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实施分税制以来,新疆地方财政收支的缺口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分税制财政体制使新疆上划中央税收加速增长、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和资源优势尚未实现转化。因此,在未来财政收支运行中,应充分预计财政体制变革、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需求,以及各种减收因素对财政收支的影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是地方财政应当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分税制是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来源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是国际通行的处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规范体制,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必然选择.本文对我国现行的分税制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地方财税工作的挑战与出路叶宝珠以明确划分税种、中央集中增量为主要特征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已在全国推广实行。分税制下地方财政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加强财源建设的要求也更加迫切。正确地把握、分析新形势并相应地采取措施加强财源建设,是当前地方财政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新财税体制下的地方经济发展湖北省枝江县县长王道本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是中央加强宏观调控,调动地方理财聚财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分税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分税、分权、分征、分管,财政与事权实行真正的统一。如何适应分税制改革,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地方财政实力,...  相似文献   

5.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分税制财政体制在运行中表现出了一系列的积极效应。同时,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困难以及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日益扩大也暴露出了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本文对分税制财政体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财政分权是政府管理促进效率与公平的基本思路,分税制改革立足于实现中央与地方财权合理分配,是财政分权的重要举措。但是实施二十年以来,出现了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缺位与不足等问题。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其改革确立的县级财政负责的财政供给体制使之与分税制改革紧密相关,也就使得分税制改革带来的地方财政问题彰显在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上,给农村义务教育带来了可及性、效率与公平等方面的众多问题。更优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需要一个不断发展与改进的、更有保障的财政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了三次大的财政改革:一是分税制改革,二是以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为主要目标的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三是财政管理改革。这些改革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财政工作实践的重大突破。 分税制改革是我国财政改革迈出的第一步,规范了中央与地方的财  相似文献   

8.
随着财政体制分税制改革的深化,税收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这对贯彻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不合理产业结构、抑制投资的盲目性和冲动性,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它还逐步理顺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调动了省、市、县、乡各级财政当家理财的主动性和增收节支的积极  相似文献   

9.
分税制使我国财政管理体制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对发挥财政的经济管理职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分税制的运行加速了地方政府的规模扩张,加剧了地方的财政困难,成为加重我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制度因素。政府应通过规避分税制所引致的问题,重新厘定中央政府角色、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科学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做好政府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分税制。  相似文献   

10.
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财政理论更新不及时、分税制体制又仓促出台,目前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有些事务尚未明确界定,有些在文件上虽已明确但在执行中相互推诿,这种状况严重阻碍财政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本文主张以政府职能分工标准和公共物品层次性标准为理论依据,首先界定政府事务与非政府事务的范围,然后再明确中央与地方各自承办的事务和中央承办地方出资或地方承办中央出资的事务。论文还就实现这一构想的途径和措施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土地财政的形成既与我国的财政体制和税收结构有关,也与中央政府的目标变化以及地方政府的目标构成密切相关。本文使用博弈论方法分析各个利益主体的收益函数与战略选择,揭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形成的内在机理与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当中央政府倾向于社会公平而选择集权时容易形成土地财政;当中央政府选择分权时使得地方政府获得较强的激励去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则不会形成土地财政;同时,地方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博弈取决于地方政府官员的选择。本文的建议是:(1)改善分税制的制度设计;(2)加大地方政府违规征地处罚力度;(3)改革传统干部GDP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2.
姚建东 《南都学坛》2007,27(3):117-118
我国地方政府在层级结构中存在着层级过多过乱、划分没有固定的标准、随意性大、权力导向过于集中等问题;当前地方政府在类型结构中存在地方政府类型与法律规定不一致、设置多沿袭历史传统、缺乏科学设计成分、多考虑政治与行政需要,而没有考虑到经济的需要等问题。地方政府体制结构改革的基本路径有:逐步精简地方政府层次、采取“虚省实地”和“撤镇强县”;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理顺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唐朝前期实行统收统支的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体制,地方政府完全没有财政收支自主权,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监督主要是派遣御史台官员、监察使臣、以他官摄御史出巡进行事后监督。由于财政监督的法制依据比较健全,地方官员的财政违法行为较为少见。肃、代时期,财权严重下移,中央对地方政府的常规财政监督陷于瘫痪。其后唐朝以实行两税法为契机,建立中央与地方划分收支、定额管理的财政管理体制,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监督依据、监督执行主体、监督范围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府际关系是各级政府间的互动关系,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地方各级政府间的纵向关系,以及同级地方政府间、没有隶属关系的不同级别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关系。纵向府际关系较多地体现各层级政府间的权力关系和财政关系,横向府际关系较多地体现经济利益关系,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横向府际关系表现为竞争、合作和冲突的形式。另外,不论是分析纵向府际关系,还是分析横向府际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基于此,对我国府际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分析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府际事权的划分、府际财权的分配、地方政府间竞争、地方政府间合作五个方面进行。对于问题的分析是从法制的视角进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将从府际关系法制化的角度来考虑。  相似文献   

15.
论中央调控下的地方政府间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前,中央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阻隔了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关系.改革开放后,中央通过专项政策促进地方政府间合作,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维护地方政府间合作秩序,并通过人事变动为地方政府间合作创造条件.但是中央通过政策、法规、人事调整等方式调控地方政府间关系存在不足.从战略高度统一规划,利用政治动机和经济利益双重驱动,加强中央仲裁地方政府间争议的能力,避免频繁的人事变动是地方政府间合作持续、稳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的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团,在“经济人”假设中总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权力的稀缺性和利益性,利益集团追逐利益的本性,使地方政府与利益集团天生就构成一种联盟关系。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团三者博弈关系中,中央政府在政策贯彻的执行力度上的强硬程度,影响着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团联盟关系的“牢固”与否。地方政府与利益集团并非是天然的联盟关系,地方政府往往占据主动权,在不同因素作用下两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是一种脆弱的、缺乏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美国地方公债管理与我国地方政府举债预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举债权是分税制财政体制中地方政府财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我国地方政府举债权,既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必然方向,也是解决地方政府财政困难的必然选择,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美国地方公债信用管理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使我们可以在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设计、举债之法律与政策规范及举债的监管等方面来预研我国地方政府举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公共产品供给上呈现出总量不足、城乡倒倾斜供给、供给低效、全国性和地方性公共产品供给严重错位的矛盾现状.造成这一矛盾既有转型期需求增加的原因.还有政府职能失衡原因,但更为关键的是财政政策不完善的原因.地方政府财力不足、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应、预算软约束、财政支出不规范等财政制度的不合理导致了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不能得到平衡.应在政府职能转型的背景下实现双元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型,财政支出结构方面.应从完善转移支付法律制度、对预算外资金进行优化管理、加强预算监督法律制度进行调整;财政收入结构方面,应从重新配置中央:和地方税权、全面优化税制结构、增强收入与支出的匹配性进行法律调整.  相似文献   

19.
南宋商税违法征收现象盛行,主要表现为地方官府私自设置征税机构,额外增置征税官吏,巧立名目盘剥商旅,以及将商税课额摊派给百姓承担。它不仅反映了南宋基层政权的吏治腐败,也彰显了南宋中央在处理此类问题时的自利倾向,反映了南宋财政体制上的过度集权所造成的中央与地方在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20.
过渡时期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纵向博弈及其经济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渐进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通过向地方行政性分权战略,形成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主体格局,造就了地方政府独立的经济利益。中央与地方之间不再是简单的行政隶属关系,而是带有相当程度的对等博弈主体角色。地方政府业已成为具有独立利益和目标取向的经济主体,地方与中央的利益博弈不仅对经济资源在二者间的分配产生决定性影响,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增长格局和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间接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