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以中国古代故事角色设计的应用研究为主要研究内容,简述了中国式造型元素在角色设计中的运用,并选取中国古代传说故事角色进行设计,以传播中国经典文化为主要目的,以此归纳中国古代故事角色设计应用策略及价值。  相似文献   

2.
角色是动画片演绎故事的核心和灵魂。角色的艺术造型必须依据剧本的要求进行勾勒,采取美术造型设计方法,使所塑造的角色成为能产生肢体语言、表现生命活力的具象模型。动画片《拨浪鼓语音乐园》角色造型采取漫画与写实的风格,角色形象反差大,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符号、民族特色与时尚元素的巧妙结合,角色特征鲜明而突出。  相似文献   

3.
宋健 《南都学坛》2002,22(4):38-47
“情”与“幻”是《红楼梦》和曹雪芹美学思想中的两个最为重要的观念。在这两个观念中包含了十分丰富的人生、哲学、思想、艺术内涵。因情而幻,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特有标识;借幻言情,则是《红楼梦》独具的艺术特色。曹雪芹对“情”“幻”辩证关系的理解,丰富了古代小说艺术理论宝库;并且通过其艺术实践,将真实性寓于奇幻性、神秘性之中,使《红楼梦》展示了“空灵”与“坐实”、“虚幻”与“真情”完美结合、相得益彰的艺术奇观。  相似文献   

4.
略论中国古代传统服饰图案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图案装饰艺术是构成古代灿烂的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共具有四个艺术特征:一、服饰图案题材丰富多样;二、服饰图案造型具有“写意”性;三、服饰图案纹样具有“标识”性;四、服饰图案构成具有“寓意”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山西大同地区石狮遗存众多,这些石狮虽然是古代建筑的附属品,然而极具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其艺术风格有着北方的粗犷与朴实之气。本文试从造型、材质以及装饰特征三个方面,对极具大同地区古代石狮造型特征的文瀛湖石狮和法华寺石狮进行较为细致的艺术特征解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艺术是“线的艺术”,与西方艺术相比,具有典型的意义。可以说,“线”性特征是中国古代艺术最大的形式特征。“线”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具有多重审美特性,本文从情感性、装饰性、时间性、时代性、民族性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具体的考察,认为正是这些审美特征使中国古代艺术之“线”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四川皮影造型的审美性特征植根于四川浓郁的地域性文化氛围中,川剧是其模仿借鉴的最直接的范本。四川皮影吸纳川剧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分类,在不同角色头茬造型方面大量吸收川剧脸谱以色彩、线条、图案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又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造,形成了独有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8.
徽剧是一门古老的剧种,徽剧的故事曲目、脸谱元素、服饰道具以及戏曲动作等元素为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角色资源.根据徽剧艺术元素进行动画艺术语言改编,重新整理和提炼徼剧经典角色造型,研究当下受众群体的审美观念,把徽剧中具有影响力的角色形象移植到动画角色设计中,借助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创造出具有浓郁民族风、文化品位高、造型独特的动画角色设计,对加快建设创新型文化强省、提高安徽动漫制作水平、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升安徽经济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舞蹈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与中国古代其他艺术一样,都属于"线的艺术".中国古代舞蹈腾蛟起凤般的动作,拧、曲、圆、倾的造型与细腰构成的舞姿,以修袖、长裾为特征的服饰,以及通于音乐和书法的节奏等方面都表现出线性意识和线性特性,其具有四个方面的审美特性,即流美、阴柔、飘逸、韵律.中国古代舞蹈线性特征的形成既与龙凤崇拜有关,又与中国古代的文化类型、民族心理、儒家哲学、男尊女卑的意识以及舞蹈的功用等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绘画艺术两方面分析中国古代艺术的抒情性特征,可以看出写意是中国艺术的核心,注重内心世界的表现是中国历代艺术审美观念的最大特点;书法创作要求把线条、内容、字体、造型、神采以及内在情感联系起来,传统文人画追求写意传神、追求神似;中国古代艺术的美学追求是在中国传统哲学、伦理思想的影响下,经过长期艺术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汉画中九头人面兽应为“开明兽”。汉画中的九头人面兽是汉代西王母崇拜在墓葬中的反映,是西王母神话的产物。作为艺术想象的产物,异常的外在形象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不符合常规的形象和其为西王母役畜的地位相称,在设构图计上显得自由随意,艺术风格上不同于商周时期青铜艺术的神秘狰狞,表现出汉代艺术的世俗化特征,对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人面兽身的镇墓兽产生了重大影响。“九首”为能力、智慧和不死的象征。“人首”是汉代人对人类自身能力肯定的必然产物。“虎身”是长期以来人类崇拜虎思想的孑遗。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抒情的国度,抒情的传统一直是中国一切艺术形式的本质特征,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文体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国的古典戏曲也深受这种传统的影响。中国古典戏曲的抒情表征主要表现在其源流与抒情传统的关系;情节设置的奇幻性和情感的真实性与自然美;曲词的抒情诗的意境;宾白的诗词化倾向及科介的舞蹈化的抒情等方面。本论文将试着从这几方面来探究中国古典戏曲的抒情表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艺术与设计内含深厚的“和”文化底蕴。文章从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书籍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服装设计、家具设计、雕塑艺术以及民间美术等各个艺术与设计领域分别阐述了“和”文化在其中的表现及作用,这对于提高现代艺术设计师的和谐文化素质,增强现代艺术设计作品的民族特色,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从理解“象征型意象”的概念着手 ,分析了“象征型意象”在中国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的成功范例 ,进而阐述了它们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然后结合工程实践 ,探讨了如何以“象征型意象”来沟通传统与现代 ,把“形”与“意”融为一体 ,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的新路  相似文献   

15.
关于古典诗歌的早期典范之作,《楚辞》所开创的“屈骚”美学传统足以影响漫长的中国文艺发展史。对此,后世文论家和文学家不断加以阐释。文章结合历代文学、艺术创作和理论观点,对《楚辞》所开创的美学传统进行追溯和分析,指出它以丰富的理性精神开启了诸如爱国主义、悲士不遇等多个艺术母题,又以其带有浓郁的楚地特色的浪漫幻想,开启了托物寄兴的先河。这些审美特质使其绽放出与中原儒家文化既相近又相反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16.
将中国现代戏剧电影文学放到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进行纵横交错的考察,可得出如是结论性意见:中国现代戏剧(话剧)文学和电影文学是孪生姊妹,同时诞生,同步发展,比肩走向成熟;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和电影文学是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组成部分,有着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一致的特点和规律,也有其自身发展的独具特点和规律;集中体现中国戏剧电影文学规律、特点的剧作同时也代表了中国戏剧电影文学的最杰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中国古代文学就是古代汉语的艺术,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性”与古代汉语的“诗性”之间具有深层的联系,但对于这一问题我们现在研究得还非常不够。把中国古代文学翻译成现代汉语作为一种文学行为里面包含着很深的对于语言“诗性”的误解。《关雎》的文学价值就存在于它具体的语言之中,改变其语言形态就是改变其文学性,所以《关雎》是不能翻译的。《关雎》的不能翻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关雎》可以作多种解读,而翻译实际上消解了《关雎》的复杂性、多义性以及开放性;第二,《关雎》在语言上的形式美没法翻译;第三,《关雎》的“意境”没法翻译。现实的把《关雎》翻译成现代汉语,在理论上经不起深入追问。翻译本质上是对原作的一种解读和欣赏,而不能替代原作。本文通过追问《关雎》为什么不能“今译”而追问中国古代文学的语言性。  相似文献   

18.
古筝是我国文化艺术传承的历史见证,也是传统艺术创新发展的成功范例。筝声筝情自有筝滋味,作为文化遗存的艺术表达样式,筝声之名可以通古达今,其本身就饱含着中国故事和历史情感的元素。在面对现代转型的当下,古筝艺术的魅力在于传播一直恪守着文化传承与音乐传统要素创新的发展方向。古筝这朵正在盛开的艺术奇葩,展现出现代筝家筝人注重艺术品位、创作艺术精品、谱写时代风貌的艺术情愫与浓郁情怀。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其影响力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从十九世纪开始,它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在近五百年的时间里,《西游记》长盛不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影响到全世界。《西游记》中除了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之外,还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包含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科学的渴望和追求。《西游记》中许多科学幻想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吴承恩是那个时代的科学和艺术巨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三十年(1978—2007):一个引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发表了数以百万计的研究作品,涵盖了"学术与政治"、"中国与西方"、"古典与现代"、"人文与社会"、"继受与原创"等多个方面。各类学术作品由于引证频度的不同,呈现了不同的影响层次。不同影响层次的学术作品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结构和总体变迁,集中体现为以下特点:政治作品影响地位突出,中西古典作品均影响微弱,现代人文学科作品影响力下降,现代社会科学作品的影响则在上升速度和范围广度方面都居于首位,其中尤其以继受西方现代社会科学作品最为显著,同时中国自身的社会科学研究也日益繁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上述特点为未来的中国学术发展奠定了基础,提出了问题和使命。同时学术史定量研究显示出的理论潜力和应用价值,也要求中国学者做出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