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问题与视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从一个历史事实提升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当代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的结果,本质上是对20世纪中国现代化运动的理性精神的反思。这就要求我们从历史主义的观点出发,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做中国现代化运动的理论和实践的整体,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中国近现代思想运动的视角,通过考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之间的关系,与中国其他哲学和社会思潮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多层次的内容和它作为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特征。这种考察将为我们思考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及当代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探讨了它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当代实现形式的观点,认为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实践的整体性、可持续性、人文性和实践过程的和谐共生性,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般方法的规律性学说和理论体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有着独特的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和世界观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从21世纪我国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汲取当代人类发展理论的优秀思想成果,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科学分析了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新情况,解答了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性纲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有着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水资源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指出水资源科学发展观是矛盾论的客观要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水资源科学发展观坚持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哲学思考世界角度的历史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思考世界是文明社会的产物,而人类哲学思考世界的第一个角度就是寻根。从哲学史看,古代哲学和中世纪哲学或从人之外的客观世界出发,或从人类自身出发思考客观世界。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角度思考客观世界,成为区别其它哲学的根本标志。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虽表现出了片面的深刻性,但仍没有超出唯心主义哲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理解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发展的基本经验,以及进入新世纪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其基本战略、基本目标、基本内容、基本要求进行深刻的哲学思考.就其内在包含的哲学底蕴进行了解读;论证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代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表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确立了生产劳动的实践观,揭示了现实的物质性本体,即实践,从而实现了对以往传统本体观的根本变革。马克思通过他的实践本体论揭示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活动的本质及其在历史和认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找到了实体世界和理念世界、物质本体和思想本体的现实基础和中介,真正突破和变革了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二元本体观念,把传统哲学的二元本体统一起来。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是建立在全球化实践基础之上的,在今天强调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有利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深化,同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于全球化的认识,有利于我们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认识后现代社会,回答后现代主义提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本文从哲学角度、政治经济学角度、社会历史发展角度理性地认识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富裕思想,并指出了其特点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思克主义哲学的新发展: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发展,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创新内核;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观的发展,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标准;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结构理论的发展,揭示了社会文化结构有序发展重要条件和依据,即是文化的先进性与落后性的矛盾及其运动.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光辉的新篇章。科学发展观研究报告的第一部分内容包括:“哥白尼革命”与科学发展问题的提出;马克思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元典——《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科学巨人开启了现代科学的大门,爱因斯坦的“四维空间”论赋予科学发展观以自然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的当代阐释。它把人放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强调人是社会的主体,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它并不是向西方人本主义的回复,与人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萧前教授认为: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赖以确立和发展、并使之具有无限生命力的基础,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一切非马克思主义区分开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赖以确立的哲学基础;振兴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理论联系实际;现在讲改革、创新,要在实践中摸索,要总结我们的实践经验;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体现.  相似文献   

14.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需要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随着时代发展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社会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任务的提出及其伟大实践,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发展。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坚持中国化传统,借鉴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各国的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文化成果,并且立足于当代中国实践的发展的条件下,实现自身的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发展的核心。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坚持全面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是我们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根本目的;是检验我党在新时代执政能力的标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高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雄伟气魄、政治家的高瞻远瞩,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站在时代前沿,以历史的眼光、世界的视野,从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高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论述.首先,从个人、社会、国家和人类四个层面,高度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理论价值、时代价值和实践价值;其次,从各个方面指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最后,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内在理路、基本原则和现实路径.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大飞跃、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深化和延伸,是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后党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树立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既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基本前提;确立执政为民的权力观,既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素质高低和贡献大小的综合尺度,也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根本保证;坚持求真务实的事业观,既是体现领导干部做事、创业、施政的价值取向,也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经济与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战斗力也就是它所具有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是建立在它所具有的实践性、革命性和开放性等基础之上的。今天,马克思主义面临许多新的战斗,例如,与教条主义、非马克思主义以及与自身分化与演化以及与宣传方式的新战斗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战斗力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运用,是正确认识阶级社会阶级阶层现象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内涵丰富、内容完整,是一个科学系统的方法论体系,对于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分析认识现阶段的阶级阶层问题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哲学观问题及其在哲学中的地位作出界定;从哲学观视角出发,对传统教科书所代表的哲学观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清理。在此基础上,依据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扼要地叙述了马克思哲学观的基本要点。作者认为,要发展马克思哲学,必须首先正本清源,在当前就是回到马克思所阐述的哲学观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