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选取2010年-2020年我国67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探究净稳定资金比率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净稳定资金比率的提高能显著地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该结果在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与股份制商行和地方城商行相比,净稳定资金比率对大型商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能力最强。第二,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净稳定资金比率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存在资产期限结构和负债期限结构的中介效应。第三,动态面板门槛检验表明,当资本充足率为门槛变量时,净稳定资金比率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当信贷投放为门槛变量时,净稳定资金比率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影响。据此,监管当局应加强对净稳定资金比率的监管,使其更好地发挥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资本监管对降低银行风险、提高银行长期盈利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选取2013—2019年165家中国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对资本监管、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与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份推移,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变化较为平缓,利润效率波动幅度较大,利润创造能力普遍低于成本控制能力;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的资本监管,可以促使资本充足的商业银行有效增加资本水平、降低风险承担,促进其稳健经营,但对资本不充足的部分小型银行在短期内影响不显著;商业银行适度增加风险承担有利于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提升,银行效率提升又使得其有意愿进一步加强风险承担,在资本监管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与效率存在相互影响的机制;银行规模、资产收益率和GDP增长率等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和效率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等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金融监管尤其是银行资本充足监管的全面反思。采集中国银行业主体的16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应用联立方程模型,对资本强制约束下的资本与系统风险贡献度进行研究,结论表明:资本充足监管对银行系统风险贡献度有一定的正向作用;而杠杆率监管对其无显著影响。此外,四大国有银行的分析结果提醒银行业监管者应密切关注居于主导地位银行的资本和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等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金融监管尤其是银行资本充足监管的全面反思。采集中国银行业主体的16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应用联立方程模型,对资本强制约束下的资本与系统风险贡献度进行研究,结论表明:资本充足监管对银行系统风险贡献度有一定的正向作用;而杠杆率监管对其无显著影响。此外,四大国有银行的分析结果提醒银行业监管者应密切关注居于主导地位银行的资本和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4—2018年21家农商银行的微观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农商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农商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差异显著,银行层面变量对农商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差异显著,宏观经济层面变量对农商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差异显著。据此,提出优化货币政策工具、健全宏观监管体系、提升风险监管能力等对策,以有效控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维护宏观金融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当前度量银行机构系统性风险贡献测度的CoVaR方法,运用分位数回归技术,对中国14家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价值和风险溢出价值进行了测算。实证结果表明:大银行的风险贡献系数大,负外部性就大;小银行的风险贡献系数小,负外部性就小;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价值较大,小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价值较小。一般来说,规模大的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价值较大。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交通银行可以列为中国金融系统的重要性银行,应重点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在中国的存在性和有效性,通过运用中国33家商业银行2001至2010年的年度数据对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用银行脆弱性衡量的银行风险与以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衡量的货币政策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最为显著。表明货币政策传导的风险承担渠道在中国存在,监管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同时加强银行风险行为监管。  相似文献   

8.
持续银行监管,是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是监管当局在某段时期内对银行机构某类潜在或显现的突出风险点、或对引致较大风险的某一违规事件进行持续跟踪、分析、监控和纠正的过程。当前,我国持续银行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银行信用风险、内控管理风险、高级管理人员风险的监控及构建提高透明度机制的相关举措。加强持续银行监管,必须健全银行监管法规体系,完善银行监管手段。  相似文献   

9.
作为企业,银行必须认真对待风险,实现价值最大化;同时,作为特殊企业,外部监管是确保其稳健经营的重要手段。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在博弈过程中,必须在监管目标的指导下,建立战略监管关系,才可以有效地防止监管腐败、提高监管效率,确保银行体系的稳定发展。对于我国银行业来说,构建战略监管关系,并在此框架下对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再造是当前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本文从银行监管的发展、战略监管关系的内涵与构建、战略监管关系下的银行内部监管意识的建立、银行治理结构的完善与风险管理体系再造等方面展开战略监管关系构建和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10.
将基于SFA法测度出来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与以托宾Q近似度量出的银行特许经营权价值进行回归分析,探讨银行X-效率对银行价值的影响。研究样本为2005—2012年国内15家上市银行的数据。研究发现银行效率与银行特许经营权价值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未来银行发展方向必将是通过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来提高自身效率,保持甚至提高自身的特许经营权价值,从而获得高收益。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A股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2005—2013年的财务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商业银行会计政策、财务政策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银行的管理者可能利用会计政策(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和财务政策(股利变化)来操控资本充足率;当管理者需要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时,会提高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同时,分配股利虽然会消耗部分利润,但能给企业带来更多资本;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和股利变化对于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具有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2.
存款保险制度不仅会产生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微观经济问题,而且会对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宏观经济问题产生影响。本文以家庭、企业和银行三大微观经济主体建立四市场(存款市场、贷款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国债市场)的理论均衡模型,分析了在存款保险制度下国有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在存款保险制度框架下国有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敏感性明显要低于非国有银行,国有银行将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增加了央行货币政策预期目标实现的难度。  相似文献   

13.
试论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6月,央行宣布同时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下限,7月进一步扩大了贷款利率的浮动下限,这表明我国利率市场化已进入实质性推动阶段。利率市场化会导致存贷利差收窄,挑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迫使银行改变原有运营模式,加快综合经营发展步伐。结合我国银行业近年来综合经营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非银行金融行业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商业银行开展综合经营对其化解利率市场化冲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0—2013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 使用Driscoll和Kraay(1998)的方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检验, 并且考虑银行之间可能存在空间截面自相关问题, 实证结果显示:经济周期缺口系数显著为正, 商业银行规模系数显著为负, 贷款损失拨备系数为负但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存在一定的逆周期性;商业银行“太大而不能倒”理论不适用于中国现实情况;贷款损失拨备计提不仅基于利润理论, 也会受到成本费用理论的影响, 这两个理论之间的权衡造成贷款损失拨备系数并不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15.
以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选取14家上市商业银行3年的指标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和排序。基于因子分析的结果,对影响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07—2009年,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高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逐渐上升,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先上升后下降,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资本市场与银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银行优质客户的不断减少迫使银行寻找提升效率的新途径。受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各机构分工与协作共同完成资产证券化的启示,把分工与协作延伸至银行间接融资的价值链,或许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的效率。沿着银行间接融资内在的价值链重新设定其功能,使其成为该价值链上最有战略优势的一个环节,先把其解构成一个单一功能银行。单一功能的银行是各种形式的控股公司的基础。单一功能的银行是否组成某种形式的联合体,甚至全能银行,取决于企业相对于市场的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大数据引发的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深入探讨商业银行严控小微企业贷款的主要原因及其发展态势,并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小微企业风险管控模式,继而提出了商业银行管控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路径选择。研究结果显示:依托网上电子银行建设、贷款审查机制创新、投贷联动类业务发展等新举措,商业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时能实现低成本、低风险、高收益;借助大数据,商业银行整合小微企业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条件已经具备,信贷风险完全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发展消费信贷启动消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海南省由于银行运作机制有缺陷、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不良资产居高不下、消费收入增长减缓、预期支出增加及宏观环境等问题的制约,其消费信贷发展缓慢.为此,政府应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银行要积极推进消费信贷,并营造其良好的环境,消费信贷就能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9.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性和稳健性的重要指标,资本充足率监管已经成为各国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应用计量模型对我国15家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管制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资本充足率与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但与不良贷款率的负相关性并不显著,说明管制在降低银行风险方面的有效性不足。建议实行弹性资本充足率监管,完善银行业的信息披露制度,探索将外部监管转化为内部约束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居高不下,面临风险凸现。本文从银行会计角度分析引发银行经营风险的原因,探讨防范与抵御银行风险的对策措施,便于完善与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