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讨王国维自沉之谜,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分析了王国维的人生观念、生活经历以及时代背景。王国维自沉之原因在于:王国维认为天才越大,痛苦就越大,他的人生态度是悲观的,而对尘世的热情进一步导致了他异于常人的敏锐感受和强烈痛苦;他恪守着忠与义的人生信念,而家庭成员的过多离去使得他对死亡不再恐惧;时世的混乱与多变使得敏锐而忠义的王国维悲哀而无奈,他要保留自己的忠义与信念,更不愿意让别人侮辱他的忠义与信念,于是他选择了离去。  相似文献   

2.
刘震云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演变,从背离世俗的清高到融入世俗的无奈,最后到流于世俗的沉沦。刘震云勾勒出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精神滑坡、人格退化的发展趋势,并以此传达了他对知识分子本身弱点的批判和对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精神人格失落的思考与重建的呼唤。  相似文献   

3.
知识分子的心态思想是一个社会思想变迁的晴雨表。近代自觉觉人的知识分子阶层中普遍有一种从早年充满激情和理想,到晚年传统与保守的心态历程。看似矛盾的二元心态是近代知识分子在东西方两种文化夹缝中,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而显现出的在激进与保守间徘徊的两难文化抉择。  相似文献   

4.
1907年,王国维提出了"古雅说"的概念,这是其学术兴趣从西方哲学转向了中国传统的标志。这个概念糅合了天才说与平凡主义、典雅与自然、审美独立与美育普及等观念,是一个矛盾体。"古雅"观念的内在矛盾,不仅反映了王国维早期美学观的混杂,也反映社会大变革时期知识分子共同面临的思想困境,其本身构成了中国学术现代性建构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在制度变迁与社会变革中具有重要作用.从制度与发展的关系来看,人文知识分子充当思想解放的先锋,引导观念转型,最终促成了制度变迁和社会变革;从制度变迁的模式来看,人文知识分子作为政党核心力量参与领导制度革命和献身社会改良.同时,这一群体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包括身份的“双重性”、乌托邦情节以及受文化变迁的内敛性制约等等.  相似文献   

6.
距今六十年前,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鱼藻轩前的湖水里,他的死,是我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对于他的死因,后人作了种种揣测,迄今尚未得出定论.最流行的一种看法,是认为王国维被罗振玉逼迫而死,并捏造出种种传说,为这种观点提供事实根据,世人不察,反而信以为真.不少人甚至错误地认为,罗振玉的《殷虚书契考释》不是自己所作,而是剽窃了王国维的研究成果.郭沫若在《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说: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与陈寅恪生前共事于清华,在学术领域、政治态度、人格精神等方面识趣特契,尤其在政治立场上,都带有强烈的文化遗民倾向。陈寅恪因为未在晚清有仕履经历,所以他对前朝的眷恋更多是出于文化形态的考虑。王国维虽然也有着相似的文化遗民心态,但因为既在晚清学部任职,又曾任溥仪的南书房行走,所以其文化遗民身份之外,也带有一定的个人情感。陈寅恪提炼出王国维的文化遗民特点,但也不免遮蔽了王国维与晚清政坛的特殊关系。考量王国维与陈寅恪的遗民心态,不仅对了解两人个案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厘清遗民的类型和特点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自沉是王氏晚年遭受意外打击的一种生存反应。“殉文化说”对审美文化理解的误区在于割裂了文化的延续形态和连续体性质。王国维生活在中华民族面对西方文化冲撞并在被动中接受西方文化之时,他由主动迎合变法而译介西方文化到晚年以保守主义固步自封,最终又为家事...  相似文献   

9.
新诗的哲学精神不同于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而表现为对超越现世的另一个世界的追问,对宇宙真理的追问。这种哲学精神的先驱者是王国维。王国维的诗学思想以严格的哲学思想为基础,认为诗歌与哲学一样,都是真理表现的手段。王国维的诗学思想虽出现在白话新诗产生之前,但它属于现代人的精神生活范围,广义地讲也应属于"新诗",新诗的哲学精神也一直沿着王国维所指引的方向前进。新诗精神的探讨虽然从"诗界革命"就开始了,但"诗界革命"不曾涉及哲学;鲁迅的《摩罗诗力说》等著作,虽然有西方哲学思想的支撑,也明确地提出了"形而上学"这一纯哲学概念,但在诗学的哲学观念上,王国维比鲁迅更明确、更彻底、更系统,也更早提出,且王国维除了理论外还有哲学诗创作实践。只是,由于王国维观念的先锋和产生在白话诗之前等原因,致其诗学观念至今无人注意,但他事实上已构成新诗哲学精神的先驱,一位潜在的先驱。  相似文献   

10.
王蒙后期的小说创作背后有这样三种潜在的心态:智者心态、长者心态和史家心态。智者心态使他降低了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度,长者心态使他看透了代际隔膜的悲哀,而沉重的史家心态则使他的书写在当下面临一种尴尬的处境。这三种心态构成了晚年王蒙一套成熟的心态结构,制约着他的小说的话语与叙事。  相似文献   

11.
诗歌存在于世俗和超越之间,它源于生活又指向宗教,它永远在圣与俗之间寻求平衡.这是诗歌存在的悖论.山西新锐诗人奔雷的诗通过对黄土地的书写反映了时代变迁给诗人造成的内心激荡.从写作内容,诗歌特色和诗风转变等各个不同层面反映了诗歌的这种悖论特质.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古希腊神话中,女性从女神被贬为女奴。而生活在男性权力夹缝中的女人,无论是扮演哪种角色,或是妻子、母亲、还是英雄;甚至是沦为玩物、祭品、妖魔,都是被压制着,并承担起她们的主宰者--男性给她们带来的一切罪名和痛苦。本文拟从古希腊神话的女性形象出发,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男权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家长制度下苔丝和珍妮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3.
两型社会建设不是一种简单的社会改革试点,也不是一种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更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变更,而是一场关乎中国未来发展成败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不只需要创新机制体制,更需要更新指导理念,使两型社会建设成为一种新的人类存在方式、社会发展方式和个人生活方式,这种核心价值理念就是正义.在两型社会的构建中,正义内涵集中表现为:生态正义、消费正义和代际正义.  相似文献   

14.
古史传说时代的有巢氏,先秦文献把他排在燧人氏之前,其前有大巢氏,传二世。有巢来自大巢氏,传七世,比燧人氏稍早或同期,世代延续的年代也约相当。我国人类发展史上有穴居、巢居、屋居时代。巢居,含有在树木上架屋、地上筑屋两个阶段,约代表和反映了"前仰韶文化"时期先民的居室情况。大巢、有巢氏皆为氏族首领(即人),非"时代符号"或"神"。他因筑屋为民造福,故被人们推崇到"王天下"的尊位,也是中华民族的建筑始祖。  相似文献   

15.
透过生态神学的视角,莎剧<麦克白>是异教神学与基督教神学的碰撞和书写.魔法和巫术女神赫卡忒随同三女巫,在对自然破坏力量的召唤及转换中,彰显了混乱的自然世界和邪恶的动物世界,最终成为残酷自然的外在表征,与基督教所召唤的有序、和谐的仁爱自然构成最高意义的对立,从而传达出莎士比亚对基督教神学的潜在怀疑,形成赫卡忒与基督教上帝的某种神学对话,揭开了本剧在两种神学观念冲突下进行价值重组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6.
17.
针对春秋时期舆人身份问题各家说异的情况,采用考证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相关史料入手,得到了舆人是从造车工人中分离出来,战时随军出征维修车辆及做其他辅助性工作,平时服劳役,有自己的土地,子女有受教育的权利,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在社会中广泛存在,应属于平民阶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取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的2012—2013,2014—2015和2017—2018年CSSCI来源期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学、高校综合性学报和综合性社科期刊3个学科占收录期刊总数的三分之一之强;高校综合性学报在CSSCI来源期刊收录中占有重要的席位;北京市是名副其实的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出版聚集中心,北京市、上海市、湖北省等9个省、直辖市成为CSSCI来源期刊中心出版地.一些经济总量排位靠前的省份却在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数量和排位中比较靠后.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农产品需求实现了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多样化矛盾也逐渐突出,国家惠农政策及宏观调控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农产品产销失衡、价格不稳定依然存在,"谷贱伤农"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角度分析,提出整合供应链各物流节点资源,实现物流、信息、资金三流合一,构建响应型供应链整体策略,将农户纳入供应链管理,分享供应链整体利润,避免谷贱伤农。  相似文献   

20.
和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要把握天才致和之道,节制是致和的重要一项。概略言之,有对矛盾斗争的节制、对私欲的节制、对情的节制等。欲求和,必有所节制。节制有内外二端,对外节制事物矛盾冲突和斗争,对内节制自身的情和欲,即内靠自觉,外遵礼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