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传统认识论没能解决的两大难题.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对之做出了正确的回答:第一,对于现实的个人而言,自然界不是抽象的、与人割裂的自在自然,而是现实的、与人结合的人化自然,即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第二,现实的个人所从事的生产劳动,是社会意识得以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即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统一的.由此可见,"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实践观超越传统认识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传统认识论没能解决的两大难题。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进入生活世界的实践维度,对之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对于现实的个人而言,自然界不是抽象的、与人割裂的自在自然,而是现实的、与人结合的人化自然,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现实的个人所从事的生产劳动,是社会意识得以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统一的。由此可见,“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实践观超越传统认识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在文献中,已不止一次证明,对社会存在作广义的解释,实际上将它与社会实践混为一谈,是不正确的。遗憾的是,这种观点又重新出现在我们的出版物中,并且没有任何新论据。例如,有人断言社会存在就是社会生活的总和,其中包括人们的生产性社会实践活动和由之所决定的非生产性社会实践活动(有时被称为社会存在的第二层次),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意识上得到  相似文献   

4.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是承认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这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显然,正确地理解社会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与观念变革的关系实质上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特殊体现。观念的变革是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社会观念又能动地反映社会转型的全貌。一方面,先进的社会观念引导、促进社会转型的实现。另一方面,落后的观念又影响着社会转型进程的顺利进行。为促进社会转型的良性发展,就要加快观念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教科书在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概念的传统解释存在诸多疑点,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存在的定义,对概念外延的划分和科学划界问题上。实际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多义词,马克思主要是在狭义上使用这两个概念的。社会存在特指生产方式或经济形态,社会意识特指社会意识形态。明确这一点,对于知识经济时代坚持唯物史观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极大的反作用。一场革命风暴到来之前必然要有革命的理论作先导;随着革命的深入发展,社会观念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了的社会观念,将对新的社会结构的产生起重要的推动作用。纵观近代各国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近代化的社会观念,决构不成近代化的社会结构。这一点在英国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拟就17、18世纪英国社会观念的变化,谈谈它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可以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上述原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奠定了哲学基础。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所表现的不平衡性,历史继承性,能动反作用,以及社会意识诸形式相互作用则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可能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既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和反作用社会存在这一基本原理的再现,是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实践在理论上提炼的结晶;又是人类理论思维自身历史地逻辑地演绎的必然过程,是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结果。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具有深远的意义。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引导我们继续前进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0.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剖析乡规民约的特点,明晰乡规民约的现状,对传统乡规民约进行积极的扬弃,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改革内容、完善制定程序,建立与时俱进、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运用新媒介载体创新宣传方式并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构建符合时代特征和地域文化的先进社会意识形式,是新时代重构乡规民约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学术内容是学术期刊的核心和灵魂,决定着学术期刊的品质和特色甚至生存。学术期刊的学术内容涵盖面很广,但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学术内容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可以从三个方面作出努力:在学术理念上不断更新;编辑充当学术研究的积极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确立新的学术之风。  相似文献   

12.
文化心理是人类社会现象中一个重要层面,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的发展需要人去实现。中国各少数民族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他们的文化心理必然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如果这一主观因素符合时代要求,那么它将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否则就起阻碍作用。因此,随着民族地区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必然转型。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型就是价值观念结构关系的转型、政治价值观念的变化、经济价值观念的变化和伦理价值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差序格局、礼与社会人格 ———再读《乡土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类型的社会都有一整套塑造自身的社会团结与理想人格的体系,那么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是什么呢?差序格局可以说是民国一代的学者反思乡土社会的秩序的重要概念之一。费孝通先生试图以“差序格局”来说明传统乡村社会中的人如何组织和再生产社会关系;可以说,这个概念成为所谓的“社会学的本土化研究”的基石和范式。文章以重新考察差序格局与“伦”的内在紧张为出发点,反思差序格局解释乡土社会的秩序的得与失,并简要讨论了差序格局的后续研究的一些偏差。文中重新回溯了“礼”的本义,阐释了“礼”如何塑造了社会关系的伦理化和人的社会人格,以试图进一步理解礼对社会秩序的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特征的理论分析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贫困大学生的不良心理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内向不稳定和自卑.其表层原因在于对贫困文化的错误解读和外在的社会影响;其深层原因在于由动力潜意识和认知潜意识导致的不合理构念、低效能信念、负面图式、自动化思维和错误的自我导向.基于此,应该采取团体心理辅导、构建温馨氛围、缓解经济压力和个别心理咨询等针对性强的教育对策,以便于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中,生命意识的淡漠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造成此状的原因包括教育理念的偏离、社会价值取向错位、潜在的生命意识淡漠以及文化环境嬗变的冲击等。在全社会加强生命教育,构建科学健康的生命观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在老龄化问题研究中,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成功老龄化和生产性老龄化,这四种理念具有不同的内涵。在结合地方养老服务创新案例分析四种老龄化理念的相互关系及其政策蕴意的基础上,运用“生活质量-社会质量”视角,评估健康老龄化和成功老龄化在提升老年群体生活质量方面的效用,探讨生产性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对提升社会质量的意义,从而深化人们对各种养老理念的理解,将老龄化的问题延展至老年照顾之外的参与和增能方面,丰富养老政策的内容和内涵,为发展老年友好型社会提供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三个历史转折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社会科学、社会运动、社会事变比自然科学错综复杂,也必然随着重大社会事变的到来更新自己的形式和内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共运、五四运动和改革开放是伟大的社会事变,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及时扑捉社会需求,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全方位进行理论探索,扬弃传统的、甚至权威的理论话语,提出科学思想体系,把社会推向前进.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应该结合历史事变和社会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社会必将健康有序、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政府改革引致的社会中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府治理模式的最新转变表现为"善治"的出现。善治实际上是国家的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在我国具体表现为政府权力向社会中介的分化。社会中介是政府与社会的联结纽带。社会中介的发展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土壤。政府职能转变是社会中介发展壮大的推进器。我国的社会中介行业已成为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内容。现实社会中,人们发现随着物质生活的越来越丰富,许多人的幸福指数并没有随之提高,各种文明失态行为也屡屡发生;弗洛伊德的本能压抑理论是从生物学上对人性的一个系统剖析,能够给我们一些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启示:我们既要遵循本能的需求,满足某些本能的需要;又要对某些本能加以必要的克制,以保证人类健康地发展;还要对某些本能加以正确的引导,使本能发挥最大的潜能来建设社会主义文明。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社会时空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革命性的。社会实践是社会时空的源泉,时间形式赋予社会发展持续性、不可逆性,空间形式赋予社会发展空间性、向外扩张性、向内积累性,社会时空是社会发展的存在形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社会时空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虚拟时空、压缩时空的产生引起了人类社会的急剧变革。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社会时空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立足于社会时空坐标,促进我国社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