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改革开放以来,闽台两地各项交流不断加强,教育交流更显示出勃勃生机.为适应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福建率先与台湾开展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工作,开创了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新领域.同时,随着闽台旅游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本文就闽台教育合作和闽台旅游发展的现状,提出了闽台合作培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0-2009年中国森林旅游的统计数据分析表明,中国森林公园的数量和面积年增加了153个和74.3万hm^2,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森林公园数量多且平均规模较大。森林公园的旅游直接收入年均增长34.7%,上海、浙江、江苏森林公园单位面积收入水平最高。森林公园游客接待增长迅速,年均增长18.6%,但海外游客仅占2.5%。因此,发展中国森林旅游必须发挥中西部与东北的国有林区资源优势,重视森林资源的生态服务与旅游价值,加强长三角地区森林公园景区保护与环境管理,积极引导国外游客和东部地区游客向中西部地区流动。  相似文献   

3.
闽台入境旅游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闽台两地入境旅游特征的比较,结果表明:闽台入境旅游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台湾入境旅游总体规模大于福建,台湾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游客人均消费水平也远高于福建。但两者旅游密度均较低。台湾地区入境的外国客源市场发展水平较高,而华侨市场开发水平较低。闽台入境的外国客源市场集中度均较高,入境外国游客均以亚洲为主,日本和美国均是最重要的客源国。近年来闽台旅游互动有了重大突破,但闽台间双向旅游客流差异悬殊,以台湾游客赴闽旅游为主。在两岸"三通"实现背景下,闽台两地应进行旅游合作,构建以闽台为核心的"海峡旅游区",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4.
认为旅游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基础和内容。分析了闽台旅游安全管理合作的背景与意义,比较了闽台旅游安全管理合作的环境。结合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和旅游安全管理体系,提出构建"闽台旅游行业协会联盟"等6个安全管理合作平台与建立"闽台旅游安全制度交流"等8个机制。  相似文献   

5.
把江西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休闲旅游的后花园、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是江西省委近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笔者以依托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进而建设"后花园"的独特视角,首先论述了发展森林旅游的客观必然性,进而阐明了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后花园"三者之间发展建设的内在联系,并就如何把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后花园"、发展旅游阳光产业提出了清晰而又具操作性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国际旅游岛建设是建设美丽海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对优化林业产业结构、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森林资源保护意识薄弱、采伐管理制度不完善、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缺位等问题,海南省的森林经营应当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将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分类经营管理目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着力开发民族村寨特色森林旅游,以带动林业经济转型,实现海南绿色崛起。  相似文献   

7.
通过收集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地旅游市场发展的相关数据和旅游资料,对闽台两地近十年来外国旅游市场发展的总体规模与结构变化、主要客源国发展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闽台两地在外国旅游市场发展方面既有相似的一面,又存在较大的差异,闽台两地针对外国旅游市场在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旅游市场共建、旅游节庆开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8.
福建森林文化旅游资源分析及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文化是以森林为背景的文化现象,森林文化旅游资源是指人们在认识和利用森林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并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总和。福建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森林文化旅游资源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形态多样。福建省森林景观文化、森林民俗文化、树文化、花文化、茶文化、竹文化、古树名木文化、风水林文化等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福建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客家文化、闽台文化、畲族文化和森林文化相互融合、交相辉映。森林文化旅游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现今遗存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精华,需要人类倍加呵护,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特色战略、品牌战略和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9.
SSM(偏离-份额分析法)是考察区域经济结构极其重要的一种方法,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收入是相关部门制定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了更好地促进森林公园区域生态保护与旅游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在2004-2010年几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基础上,采用SSM分析法,解析江西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收入结构总体变化特征,提出优化其产业经营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246位闽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参考新生态范式量表设计赴台大学生和台湾地区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旅游行为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两岸大学生在环境意识和旅游行为的特征,为研究海峡两岸游客的意识与行为提供借鉴,为两岸旅游环境教育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台湾地区大学生的环境意识与旅游行为得分都略高于福建赴台大学生,但差距不明显。在性别、常住地、收支等因素的影响下,闽台大学生在环境意识、旅游行为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海峡两岸蕴藏着丰富的玄武岩资源,福建将之应用于建筑材料,台湾则进行艺术开发,反思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启示我们要改变思路,加大对玄武岩雕刻艺术的开发与应用。从玄武岩雕饰艺术历史溯源入手,对玄武岩的材质特征、价值内涵、施艺理念进行探讨和归纳,挖掘其中蕴含的典型特征,从奇石雕饰应用角度,思考其艺术美之根源,寻求符合石质特征的表现方式,以期利用独有神韵续写闽台奇石雕刻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与福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一致,相互促进。在论证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新农村建设优势所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闽台农业合作对福建新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深化闽台农业合作,推动福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选择,旨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利契机下实现福建新农村建设和闽台农业合作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3.
认为农村人力资源是农村区域内具有劳动能力、能够实现价值创造的劳动力总和,其开发是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基础性工程,是闽台农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了闽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比较分析闽台农村人力资源合作开发的环境等,认为要实现闽台人力资源合作开发的可持续性必须建立长效的开发合作机制,并着重立足福建提出科学选人、正确用人、平台育人和制度留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闽台入境旅游发展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虽然福建省的土地面积和人口数均大于台湾地区,但历年接待的入境旅游人数却明显少于台湾,只是差距正在不断缩小。目前,闽台国际入境旅游客源国分别以美国和日本居首位。虽然历年入境旅游收入福建省远低于台湾地区,但其占GDP的比重二者渐趋一致。闽台入境旅游发展的时空差异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台湾入境旅游发展较早,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具有重要影响;两地旅游发展政策和经济发展轨迹不同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阐述闽台茶业合作的基础及新形势下两地茶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本文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下建设闽台茶叶共同市场的构想。闽台茶叶共同市场建设要坚持与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紧密相连,以科技、文化为切入点,实施项目带动,提倡和谐与健康的理念,注重循序渐进。闽台茶叶共同市场建设是系统工程,必须通过乌龙茶消费市场体系、区域核心市场体系、品牌支撑体系和利益共享体系等整体建设实现。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暴露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深层次的问题给进一步推动后勤社会化改革带来了诸多困惑和阻力。比较分析了闽台两地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指出台湾的高校校务管理服务水平国际视野较宽,其科学化民主化程度较高,福建高校后勤改革可借鉴其先进经验,探索高校后勤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祖国大陆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发展概况,重点介绍了福建省台湾农民创业园及其对闽台农业合作和福建现代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针对目前台湾农民创业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发展对策,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闽台茶叶共同市场的构想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构建“两岸共同市场”和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背景出发,分析了闽台两地茶叶市场的现状,论述了建立闽台茶叶共同市场的原则、体系、机制、目标等,进而提出建立闽台茶叶共同市场的对策。研究表明,只有在政策上给予适度的自主,制度上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技术上持续地创新,以及产业上的升级优化,才能确保闽台茶叶共同市场功能的发挥与实现,促进闽台两地茶叶产业的互动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下,以农业技术进步为切入点,在对福建与台湾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产出率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寻闽台农业技术进步类型的转变,对比闽台农业技术进步的阶段性差异,提出了推进福建农业发展的技术路径选择:(1)从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两方面共同推动福建农业实质性的技术进步;(2)强化技术成果与农业产业链的融合,实现技术应用领域的纵向延伸;(3)依靠综合性技术进步模式,横向上拓展福建农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