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是它的主要任务;同样,处理好与其它割据政权的关系,也是它立国政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