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3 毫秒
1.
中日甲午战争受到欧洲列强远东政策的支配.英俄矛盾是当时远东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矛盾,决定了远东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对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进程和结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英国和俄国在调停中日矛盾过程中所采取的政策,体现着各自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而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争霸战。战后,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战后远东国际关系的演变,加紧了对我国东北延吉地区的侵略。本文拟从远东国际关系演变这一角度,分析日木对我国延吉地区的侵略过程。  相似文献   

3.
甲午战争是远东国际关系松动的开始.战前,英国在华有极大势力,面对俄国在东亚的激烈争夺,选择日本为防俄体系的伙伴,以调停为名频示好感,取消一些对日不平等条款,并对其越轨行为视而不见;日本则在日英条约中出让主权,示好英国.战争过程中,英国借口中立为日英不法行为进行辩护.战后,英国为防日本成为远东新对手,对三国干涉还辽采取默许态度,迫使日本屈服.该战间接地使英国实现了利用新盟友打击老对手的外交目的,但付出了退出东亚的代价;而日本则利用大国矛盾,竭力壮大自身,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远东英国殖民时代结束,日本成为东亚主角.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百年反思苏贵庆发生于一百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上,而且在世界近代史上是一场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大战。中国从此一蹶不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里越陷越深;日本一跃成为世界军事强国,在对外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远东的战争策源地。但...  相似文献   

5.
19世纪80年代中叶俄国重返远东国际舞台,推行了谨慎向朝鲜渗透、以中国为潜在对手逐步破坏清政府对朝鲜宗主权的远东外交政策,1894—1895年日本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战争,在甲午战争期间,俄国的远东外交政策经历了由尝试单独调停中日矛盾到静观其变、寻求与英国共同调停,再到最终选择联清的转变。考察俄国因应甲午战争调整远东外交政策的过程,进而探析其原因,可以了解甲午战争对东北亚国际政局的深远影响以及中俄第一次秘密结盟的背景,并对甲午战争进行再反思。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争与浙江近代化施仲学近代化一般指资本主义化,甲午战争加速了浙江近代化。“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甲午战争),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了。”[1]体文对此作些论述。毛泽东同志指出:“帝国主义的侵略刺激了中国社会经济,使它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7.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为阻止日本吞并辽东半岛,联合法德两国出面干涉。日本知难而退,放弃辽东半岛。这一事件反映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侵略中国问题上的斗争趋于激烈,同时也给远东国际关系带来了深刻变化,日俄争夺东北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论中日甲午战争的时代特点杜耀云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人民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而进行的一场民族自卫战争。这次战争有着明显的时代特点,在这方面作些探求,有助于对这次战争的认识。一19世纪末年,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了帝...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争是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古老的中华帝国被新兴的小国日本所击败 ,打破了东北亚传统的“华夷秩序” ;同时 ,甲午战争前后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列强积极插手东北亚事务 ,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近代的东北亚国际关系新格局最终确立 ,使东北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这一地区的矛盾也日益具有全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已经过去九十年了。当前史学界在讨论清政府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时,对于李鸿章是否应负主要责任问题,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拟从当时的国际形势入手,分析李鸿章在外交上军事上的误国之罪,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一) 甲午战争之前的国际形势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前,对朝鲜和中国进行侵略活动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有英、俄、法、美、日等国,彼此之间由于利害冲突而矛盾重重。有时剑拔弩张,几乎要诉诸战争。显然,这种严峻的形势必然会加剧远东地区的动荡不安,并对甲午战争的两个交战国——中国和日本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弄清当时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有必要对几个在远东有利害关系的国家,进行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日俄战争之后,东北亚的国际关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中国的东北虽然仍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焦点之一,是它们争夺角逐的场所,但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关系却不同以往,出现了新的格局。中日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这十年间,各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我国东北而反映出来的矛盾冲突,是以日俄矛盾为主轴表现出来的。帝俄猖狂南下,明白地告诉世人,它要吞并我国的东北和蒙古,继而染指朝鲜。帝俄以一八九六年的中俄军事同盟为借口,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作者提交甲午战争九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的一篇论文。文章具体分析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甲午战争的国内历史背景,介绍了整个战争的经过,最后探讨了这次战争对中国、日本和远东国际形势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亚洲太平洋地区历来是帝国主义国家角遂的重要场所。本世纪30年代末期,国际风云变幻莫测,英日之间争夺亚太地区霸权的斗争,纵横捭阖,云谲波诡,十分激烈。科学地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的远东政策,对于我们认识这一时期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关系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1937至1939年英国的远东政策作一点粗浅的探索。1937年7月,日本彻底撕毁九国公约,对华发动了全面战争。日本的侵略行动,打破了在华盛顿体系下远东地区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关系,急剧地改变了远东的国际局势,揭开了法西斯国家重新瓜分世界,  相似文献   

14.
甲午战争受列强的远东政策所支配和左右。本文分析了英、俄列强调停甲午战争的动机与目 的并运用日本的外交史料阐述了调停的过程,指出:英、俄的外交调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 日本“开战外交”的顺利实施。甲午战争的爆发是日本政府对明治以来不断恶化的中日关系 的一次大清算,其战争目的明确,准备周密,开战决心坚决。日本政府以武力为后盾,在并 不利于日本“开战外交”的国际形势下,实行了一条冒险主义的外交路线,使英、俄的调停 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5.
甲午战争是日本明治维新后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在当时,日本的胜利并不是必然的。在远东势力最大的英国,在中日战争的幕启幕落中,从不希望战争爆发到调处中日矛盾、再到日本发动战争的实际支持者,充分暴露了其远东政策的虚伪性和狡猾性。英国的远东政策是成功的,但它的成功恰恰成为英国助纣为虐的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16.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瓜分中圆的狂潮中,美国先后于1899年9月6日,1900年7月3日和1905年1月13日三次发布门户开放外交照会,利用门户开放政策跻身于中国,不仅达到了侵略中国的目的,而且在后来操纵、影响了远东国际关系的格局,为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远东的帝国主义华盛顿体系奠定了基础。本文拟对门户开放政策在远东早期国际关系中所起作用和影响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7.
马勇 《百姓生活》2014,(11):51-53
1894年的甲午战争距今已整整两个甲子。甲午战争爆发120年后的中国,已非原来的中国,日本也不再是那时的日本。世易时移,世界、远东、中日韩都已发生巨大改变。由于最近若干年,中日、日韩三国在历史和领土等问题上发生一系列纷争,现在再来审视这场战争的缘起过程及教训,就具有很不一样的意义。在甲午战争之前,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地区自19世纪中后期以来一直是列强(特别是英、俄)争夺的目标,但由于两强在这一地区达成了均势,所以局势一直平稳。但是在中日甲午战争的刺激下,俄国加紧对这一地区的渗透和侵略,大有独占远东之势。一直奉均势外交思想为圭桌的英国联合日本以抗衡俄国,终于引发日俄战争。战争使东北亚地区回复到了均势的状态。这一地区的国际形势变化完美体现了均势自动生成的经典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9.
帝国主义之间的国际关系,“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欧洲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帝国主义争夺的战略重点,欧洲也就成了帝国主义列强互相厮杀的主要战场。交战国集团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孤立和战胜敌人,因此争取新的盟国,成了大战期间交战  相似文献   

20.
门户开放政策不仅是十九世纪末美国针对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特殊政策,而且也是美国谋求在华更大利益,协调远东国际关系的均势外交方针.对于这项政策,学术界仁智互见,至今对论不息.本文拟从远东国际关系史的角度,探讨这项政策的缘起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