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现有的法律对溢油污染的规范主要针对海洋,而内陆河流污染则缺乏相应的调整规范。水域溢油主体的一般归纳在立法上有三种模式,分别将污染者、所有人与经营人、承运人作为责任主体。对于溢油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一般规定,在我国《环境保护法》没有进一步明确的情形下,可以结合我国《侵权责任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确定各类水域溢油事故中的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2.
海上溢油引起的生态损害向法学提出新问题。生态损害不时发生的"症结"在于生态利益的法律保护不利。业已存在的权利保障体系无法对所有人共享的生态利益提供有效的保护与救济。恪守"损害赔偿"的法理难以解决日益突出的生态损害法律问题。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的法律化是预防海上溢油引起的生态损害、应急处理海上溢油事故、救济海上溢油引起的生态损害等法律制度创新的当出之途。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立法应当分析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对海上石油产业及相关产业、海洋环境保护部门和海洋资源管理部门、各级政府规划部门及决策部门、立法部门等提出的具体但不同的要求,并通过制度建设实现各部门在海洋生态系统综合管理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3.
在重大溢油事故频发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已经逐步建立了一套控制船源污染的条约体系和较为完善的法律规则。国际防治船源污染海洋的立法经历了从单一污染防治到多源污染防治的发展历程。对国际船源污染防治法律的历史发展和相关法律规则进行解读,可以总结出国际船源污染防治法律发展的内在特点,进而对国际船源污染防治法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刑法修正案(八)》将重大污染环境事故罪修改为污染环境罪,是该罪向环境犯罪的回归。正确解释"严重污染环境"是司法中正确适用污染环境罪的首要前提。以立法本意为宗旨、以环境保护法预防原则为前提,"严重污染环境"应当包含"严重地污染"与"严重的污染"两层内涵,表征了污染行为情节严重和污染行为后果严重。以情节犯解释污染环境罪是当前司法解释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渤海污染及其治理研究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学术界对渤海污染及其治理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渤海污染现状研究:渤海入海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入海河流、排污口排放污染物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等。二、渤海污染原因研究:陆源污染是造成渤海污染的主要原因;海洋环境整体性与现存体制分割的矛盾;相关立法与制度建设的滞后和不完善。三、渤海治理对策研究:控制陆源污染物排入渤海并加强渤海海上污染防治;建立区域性河海污染统筹防治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
从特殊国土区域的角度看,渤海与我国三江源地区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都需要专门立法加以特别保护。我国现行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了海洋环境保护的一般制度,并未充分体现对渤海这个特殊海域的特殊保护。不论是从渤海自身的自然特征,还是从国外治理闭海半闭海的经验来看,都有必要为渤海制定环境保护单行法。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溢油事故预警与应急反应不仅可以预防溢油事故所造成的各种经济和社会损失,而且对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起到重要作用.从溢油应急技术和应急管理现状入手,分析建立预警应急联动机制的必要性,探讨并建立了溢油事故预警应急联动的总体框架,提出了该机制正常运行的实施建议,以研究、补充安全管理中的不足,提高我国溢油应急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渤海溢油事件的影响研究中,学术界开展了深入的环境影响和经济影响研究,但忽视了社会影响研究。而渤海溢油事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进而影响了溢油事件的解决进程。研究发现,渤海溢油事件既在社会舆论、环境抗争、社会稳定、社会心理等层面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性问题,也在制度创新、产业布局调整和海洋环境意识等层面产生了积极的倒逼机制。渤海溢油事件的社会影响具有系统性、连锁性、复杂性和潜伏性等特征,因此深入的、持续的追踪研究十分必要,而这更加突出了开展社会影响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在蓬莱19-3油田溢油事件处置过程中,由于缺乏国家石油勘探开发重大溢油事件应急预案而未启动相应的海上溢油应急机制,使得各级政府对于溢油事件的信息发布几乎集体失声。作为海上石油勘探开发监管部门的国家海洋局,虽然启动了本部门不合乎规范的溢油应急预案,却也并未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有关溢油事件环境信息。在溢油事件处置过程中的信息发布不作为及慢作为,不仅影响公众有效参与溢油事件的处置活动,也使得因溢油污染而可能导致财产损失的公众,因缺乏及时的污染预警信息而致使财产损失扩大。  相似文献   

10.
防范突发性海上石油污染的国际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突发性石油污染事故,尤其是发生在近岸海域的大型溢油事故对海洋环境造成了巨大损害。自一战之后,国际社会即开始意识到海上石油污染所造成的种种问题并试图在国际法上予以解决。至二战之后,遭受到巨大海上石油污染事故的冲击之后,国际社会的努力才真正开花结果,相应的国际法律规范逐渐丰富完善起来,并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果。国际社会在防范突发性海上石油污染事故方面的努力,对于正快速发展海洋经济的中国如何防范此类突发事故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生命、健康和财产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难以衡量,康菲溢油事故给我们敲响了海洋环境保护的警钟。康菲溢油事故的严重性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民事索赔和行政处罚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还涉及到刑事责任的追究。本文主要分析康菲溢油事故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指出我国现有相关法律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势在必行。必须首先从立法上着手,吸收和借鉴市场经济国家在天气污染防治立法方面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立法,将“气泡”法、“折抵”法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方法,引进我国的立法,使我国的立法与国际接轨。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特别注重运用经济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解决污染问题,通过开征环境税、提高排污收费标准等经济方法,使大气污染立法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渤海海域污染面积不断扩大、污染程度日益严重、海水水质迅速下降、渔业资源不断减少、旅游资源不断遭到破坏的现状,从管理角度对渤海海域污染成因进行分析,并对渤海海域污染的管理和控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授权立法     
授权立法包括特别授权和法条授权两种基本方式.在这两种授权方式中,比较普遍采用的是法条授权立法.本文在回顾我国授权立法制度的发展、区别授权立法与职权立法的基础上,论述了授权立法的基本原则及其立法技术,指出了目前我国法条授权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法条授权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美国《超级基金法》免责条款对我国立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1980年《超级基金法》(全称《综合环境反应、赔偿与责任法》)是美国为应对70年代末国内严重的危险物质泄漏事故而制定的,是一部关于危险物质泄漏治理的重要立法。1986年和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该法两个重要的修正案。论题着重对《超级基金法》及其修正案中的免责条款进行分析,并结合美国判例法的特点挑选了该领域较有影响的案例进行了说明。在解读《超级基金法》及其修正案免责条款的基础上,提出了《超级基金法》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借鉴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重大船舶溢油事故的分析,论述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责任限制与赔偿范围的法律制度和经验教训,并对建立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律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7.
海洋溢油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凸显了现代风险社会的特质。它不仅会产生严重的环境与经济影响,也会产生深刻的社会与文化影响。美国海洋溢油事件的社会学研究可分为"根源论"、"影响论"和"博弈论",分别探讨了溢油事件的社会根源、社会文化影响与心理影响及其康复以及权力博弈等议题。美国海洋溢油事件的社会学研究具有很强的追踪性和深入性。随着海洋开发进程的加快,中国溢油事件已经屡见不鲜,对社会运行产生着深刻影响。鉴于此,中国社会学界需要增加学术自觉意识,积极扭转海洋溢油事件中社会学话语体系缺失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在介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概念、类型与特性的基础上,评析了中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立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总结国外相关立法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从而进一步构建出中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立法的框架,提出完善应急立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环境法益包括自然法益与人类法益,这既尊重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亦符合污染环境犯罪惩治的司法实践要求。对污染环境犯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犯罪进行界分,在行为侵害法益层面,应对侵害的自然法益和人类法益按照"主要法益"与"直接法益"的顺序进行依次判断。在行为人罪过层面,只要行为人认识到行为对象为法定有害物质,即可认定行为人具备污染环境犯罪的认识要素。我国环境资源犯罪刑事立法应确立密切关联性标准,将与自然法益关联性更为密切的行为规定为污染环境犯罪;将与人类法益的关联性更为密切或者侵害具有人类社会属性之环境要素的行为规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相似文献   

20.
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涉及到"汇""源""库"三维度囊括了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领域,折射到环境保护法领域,其与能源法、环境管理法、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法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为此,制定专门性温室气体减排立法,必须处理好与相邻法律之间的关系。即在遵循相关原则的前提下,结合现行立法的具体规定,制定具有前瞻性、国际视野和可持续性的法律。进而帮助政府缓解减排压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