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日本侵略者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长达8年的侵华战争,使中国国民经济蒙受深重灾难.日寇先采用最野蛮、最残暴的手段对我国的工业、农业、金融等进行直接破坏;继而又大肆掠夺工农业物资,大量发行伪钞,给中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其潜在影响是难以估量的.用这段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在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二战中日本的掠夺在人员和科技方面,日本在战争期间借用巨额军费,培养了比战前多得多的工程技术人员。二战末期,由于战线过长,日本有很多十四五岁的娃娃兵和文科大学生、甚至文科教授被迫加入日军作战而被击毙,但日本数万工科大学生却未上战场而被保存下来。在经济方面,据日本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31年“9·18”,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14年间,通过直接抢劫和滥发伪钞,日本几乎榨干了包括日军未占领的新疆、重庆在内的全中国多年积累的财富。日本滥发军票,用一张废纸对日军占领区的中国人进行疯狂掠夺和金融诈骗。“9·18”之后,日本在中国东…  相似文献   

3.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日伪在关东军武力保护和政治操控下吞并引领中国东北民族经济的支柱金融机构"四行号"及其他银行,于当年6月设立伪满洲中央银行(文中简称伪满央行).在其存在的14年里,伪满央行经历了奠定基础、扩展活动、走向灭亡的三个阶段,且根据战争的推进和时局的变化,伪满央行的金融侵略活动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和殖民地性质.日本利用这一御用工具对东北进行疯狂掠夺,其所掠夺的资源用于战争,给中国东北的民族经济和人民造成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前,为配合对东北的经济扩张,日本以正金银行、朝鲜银行为主导,整合中小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建立了一套剥削、掠夺东北人民的金融体系。但其统一东北金融的野心并没有得逞,东北军政当局的抵制措施,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不惜铤而走险发动“九·一八”事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和梳理二战之后日本金融结构变迁的全部过程,旨在考察日本金融结构变迁的整体情况,分析并指出日本金融结构的特殊性以及对整个金融体系乃至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以间接金融为主,直接金融为辅"的金融发展战略对促进日本经济金融体系的完善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然而其转换的滞后性又为之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伏笔。此外,通过分析日本金融结构变迁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指出在加快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同时,也要加强和完善中国的金融监管,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可持续发展体制,从而推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大批的驻华军政机构日文档案留在了中国,其中有不少原是极秘级的。日本投降后曾焚毁了一些,但仍有不少留存了下来。北京图书馆收藏了一大批,由于编目、开放程度等种种原因,至今未能对外公开开放。笔者这些年整理这批档案,在其中发现了极秘级的“法币工作”卷,对于揭露日本在侵华战争时期对重庆政权的伪钞工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在此略述于下。日军入侵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后,强行发行军票,以为购买占领地物资的掠夺手段,当然会遭到占领地中国民众的抵制,在金融流通领域受到极大的限制。实际上国民党政…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日本对东北的资源财富掠夺,是其自近代以来对中国资源财富掠夺的一个缩影。而且,日本对中国东北的资源财富的掠夺无处不用其极。本文从“发行不兑换纸币的方式掠夺东北财富”;“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疯狂掠夺东北矿物资源”;“十四年疯狂掠夺破坏了东北自然生态”;“掠夺使东北人民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等四个方面,用大量翔实的史料论证日本是怎么样从中国东北掠夺资源和财富的。本文批驳了日本右翼认为日本给中国东北带来了现代化的荒谬观点,指出日本在东北的所有现代化设施,其本身都来源于中国人民的血汗,并且其目的亦是为了更好地从东北掠夺财富。  相似文献   

8.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 :跨国数据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 88个国家 1990 - 2005年间的面板数据 ,运用面板单位根与面板协整分析方法分别对全体国家样本、发达国家样本以及发展中国家样本的金融结构(银行和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 ,发达国家的银行和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相关关系 ,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非常小 ;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和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且银行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要大于股票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这与中国正处于转型经济向成熟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国情相吻合 ,即不能盲目实行赶超战略和模仿发达国家建设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 ,并对当前我国选择以银行为主导、股票市场发展为补充的金融结构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以来,华人拥有了人才、金融、社会三大资本优势,华裔经济在美国主流经济中已占有一席之地:(1)华人经济的产业不再囿于传统的制衣、餐饮等产业,新的企业不断增多(金融、房地产等),华裔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更快,21世纪产生了一大批令世人都刮目相看的高科技产业巨子;(2)区域上,华裔经济的中心已冲出美国各大城市的唐人街,向城市其他区域及郊区,甚至乡镇伸展。华裔经济的发展使华人在关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有的已涉入政界;同时华人移民经济的发展给中美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领域,同时也传播了中华文化,增进了中关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的货币侵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公开掠夺中国资财的同时,对中国实行货币侵略。在东北、华北日本实行的是元系通货政策,在华中、华南则主要发行军票及其变种货币“中储券”。本文就日本在中国实行的货币政策作一简单论述。一、在“九·一八”事变前,日本货币几乎独占了我国东北各市场,特别在南满铁路沿线及旅顺、大连一带,日本货币流通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时,由于奉票极度贬值,日本籍各银行随即大量发行纸币,流通到东北各地,加重了东北货币的混乱,控制了东北金融市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的中国现代史及日中关系史学界,一些人将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的中日战争称为15年战争,这个观点称15年战争观,即认为“九.一八”事变是中日战争的开端,中日战争是15年。15年战争观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多数日本学者肯定15年战争观,并以此为前提,论述了中日战争的性质,重点阐明了日本帝国主义是侵略者;对15年战争的称谓,也有人持有异议,其目的在于掩盖日本侵华罪行,为侵略战争辩护,从而否认日本对外侵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主体不同、原因不同、对应罪状不同,是战争赔偿与民间损害赔偿的主要区别。两者不容混为一谈。日本政府拒不谢罪与赔偿,不但违反了国际法也违反了《中日联合声明》,构成了新的国际不法行为。日本右翼势力日益猖獗,迫使受害者不得不拖着伤残老病之躯,东渡日本力挽狂澜再次“抗战”,他们的成败是中日两国能否世代友好下去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的华侨与中国共产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民族的抗战爆发了。海外华侨也勇敢地投入到保卫祖国的战斗之中,在经济上、物资上和道义上支援中国共产党这一抗日武装力量, 甚至直接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给日寇以决定性打击,捍卫了中华民族的独立,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志,而且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支援了盟国,粉碎了德、日法西斯的全球战略计划,从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西方国家银行全能化发展说明金融混业经营的供需因素变化,使银行有了扩张经营规模和范围的可能.目前,由于多重制度约束的存在,我国银行只适宜在边界的限制内推进金融机构工具复合与业务交叉,只有当银行最终演进到全能化经营的收益能够抵补并超过总体成本的上升时,全能化经营才真正有其可行性,金融混业经营呈现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入世必然对中国的银行、资本市场等金融领域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我国的银行业应积极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增强自身竞争力.金融服务业的开放不可能不影响资本市场,入世后中央政府必须慎重把握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资本市场开放的进程,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机制和规则,努力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7.
1931年11月4日至11月19日,代理黑龙江省政府主席马占山,率领黑龙江省爱国官兵,在江桥(今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江桥镇)奋起抗击日本军队的进攻,历经16天,毙伤日军1000多人。这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军队遭到的第一次重创。江桥抗战是中国军队第一次有组织、有准备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役,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促进和推动了抗日救亡高潮的到来,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江桥抗战理应作为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而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牵动着全民族的神经,国内各党派、各方面人士都在思考如何应对日本的侵略,张君劢作为中国国家领袖,提出按全体性战争的要求从民族本身之精神力和物质力两大方面进行备战;政党休战,举国一致,开展全民族抗战;反对妥协,树立信心,坚持持久战;结束党治,实行宪政,以救危亡等抗日主张,体现了其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对主流的国共抗战思想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略南京与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最高当局全力实施对华武力征服与战争恐怖威慑的殖民政策,以迫使中国军民与中国政府畏惧与屈服,达到以战迫和、实际是以战迫降之目的。但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持久抗战面前,日本当局的殖民政策从占领南京那一天就开始破产了。日本当局不得不陷入他们所极不情愿的对华长期战争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历史证明,南京之战与南京大屠杀,既是日本最高当局对华推行武力征服与恐怖威慑政策的最高峰,也是这政策走向失败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七.七”抗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起点,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中国抗日战场的开辟粉碎了日本妄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打乱了日本的战略步骤,延缓了东西方法西斯结盟的进程,促进了东亚国际格局向有利于反法西斯方向发展,动员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