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潜藏于民族集体意识中的家族情结和转型期时代语境决定了家族故事是“统一样态的 ,重复发生的”。现代家族故事的生成机制与叙述者的设置、叙事动力的输入密切相关 ,“他者”因素强行进入家族空间 ,为家族故事的生成提供了叙事动力 ,并激发了家族人物的叙事势能 ,势能的碰撞构成三种基本冲突 ,冲突的结果是“他者”因素的容纳者取得了优胜。  相似文献   

2.
台湾政治“解严”后所形成的多元文化语境使得文学表述及叙事的多样性成为可能,家族书写也以自身的叙事样貌展现了台湾社会文化观念的变迁及文学典律生成与发展的形态。通过分析具体作品,可以发现“解严”后台湾家族书写在讲述家族故事的角度和方式上有其自身的特征,将言说家族的方式放置在文学语境与文化观念的变迁之中考察,则可从更深层面探讨再现家族的意义、叙事价值及家族书写在台湾文化语境中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3.
节奏是自然、 社会、 个人活动的规律。 抒情文体有韵律节奏, 叙事文体也有节奏。 叙事节奏就 是叙事中动作或情节布局的规律。 叙事的发生学, 是对人类动作的模仿。 在进行实践行动的身体的 “臣服和 静止” “解放和自由” “矛盾和冲突” 三种状态中, 矛盾冲突才是情节发展的基本动力。 细节、 情节和故事 在叙事中都属于动作范畴, 差别在于持续时间的长短。 动作短到没有完整实践意义, 就是细节; 动作长到产 生完整意义系统, 就是故事; 情节则介于两者之间。 情节 “突转” 密度越大, 越趋向于一种新闻文体或通 俗类型文学, 其感官刺激强度也越大, 叙事速度也越快, 充满动感。 反之, 情节密度越小, 越趋向于诗歌或 抒情散文, 叙事耽搁和延宕在中途, 其叙事速度缓慢而沉稳, 优雅而散淡。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家族》是张炜通过对曲、宁两个家族的命运遭际的表现而建构自身的道德乌托邦理想的一部作品。构成《家族》中心冲突的乃是张炜依据自身的道德乌托邦理想为标准而划分出来的、呈现为两种不同生存状态的人类群体,这两类“人”之间的矛盾对立从整体上支撑起了《家族》的基本叙事结构,并形成了推动故事运行的基本叙事动力。虽然张炜的这种道德乌托邦理想从本质上可以划归必然要在现实中失败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但在人的精神建构层面上,在人类文化的传承层面上,张炜的思想实际上是非常深刻并极具现实意义的。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认为《家族》是当前长篇小说热潮中一部具备了独立品格的佳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当今西方叙事学理论,从叙述者与作者、受述者、故事、人物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两大语体短篇小说在叙事模式上的差异及其成因。文言短篇小说的叙述者通常以“史官”的姿态代表作者潜入到故事之中进行体验叙事,他为了使故事耐“读”,往往以简明扼要之笔将故事显示出来。而白话短篇小说的叙述者则通常以“说话人”的姿态代理作者对故事作热情地讲述,他往往以“慢慢道来”的策略使故事耐“听”。前者需要玩味咀嚼式解读,后者呼唤走马观花式赏读。两种叙事模式的形成分别缘于精英文化背景和大众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6.
如果以谣言“风候”为中心,基于在传播中具有近似的心理情态和功能,谣言、流言、当代传说与传统的传说可以被看成是相互关联的一个“谣言叙事家族”。在这些口头话语体裁的发展过程中,记忆、归因、添加和重复这些重要的心理机制在这个叙事家族中依次发生。而当它们所陈述的威胁在人们视野中逐渐清晰之后,这些口语体裁包含的叙事新奇性也就不再令人感兴趣,大部分谣言、流言会消失,有少部分会演变成为传说或当代传说这样的“好故事”。它们不但符合谣言传播的心理规律,而且也遵循了民间叙事律,最终反复流传。  相似文献   

7.
社会性别叙事是一种叙事方法。它从社会性别角度讲述女人和男人的故事,为电影叙事提供了新的视角。传统影片讲述妇女的故事,通常局限在妇女的个人遭遇和她们的身体。社会性别叙事改变了这种局限,它不仅讲述妇女的故事,还把它的叙事指向给弱势妇女造成伤害的社会性别机制。《安东尼娅家族》的叙事解构了传统的社会性别机制,重新想象妇女的身份,由此引发了一场在男权社会环境中的社会性别革命。  相似文献   

8.
家族小说的叙事话语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密码。家族小说的叙事机制和主题建构相当程度上与文本话语系统的参与密切相关。参与家族文本叙述的话语模式主要有西式话语、政治话语和古典家族话语。现代家族故事就是一场话语之争,是西式话语、政治话语解构古典家族话语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9.
老舍结合其个人文学创作实践体验,对文学形式问题一直较为重视,他甚至把作家的写作风格(老舍称之为文调)上升到文学的本质属性的高度来认识。老舍从“人与事相互为用”的诗学观念出发。其笔下的人物形象在人与事的相互规定之中,往往表现出多构性的性格,角色的多构性和人物性格的多构性使老舍小说在叙事上具备丰富的故事生成的功能。其叙事作品顺着人物关系而曲折,沿着人物心理活动而展开,随着人物的性格发展与情感变化而推进,表现出“根状”的叙事框架结构。在小说叙事中,流露出集中表现矛盾冲突为主要叙事内容、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以人物对话推进叙事动作的部分特征,这种处理方法使老舍的小说在表现手法上产生明显的戏剧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欧·亨利的小说通常以其“意外的结局”为人津津乐道,事实上,他在《重新做人》一文中巧妙运用了空间叙事.在客观空间和心理空间的交叠与冲突中,故事情节合理推进,人物性格自然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表现形式,增强了故事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在关羽故事的传承变异过程中,秉烛达旦和关斩貂蝉为不见于元明文人叙事文本,而屡见于民间叙事文本的两个故事。通过对这两个故事的分析可知,民间叙事叙写的目的是为突出关羽坐怀不乱、不好女色的形象,其背后体现了民间叙事英雄不好色的民间观念和感性精神,同时也反观了文人叙事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2.
古代蒙古文学史上一直未能确定翻译底本的小说《娜仁格日勒的故事》就是明代戏曲《葵花记》完整的蒙古文译本。《葵花记》蒙古文译本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并产生了很多口头故事。这些口头故事中,蒙古族民众基于本民族的民间文学传统,运用蒙古民间故事的传统母题和结构重新编织娜仁格日勒的口头故事的时候,不仅在故事情节上推旧出新,而且按照本民族的审美情趣,对原来戏曲故事的叙事主题和"割骨疗亲"、秀才赶考等题材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文化过滤。笔者还通过本文的具体研究提出,民间文学也可以为古典文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旁证。  相似文献   

13.
传统"英雄杀嫂"故事多借助英雄在"酒与色"、"江湖与家庭"、"兄弟与妇人"等多元选项中做出既合乎江湖规则又合乎伦理道德的选择,以确立英雄在江湖中的地位,为此,作品往往以丑化妇人,杀死妇人作为叙事策略。金庸在借用这一故事类型的同时,也必然地沿袭了故事所传达的主题,这是作者无法自主的。金庸对这一传统母题的创造性改造主要表现在叙事时空的安排上。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原型现象,“二女+男”模式的发生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文学,是一个频繁演绎的叙事母题。在现代文学中,“五四”以来作家们对“家”的审视和对妇女解放的关注使这一原型得以不断传承和“瞬间再现”,并赋予了现代人的精神体验,使其在情感心理和叙事结构层面被复现整合。  相似文献   

15.
电视策划要做"正确的"事,不要"正确地"做事,电视节目的核心竞争力是电视叙事的能力,电视叙事就是讲故事.它存在两个核心的问题,即讲"好故事"与"讲好"故事.讲"好故事"的关键是寻找核心句子,"讲好"故事的关键是发现基本语法.  相似文献   

16.
论90年代的家族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家族小说表现历史变迁与文化沧桑,构成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呼应世界文学的特殊景观.其一显示出对民族现代转型的精神关注乃至历史主义的自信;其二借家族叙事呈示历史寓言,体现当代作家退回内心的忧思;也出现了某种"衰败历史的形式".20世纪的中国文学从家族母题切入五四的时代主题,90年代家族小说更注意发挥家族叙事的自由空间,表现民族及人类的生存特点.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分析与叙事学分析一般无实质性交叉.互文性理论强调的是文本意义取决于同其他文本之间的阐释关系,但从叙事学角度看,这种阐释关系只有通过特定文本的内在形式结构才能够具体实现.川端康成《雪国》中驹子弹琴的情节为此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由于小说通过焦点人物岛村主观视角的叙事是“不可靠叙事”,作为文化符号的驹子所弹曲目,在不可靠的“假故事”和在“假故事”掩盖之下的潜故事中,其含义大相径庭.此典型样本的细节分析,可以视为对互文性关系的叙事学解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了《法国中尉的女人》小说和电影的故事层,并以此为基础比较分析了小说叙事和电影叙事在叙述方式上的区别:小说和电影分别采用不同身份的叙述人——叙述人"我"和叙述人"它—他"提供的叙事视角,对传统叙述人进行了不同角度、深度的反思,各显自身叙事媒介的优长。通过比较,笔者认为成功的电影改编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审视传统叙述人乃至传统叙事的新的媒介视角。  相似文献   

19.
新闻特稿借鉴了小说的故事形式 ,两者同属广义的叙事作品范畴。特稿作为新闻的真实性与小说作为文学的虚构性 ,造成了两种体裁的叙事主体在叙事活动中权利大小程度的差异 ,其结果表现为 :新闻特稿中叙事主体与叙事文本实现了最大程度的统一 ;小说中叙事主体与叙事文本并非总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